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危重患者中使用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产生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入住ICU进行机械通气危重患者126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原则开展临床分组,划分研究组63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咪唑安定,研究组联合使用瑞芬太尼,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镇痛镇静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即P值<0.05;研究组预后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即P值<0.05。结论:将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应用在ICU危重患者中,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以及不良反应,ICU入住时间有效降低,临床镇静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晚期癌症居家患者的一般情况、癌性疼痛情况、镇痛情况及镇痛效果,分析影响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38例初诊癌痛患者进行镇痛情况及镇痛满意度横断面研究,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描述性统计方法用于分析患者癌痛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疼痛控制情况;Chi-square test用于癌痛治疗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8例患者平均疼痛NRS得分7分,轻度疼痛5例(3.63%),中度疼痛61例(44.20%),重度疼痛72例(52.17%)。138例患者中109例既往接受过镇痛治疗,其中59例(54.13%)患者对镇痛治疗效果满意,50例(45.87%)患者不满意。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和疼痛管理指数(pain management index, PMI)与镇痛满意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癌痛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及PMI与镇痛满意度相关,在临床实践中值得重视。虽然癌痛患者的阿片类药物使用比例上升,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镇痛治疗不足,居家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应得到医护人员更多的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68例肺癌术后患者展开分析,将2020年11月之前收治的34例患者为实验组,之后时间段收治的34例患者为参照组。2组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前者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后者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结果:护理前,实验组和参照组的疼痛评分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疼痛评分都得到了改善,且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参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利于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破硬脊膜-硬膜外分娩镇痛和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2月接受分娩镇痛产妇19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穿破硬脊膜-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产程时间、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催产素使用率。结果:两组1min、5min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产程时间均低(短)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对肛门手术镇痛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其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7月-2020.9月收治的90例肛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分别采用麻醉、肛门内给药、肛门周边注射药物这三种方式镇痛。并且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药物方案在神经外科患儿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儿160例,年龄7~12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4组: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吗啡组(M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40例。术后连接PCA镇痛泵,药物配置:C组为生理盐水;F组负荷剂量芬太尼0.5 µg/kg,背景剂量0.1~0.2 µg·kg-1·h-1,单次冲击剂量0.1~0.2 µg/kg;M组负荷剂量吗啡40~50 µg/kg,背景剂量1~4 µg·kg-1·h-1,单次冲击剂量10~20 µg/kg;T组负荷剂量曲马多500 µg/kg,背景剂量100~400 µg·kg-1·h-1,单次冲击剂量100~200 µg/kg。所有镇痛药加生理盐水配至总量100 ml,其中加昂丹司琼0.4 mg/kg。单次冲击剂量锁定时间15 min。术后1、2、4、8、16、24、36、48 h对4组患儿使用Wong-Baker Facial Scale(WBFS评分)及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意识改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4、8、16 h,C组WBFS评分、NRS评分高于T组、F组、M组(P<0.05),M组WBFS评分、NRS评分低于F组、T组(P<0.05)。术后48 h,T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M组、F组(P<0.05)。F组与M组PCA泵药物平均使用总量低于T组(P<0.05),术后48 h C组补救镇痛率高于F组、M组、T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枕骨开颅术[比值比(odds ratio, OR)=0.295,95%CI 0.093~0.937,P=0.038],M组镇痛方案(OR=0.114,95%CI 0.022~0.599,P=0.010)为降低中重度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 Intensity, POPI)风险的保护因素。结论7~12岁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患儿术后48 h使用PCA镇痛泵镇痛,吗啡镇痛安全、有效,效果最好,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为有效控制消炎镇痛膏质量,本文建立了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鉴别;及选定盐酸苯海拉明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项目,对样品进行检测确定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