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简述了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又称为射血分数保存心力衰竭(收缩功能保存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并比较了其与射血功能低下心力衰竭(收缩功能低下心力衰竭)的预后。概述了其病因与病理生理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老年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资料纳入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对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120例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干预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ED)情况,均优于干预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患者的血管紧张素(AngⅡ)、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情况较干预前得到显著好转,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使用能使老年射血分数下降心衰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荐使用。
简介:心力衰竭(HF)仍然是造成死亡率、住院和生命质量降低的主要因素。作为心血管病发展至最严重阶段时的主要临床综合征,HF已经引起了科学研究人士和临床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脏衰竭也逐渐成为了HF领域的科研热门话题,既往对HFpEF这一群体的历史资料更甚少。随着HFpEF这一技术的单独出现,相应的临床应用也将伴随发生,新技术、新药物也不断出现。本文针对HFpEF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用于治疗的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下降患者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在2021年10月~2023年10月间,抽选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下降患者,共选择100例病患,分组方式选择抽签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下降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而且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P<0.05);治疗前2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下降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运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定量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能量损耗(EL)及涡流特点,探讨EL与心脏功能及涡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心力衰竭患者105例,分为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组(LVEF 40%~<50%,HFmrEF组,56例)及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组(LVEF<40%,HFrEF组,49例),并匹配同期3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VFM技术测量左室内等容舒张期(IVR)、快速充盈期(RFP)、心房收缩期(ACP)、等容收缩期(IVC)及快速射血期(REP)的EL、涡流面积及循环强度。结果HFmrEF组、HFrEF组左室内各时期EL较对照组减低,且ACP内左室内EL在对照组、HFmrEF组、HFrEF组间呈逐渐减低的趋势(均P<0.05)。ACP内HFmrEF组、HFrEF组左室内漩涡面积、循环强度均较对照组增大,且在对照组、HFmrEF组、HFrEF组间呈逐渐增大趋势(均P<0.05)。RFP左室内EL与E/e′呈正相关(r=0.524,P<0.001)。ACP左室内EL与A峰呈正相关(r=0.492,P<0.001),与漩涡面积呈负相关(r=-0.235,P=0.040)。结论VFM技术可用于评估左室内EL改变,HFmrEF及HFrEF患者左室内EL较正常人显著减低,EL与心脏舒缩功能及漩涡面积具有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40例观察组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根据对患者临床症状,给予药物对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次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质量、活动质量以及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与6MWT呈负相关,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与2个月MACE呈正相关,同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时,要正确掌握病症特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及时给予药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住院次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消除病症诱因,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