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四川盆地的地质特点。然后具体分析四川盆地的地震原因和盆地基本构造格局,最后,汇总四川盆地历史上七级以上的地震记载。
简介:利用四川盆地内750口单井资料和26条露头剖面资料,采用单因素编图、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重现了四川盆地小塘子组的岩相古地理,为正确评价其天然气资源状况和龙门山的演化过程奠定了基础。研究认为,川中和川南地区小塘子组发育障壁砂坝—潟湖沉积,川西坳陷北部和南部发育三角洲沉积,中部发育浅海陆棚沉积。晚三叠世早期,龙门山北段开始隆升,并为盆地提供物源,从而形成川西北部的三角洲沉积;川中和川南地区由于地势平缓,波浪和潮汐改造强烈,从而形成障壁砂坝—潟湖沉积;川西南部物源来自于康滇古陆。小塘子组烃源岩大面积分布,厚度较大,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均较高,以Ⅱ型至Ⅲ型干酪根为主,泥质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成熟度且有机碳含量范围较宽,为小塘子组的大面积生烃提供了物质保障。
简介:四川盆地是中国剑龙类恐龙化石产出的集中地,主要包括华阳龙、沱江龙、巨棘龙、重庆龙、嘉陵龙、营山龙6属。除嘉陵龙外,另外5属均有腰带结构保存。剑龙类腰带是除了骨板外另一个重要的鉴定特征。该五属分布在4个连续的化石层,形成四川盆地的侏罗纪剑龙一条连续生长线。剑龙类腰带特征主要体现在髂骨、坐骨和耻骨的形态,根据其特征,可找到剑龙类从比较原始类型到进步类型的演化关系。四川盆地剑龙类有一个从华阳龙-重庆龙-巨棘龙-沱江龙-营山龙的演化过程,太白华阳龙是最原始的剑龙类,巨棘龙继承了部分原始性状,但它比华阳龙更为进步,巨棘龙应该是处于华阳龙和沱江龙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且与沱江龙的亲缘关系更近,是一类进化中的剑龙,营山龙位于四川盆地剑龙类演化的顶端。
简介:摘 要:四川盆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其上空极易有逆温发生,本文利用2015-2018年四川盆地探空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将盆地上空逆温分为7类,选择发生频率较高且伴有中度以上污染的逆温过程,研究四川盆地地区逆温的典型天气型,分析得出四川盆地不同类型逆温的典型天气形势和环流特征。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逆温类型有:贴地逆温(SI)、对流层低层逆温(LTI)、第Ⅱ类多层逆温(同时出现SI和LTI)和第Ⅲ类多层逆温(同时出现脱地逆温(EI)和LTI)。仅LTI发生时,盆地上空500hPa较仅SI时明显偏暖;700hPa盆地受槽前较强西南风控制,暖平流较强,有利于覆盖逆温的产生。第Ⅱ类多层逆温发生时,盆地上空600-800hPa之间南风分量较大,受暖平流作用易产生逆温;四川盆地西侧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可能有利于贴地逆温的产生。第Ⅲ类多层逆温发生时,盆地上空500hPa位于槽后,有弱的西北风,易产生下沉气流;700hPa和925hPa附近有暖平流,有利于逆温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