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8年8月29日至31日,辽源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了大批该市某幼儿园的患儿。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致病大肠引起的食物中毒。在进食的423人中,中毒人数158人,罹患率为37.35%。现将调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致病性大肠艾希氏菌 食物中毒 卫生监督 饮食卫生 幼儿园卫生
  • 简介:国际上将致泻大肠分为五类:产毒大肠(ETEC)、致病大肠(EPEC)、侵袭大肠(EHEC)、出血性大肠(EHEC)和集聚大肠(EAggEC)[1,2].

  • 标签: 腹泻 集聚性大肠埃希菌 湖南 流行病学
  • 简介:常规分离鉴定47株大肠,以标准纸片扩散法(K—B法)对其进行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测定,耐药株经PCR检测aac(3)~Ⅱ基因保守区,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初步探讨大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株与aac(3)-Ⅱ基因保守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本地区大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株的aac(3)-Ⅱ基因保守区具65位G、84位T和65位A、84位C两种基因型,且高度耐药菌株皆为65位G、84位T。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株 aac(3)-Ⅱ基因保守区 药物敏感性 检测
  • 简介:目的研究大肠Ⅰ类整合子携带率及可转移耐药的发生率。方法用Ⅰ类整合酶基因通用引物对临床分离大肠进行PCR检测,并对阳性菌株进行接合转移实验。结果大肠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率为70.8%;质粒的转移接合率为51.4%。Ⅰ类整合子的接合成功菌株仅占接合子的3.1%。结论大肠中Ⅰ类整合子的存在非常普遍,耐药性的质粒传播也时有发生,整合子的质粒传播概率相对较低。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整合子 接合子
  • 简介:目的查明一起幼儿园腹泻暴发疫情的病原学和流行因素。方法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培养获得的菌株进行血清学、生化、PCR毒力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从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人的三间分布分析引起暴发的原因。结果从20份病人粪便中分离到10株菌株,根据生化特性、噬菌体裂解试验、ipaH检测和ERIC—PCR图谱确定为肠侵袭大肠。引起暴发流行的原因为该镇的部分生活污水污染幼儿园的生活用水所致。结论本起腹泻暴发疫情为幼儿园生活用水污染引起的肠侵袭大肠暴发流行;在细菌痢疾暴发流行时,应该与肠侵袭大肠进行病原学鉴别诊断。

  • 标签: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幼儿园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法增强法进行产ESBLs菌株的检测,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45,45%(35/77);产ESBLs大肠对美罗培南、头孢美唑、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为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舒普深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100%、80%、65,71%、97.14%、94.28%、28.57%、25.71%。产ESBLs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P〈0.05)。结论产ESBLs大肠的发生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显著。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 简介:本文报告了从丹东市部分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检出的非脱羧勤克氏、彭氏变形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致病研究结果。生化鉴定、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证明鉴定结果可靠。部分菌株可引起动物、生物模型病变,证明有致病力,与人的腹泻关系密切。阳性率最高是溶血素,其次为乳鼠灌胃Vero细胞病变。药敏试验证实,两组细菌虽然在检验工作中很少发现,但抗药谱已很广泛,临床上可用的敏感药物不多,说明在治疗上存在不合理用药。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阐明既往原因不明的腹泻,指导合理化疗,提高检验及疾病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杆菌科 新属性 生化鉴定 致病性 非脱羧勤克氏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调查1999~2003年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广东和辽宁地区大肠和肺炎克雷伯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比较不同来源菌株之间耐药率的差别.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5年间共收集大肠6816株和肺炎克雷伯4411株.尿液、痰和血液等是大肠和肺炎克雷伯临床分离株的主要标本来源.1999~2003年广东和辽宁地区大肠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大肠临床分离株,广东地区的菌株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2003年增加到32.0%,两地区分离的大肠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60%.肺炎克雷伯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其次为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在1999~2003年间,广东和辽宁地区的肺炎克雷伯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逐年增高,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广东和辽宁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和肺炎克雷伯的检出率逐年增高,2003年广东地区产ESBL大肠和肺炎克雷伯的检出率分别为29.6%和30.1%,辽宁地区的检出率分别为18.6%和26.6%.广东和辽宁地区的大肠和肺炎克雷伯临床分离株头孢噻肟耐药、头孢他啶敏感率明显高于头孢噻肟敏感、头孢他啶耐药率.结论通过不同地区间临床分离株细菌耐药性的比较,了解耐药率间的差别,对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分离株 耐药率 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
  • 简介:安普霉素足,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国外已被升发成为兽用抗生素,据报道对治疗犊牛、仔猪和鸡的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效果。为了验证国产安普霉素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特时安普霉素饮水预防与注射治疗气囊内接种诱导的鸡大肠杆菌病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 标签: 安普霉素 鸡大肠杆菌病 雏鸡 毒株 兽用抗生素 犊牛
  • 简介:[目的]对鱿鱼中检出的1株致病弧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镜检、生化反应、血清学凝集试验、仪器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果]仪器分析结果为溶藻弧菌,实际鉴定结果为非O%1群霍乱弧菌.[结论]随着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的广泛应用,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在对细菌鉴定结果做报告时,还应结合该所具有的形态学特征、生化反应及血清学试验等结果综合判定.

  • 标签: 致病性 弧菌 分离 鉴定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近海海域致病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海水经增培养、分离,进行细菌学鉴定及药敏试验(K—B法)。结果检出致病细菌24种144株,其中弧菌科117株(81.25%),肠杆菌科18株(12.50%),假单胞属8株(5.56%),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0.69%)。药敏结果显示,弧菌科对氨节西林(89.19%)耐药性最强,其次是头孢唑啉(77.02%),头孢呋辛(59.46%);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敏感。结论此项研究对海水中细菌感染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中国 近海 海域 致病性细菌谱 分布情况 耐药性
  • 简介: 为了解昌平区细菌对食品污染的特点,2004年采集6类305件食品,按照GB/T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沙门、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0157:H7大肠杆菌5种致病菌检测。菌株鉴定应用API细菌鉴定系统,肠毒素检测用minVIDAS测试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毒力基因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6.07%,其中生肉、生牛奶、生食水产品检出率比较高,分别为25%、16.98%、27.27%;散装熟肉制品、乳制品也有检出,分别为4.29%、5%。在检出的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有31株产生肠毒素,占63.26%,其中生、熟肉类肠毒素阳性25株;从奶类、生食水产品中各检出3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检出34株,检出率为11.15%,其中生肉检出率高达20%,其次为散装熟肉制品(8.57%);另外从淡水鱼中检出4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28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毒力基因(hly、iap、prfA)检测全部阳性。生肉中检出一株肠炎沙门。未检出O157:H7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昌平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对食物的污染比较严重,生食品与加工后食品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

  • 标签: 食品 食品污染 沙门氏菌属 葡萄球菌 金黄色 弧菌 副溶血性 利斯特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
  • 简介:目的对某市某综合医院排出污水中粪大肠群、肠道致病菌进行监测,以减轻环境污染,保障人群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按《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1》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检测指标有粪大肠群、沙门氏、志贺氏。结果124份医院污水样品中粪大肠群数超标率23.39%;检出沙门8株,检出率6,45%;志贺氏3株,检出率2.42%。结论该医院污水被粪便污染程度较高,存在引发肠道传染疾病流行的可能,对医院污水的消毒措施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 标签: 医院污水 粪大肠菌群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在医院内的传播。方法合理布局,健全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加强监督指导。结果未发生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的医院感染。结论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可避免发生人禽流感的医院感染。

  • 标签: 人禽流感 医院感染 预防
  • 简介:目的了解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气单胞的携带及分布。方法用分步筛选的方法,筛检测贝(甲)壳类海产品中疑似致病气单胞,再对疑似菌株进行系统生化定型。结果从13类2431份市售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检出致病气单胞8种1946株,检出率为80.05%。检出的致病气单胞以嗜水气单胞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8.26%;海产品带菌率最高为海瓜子,达145.31%。牡蛎、淡菜、海螺3类海产品检出的致病气单胞菌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同一样品中检出2种以上致病气单胞有542份,占22.23%。结论检测发现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携带致病气单胞较普遍,贝壳类的致病气单胞携带率高于甲壳类。结果提示,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是一类诱发气单胞疾病的危险因子,而本地居民对该海产品的食用习惯多为生食或半生食,进一步增加了食用不安全。因此,建议食用时应注意烹饪方法,以减少气单胞等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贝(甲)壳类海产品 致病性气单胞菌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