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腹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与蒙脱石散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时间和病程均较对照组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患儿采用利巴韦林与蒙脱石散联合用药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显著,缩短病程和用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腹泻患儿80例,将80例患儿作为急性腹泻组,同时选取5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对急性腹泻组患者进行血清采样,并针对样本进行PCT(降钙素原)、超敏CRP、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急性腹泻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血清炎症指标对比,急性腹泻组PCT、超敏CRP、WBC三组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通过对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检测,患有急性病毒性腹泻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且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持续升高,证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有效评估患者急性病毒性腹泻病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环磷腺苷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小儿急性病毒心肌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8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环磷腺苷治疗。比较两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医院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患有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模式;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治疗组);对照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疗效。结论治疗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功脢(CK-MB)、血清肌钙蛋白(cTnl)的指标数据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魏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阿魏酸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采取阿魏酸钠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炎琥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20例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2%,显著高于对照组82.90%(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体温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体温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分析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在进行护理关于过程当中,应用整体护理所取得的价值,以便于为临床护理干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的所有患儿均选自我院在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患儿,本研究选择48例作为对照组,对于所有患儿配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儿选择48例,对所有患儿均选择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两组患儿护理干预结束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并作出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比对照组患儿更高,两组之间存在有差异性,经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患儿,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选择采用整体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指导能够有效促进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上采用各种治疗方式,对T细胞亚群指标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一年内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患儿13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和采用联合治疗的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其治疗的效果,并记录、观察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主要从CD3+、CD4+、CD8+三个指标进行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效果有显著的提高,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儿在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与治疗前的指标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采用一定治疗方案后,根据T细胞亚群指标的变化,可以来判断治疗后患儿病情的改变情况,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从2016年4月起到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所有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选取的9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