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一直被尊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并有众多儒家之伦理被逐渐直接或间接纳入国家法典之中。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儒家之外尚有释、道等外来或本土的思想流派也在这片土地上发扬、流传。以外来宗教中影响最大的佛教为例,其与儒学曾发生一些冲突,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后者对前者"毁人伦"的批评。作为被"儒家化"的历代王朝法典,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在与宗教管控有关的部分,自然也表现出与儒佛冲突相对应的一些对佛教的限制(而非禁止)。如《大清律例》中,这样的律文主要有"称道士女冠"、"私创庵院及私度僧道"、"僧道拜父母"三条,从唐迄清,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三个条文有所流变、损益,但其限制佛教的立法意旨始终一脉相承。佛教在中华大地上这种"限而不禁"的国家宗教管控政策中发展演变。
简介: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毋庸置疑,我们今天享有的温暖家园、幸福生活都是无数英雄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不仅是男人们扛起武器奔赴战场,广大的中国女性也毅然走出家门,保家卫国,谱写了一曲伟大的女性抗战诗歌。-作为女人,她们既是女儿、妻子,也是母亲。天性赋予她们的职责有别于男人,家就是她们的阵地,为了家,她们可以奉献一切。然而,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她们毅然舍弃了小家,或离开丈夫与孩子奔赴前线,英勇奋战;或为了抗战的胜利,牺牲个人的幸福,假扮夫妻默默“潜伏”;或为了民族大义,放弃谈情说爱的权利,征战沙场,视死如归…”
简介:我是一只海豚。蓝色的。你一定没有见过我出生的地方。太阳最后在这里敲响晨钟,无数种鸟儿潜进水里洗漱玩耍,无数种鱼儿开始飞翔,直到中午才会再更换位置。
简介:在美国当代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一书中,主人公也即第一人称叙事者秦珍珠讲述了自己和妹妹在遭遇家仇国难后逃亡至大洋彼岸的美国,并在那里艰辛地落地生根的故事。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挑战了珍珠的自我同一性,颠覆了她的自我意识,使得她能够进入他者的世界,在自我与他者的互为观照中不断地寻求自己的位置,最终完成身份建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不和谐关系,使得珍珠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识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又包含着肯定。这体现为她言辞中的矛盾和冲突,及叙事上的"复调"特点。而透过这一点,读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珍珠及她心中的家庭成员形象和国家形象,并明了其对身份的最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