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护理策略的效果,以期提升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容量管理护理策略。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其生活自理能力更高;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升,误记、漏记发生率降低,表明容量管理护理策略有利于提高病情掌握与管理能力;专科护理质量考核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所实施的容量管理护理策略在病情观察、给药护理、导管护理、舒适与安全护理,以及康复与健康指导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 容量管理护理策略能有效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查询心力衰竭者能否通过对自身心脏功能容量的管理,得以提升生活素质,并改善病况。方法 为实施此研究,从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了86位,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容量管理及护理策略(此为观察组),另一组则维持常规护理方式(此为对照组),每组分别43人。结果 采用容量管理及护理策略的观察组患者,其心功能衰竭评估(EHFScbs)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值:28.95±5.24 vs 32.45±6.68),证明容量管理与护理策略在控制病情上有着明显优势。同样的,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更为稳定(83.76±6.23次/min vs 86.12±6.45次/min)且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 (34.26±1.34% vs 33.67±1.23%)较高,步行距离也格外长(221.52±43.51m vs 193.56±40.13m),这些数据都翔实表明其心功能及体能表现皆有所改善。在再住院率和随访依从性方面,观察组也均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4.65% vs 18.60%, P=0.044;随访依从性,93.02% vs 76.74%, P=0.034)。结论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容量管理以及相应的护理策略能显著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运动能力,降低再住院率,并提高随访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容量状态评估和管理策略进行了前瞻性分析。研究涉及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旨在评估这些方法在诊断急性循环衰竭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诊断准确性上优于其他方法。液体复苏有效提升心输出量和尿量,而药物治疗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和血压。此外,积极的并发症管理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结果强调了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策略在急性循环衰竭管理中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在心衰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6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未予用PICCO监测的开放性容量管理)与研究组(予用PICCO监测的限制性容量管理)。对比不同组别7d液体出入量、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7d液体入量、尿量、液体净平衡量,远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予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达液体负平衡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ICU住院时间远短于对照组(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出现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监测在心衰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可减少7d液体出入量,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少MODS发生,缩短心衰患者的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专案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成效。方法:试验对象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0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60例,分成2组/30例一组,定义为对比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容量管理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心功能数据结果的变化;护理前后两组成效结果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数据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比对比组低,同时,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比组,组间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试验组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评分、每分钟心率次数数据值小于对比组,6分钟步行距离数据值大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专案,再住院率降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增加,对病情恢复效果更佳,临床护理成效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