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射频消融术(RFA)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小肝癌患者为研究组,随机分为2组;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研究1组行传统手术切除治疗,给予研究2组行微创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清检测水平值以及研究1组、研究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AFP、CEA及GPC3血清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治疗前的血清检测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而且研究1组血清检测水平改善幅度比研究2组更大(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微创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后小肝癌的AFP、CEA及GPC3血清检测水平改善更趋向正常水平值,小肝癌选择微创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疗效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治疗中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RFA)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择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用盲选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25例,实施传统手术疗法)和研究组(25例,实施RFA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手术时间、黏膜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RFA疗法合理应用于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可以促进患者黏膜恢复,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大大缩短手术治疗及住院时间,保障其健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射频消融术(RFA)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小肝癌患者为研究组,随机分为2组;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研究1组行传统手术切除治疗,给予研究2组行微创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清检测水平值以及研究1组、研究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AFP、CEA及GPC3血清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治疗前的血清检测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而且研究1组血清检测水平改善幅度比研究2组更大(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微创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后小肝癌的AFP、CEA及GPC3血清检测水平改善更趋向正常水平值,小肝癌选择微创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疗效佳。
简介:摘要:射频消融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手段。经导管向心腔内导入的射频电流损伤范围在1-3mm,不会造成机体危害。使用三维标测系统可以观察心脏内导管的位置,医生可以更方便的标测心律失常的部位,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和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晚期肝癌患者治疗中疏肝理气汤联合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 方法 共计抽取 70 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 2015 年 4 月 -2016 年 4 月入我院救治,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仅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研究组使用疏肝理气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分组对比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评分,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 3 年内生存率。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中研究组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 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治疗后胸腔积液、发热、自发性腹膜炎、肝脓肿、腹痛、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晚期肝癌患者治疗中疏肝理气汤联合射频消融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后不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且能够缓解患者肝功能衰竭情况,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和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甲状腺射频消融术来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收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甲状腺射频消融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后的肿块体积以及结节所效率,甲状腺功能等。结果治疗后结节体积显著缩小且实性结节的结节缩小率都要较囊性结节的更高(P<0.05),一次完全消融率达91.67%,经1年随访,总有效率达100%。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无变化(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以及美观度均较好且对甲状腺功能无影响,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探讨应用心内射频电流消融术病人的护理体会。对2012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9例患者应用心内射频电流消融术资料进行分析。29例患者射频消融成功27例,复发2例,无死亡病例。心内射频电流消融术是经外周血管穿刺、插管,将射频消融导管前端送至心腔内特定部位,在局部产生阻抗性热效应、电效应,使局部心肌细胞干燥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