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射频消融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手段。经导管向心腔内导入的射频电流损伤范围在1-3mm,不会造成机体危害。使用三维标测系统可以观察心脏内导管的位置,医生可以更方便的标测心律失常的部位,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和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单侧下肢手术且需要使用止血带的患者45例,年龄20~60岁,BMI 18~28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电针刺激穴位组(EA组)和电针刺激非穴位组(N组)。EA组选择双侧肺俞和足三里穴进行电刺激,N组选择肺俞和足三里穴旁开1 cm处进行电刺激,刺激参数:选用疏密波,频率2/15 Hz,电流强度为患者能耐受的最大电流,持续至术毕。分别于麻醉前(T1)、止血带松开后10 min(T2)、30 min(T3)和60 min(T4)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和PaCO2,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同时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MDA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ET-1和IL-6浓度。结果与T1时比较,3组T2-4时OI和RI降低,PA-aO2升高,血清MDA、IL-6、ET-1和NO水平升高(P<0.05);与C组比较,EA组T2-4时OI升高,PA-aO2和RI降低,血清MDA、IL-6、ET-1和NO水平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患者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维持NO/ET-1平衡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微量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射频导管球囊注气与注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因GERD而接受微量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治疗操作方法不同分为射频导管球囊注气组45例和射频导管球囊注水组35例。对比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脱点率、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治疗近期效果及远期效果。结果注气组和注水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年、术后2年GERD相关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气组的脱点率0.36%(13/3 600),注水组的脱点率为0.32%(9/2 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水组手术时间较注气组短[(35±7.4) min比(45±8.6)min, P<0.05]。注水组复苏时间较注气组短[(10±3.4)min比(30±14.2)min, P<0.05]。结论微量射频消融治疗中射频导管球囊注气法和注水法相比较,有效性一致,但注水法可避免呛咳,更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电针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 。 方法: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本院从 201 6 年 2 月至 20 1 9 年 2 月间 收治的 106 例 上交叉综合征 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抽到绿色球的患者为实验组,白色球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包含 53 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电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电针治疗的同时加上 肌肉能量技术 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 VAS 评分(颈椎视觉模拟评分)、 HAMD 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以及 NDI 评分(颈部障碍指数)进行对比。 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明显更优。此外各项评分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明显更差,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将电针和 肌肉能量技术 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上交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简介:摘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已往主要用于遏制局部肿瘤。随着内镜成像技术的进步和内镜下新型RFA探针的出现,RFA用于胆管良恶性狭窄的报道层出不穷。本文就RFA治疗胆道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简介:摘 要:在航天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中,射频电缆组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构成环节,直接关系到了航天产品的功能和安全性。但是由于受到射频电缆研发周期较长,并且产品鉴定覆盖性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干扰,造成了射频电缆组件的质量无法达到航天产品的工作要求。本文重点针对航天用射频电缆组件的质量控制方法展开了分析和研究,有效提出了相关的控制工作,有效保证航天产品的整体研发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