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根基,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占据着主导位置。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社会经济活动日渐频繁,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此情况之下,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各种化学农药等污染物直接或间接排入环境中,给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其中,重金属是破坏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土壤中的重金属严重超标,则各种植物的生长与繁衍环境也将逐步被吞噬,相关的污染物将进入食物链,进而增加农作物安全风险等级。因此,需对植物富集土壤重金属效应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以确定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对植物生长能够产生哪些不良影响,进而为编制土壤污染治理方案提供准确的技术依据。
简介:摘要: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根基,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占据着主导位置。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社会经济活动日渐频繁,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此情况之下,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各种化学农药等污染物直接或间接排入环境中,给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其中,重金属是破坏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土壤中的重金属严重超标,则各种植物的生长与繁衍环境也将逐步被吞噬,相关的污染物将进入食物链,进而增加农作物安全风险等级。因此,需对植物富集土壤重金属效应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以确定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对植物生长能够产生哪些不良影响,进而为编制土壤污染治理方案提供准确的技术依据。
简介:为探究壬基酚(nonylphenol,NP)在水生生物中的富集传递效应,选择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和大型溞(Daphniamagna)为研究对象,开展蛋白核小球藻对NP的富集效应实验,及NP在蛋白核小球藻和大型溞体内的传递效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P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h半数效应浓度(96h-EC50)为3.13mg·L-1,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NP对大型溞的48h半数效应浓度(48h-LC50)为37.41μg·L-1,属于高毒类化合物。蛋白核小球藻暴露于0.05mg·L-1NP4h后,其生物富集系数(BCF)为5144.93,富集量为252.2μg·g-1,在12h内对NP的生物富集系数(BCF)最高达12053.64,富集量为1181.73μg·g-1。以0.05mg·L-1NP中暴露4h后的蛋白核小球藻为饵料投喂大型溞7d后,大型溞体内NP富集量最高达3.6μg·g-1。0.05mg·L-1NP直接暴露组大型溞暴露10d后,大型溞体内NP富集量最高达4.02μg·g-1。蛋白核小球藻对NP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能够通过摄食过程将NP传递到大型溞,经传递的NP能够显著抑制大型溞的生长、繁殖、摄食等生命活动。论文为评估NP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污染风险和富集传递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更多还原
简介:本文选取2005~2014年的小麦、大米和玉米3个粮食品种月度价格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协整检验、VECM和BEKK模型分析、讨论不同层次的粮食市场之间以及国内外粮食价格传递效应,进而具体分析'托市政策'下价格传递效应的变化情况,并对粮食供给侧结构性问题进行解释。研究发现,收购价格是不同环节价格传递过程中的核心变量,其对于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存在显著的影响;小麦和大米的不同环节间存在无效的价格传递效应,玉米的价格传递效应显著;国内外市场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粮食不同市场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对'三量齐增'现象能够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
简介: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是一系列人工合成的新型有机污染物,由于长链的PFASs具有较高的生物蓄积性,短链PFASs逐渐作为替代品而被广泛利用。为探讨不同碳链长度的PFASs在水生浮游植物中的蓄积能力,选取7种PFASs为目标物,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作为受试生物进行富集动力学实验,测定24h时的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factors,BCF)。结果表明,染毒浓度为10μg·L^-1时,全氟癸烷羧酸的富集能力最强,在斜生栅藻、钝顶螺旋藻和蛋白核小球藻中的浓度分别为1894ng·g^-1、88.0ng·g^-1、990ng·g^-1。3种微藻中全氟烷基磺酸的BCF均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全氟烷基羧酸的BCF基本遵循同样的规律,只是在钝顶螺旋藻体内,全氟己烷羧酸的BCF高于全氟辛烷羧酸。此外,PFASs在斜生栅藻中的浓度均高于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藻,不同藻类的富集能力与其表面积、脂肪及蛋白质组成有关。
简介:化学工业生产中出现的工程问题,经常涉及动量传递(即流体的流动及输送)、能量传递、质量传递这些与传递现象有关的单元操作。在进行化工原理这门课程的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人们是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分别研究在各种状况下流体进行动量传递、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时所遵循的规律。然而,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在进行质量传递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动量传递的同时又有热量传递的发生。可见,在化工生产的许多场合中,三种传递现象往往是同时存在的。而且这三种传递现象之间有着相似的机理和数学表达式,可以类比。通过类比,我们可以从一种传递现象的结果,预测在同一场合中其它传递现象的结果;也可以从三种传递现象的互有的差别中,并列讨论,对比研究,加深我们对这三种传递现象的理解。由此可见,对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找出其共性和差别,对这门课程的研究和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