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单一、多重感染在不同子宫颈病变中发生情况,分析单一感染时HPV型别分布及HPV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病毒载量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经子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检测HPV阳性者4 783例,其中3 728例符合标准纳入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PV基因型及病毒载量,并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诊断。依据组织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CINⅢ组及子宫颈癌组。结果HPV单一感染共有3 364例,其中慢性子宫颈炎+CINⅠ占比为78.27%(2 633/3 364),CINⅡ+CINⅢ占比为18.73%(630/3 364),子宫颈癌占比为3.00%(101/3 364);HPV多重感染共有364例,其中慢性子宫颈炎+CINⅠ占比为51.65%(188/364),CINⅡ+CINⅢ占比为42.58%(155/364),子宫颈癌占比为5.77%(21/364);HPV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中不同病理级别子宫颈病变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1,P<0.01)。慢性子宫颈炎+CINⅠ组、CINⅡ+CINⅢ组中前四位HPV单一感染基因型依次均为16、52、58、53型,其在慢性子宫颈炎+CINⅠ组中占比分别为17.05%(449/2 633)、12.91%(340/2 633)、9.08%(239/2 633)、8.89%(234/2 633),在CINⅡ+CINⅢ组中占比分别为32.22%(203/630)、10.32%(65/630)、8.41%(53/630)、5.87%(37/630)。子宫颈癌组中前二位HPV单一感染基因型依次为16、18型,其占比分别为81.19%(82/101)、6.93%(7/101)。120例HPV感染者治疗前病毒载量为4.89±1.14,治疗后为2.86±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60,P<0.01)。结论HPV多重感染较单一感染更易加重子宫颈病变程度。不同子宫颈病变中常见HPV感染亚型包括16、52、58、53、18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HPV(HR-HPV)检测在子宫颈原位腺癌(AI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诊断为AIS的36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以及HR-HPV检测、TCT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1)361例AIS患者的年龄为(41±8)岁(24~72岁);临床症状为接触性出血70例(19.4%,70/361)、阴道排液10例(2.8%,10/361),无症状281例(77.8%,281/361)。361例AIS患者中,75.1%(271/361)的患者合并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其中合并高级别SIL(HISL)者占88.6%(240/271)、合并低级别SIL(LISL)者占11.4%(31/271)。(2)361例AIS患者中,HR-HPV的总阳性率为96.9%(350/361),其中AIS合并SIL患者的HR-HPV阳性率为97.4%(264/271)、单纯AIS患者为95.6%(86/9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7);252例有HR-HPV分型检测结果的AIS患者中,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率为94.4%(238/252),非HPV 16/18型阳性率为5.6%(14/252)。361例AIS患者中,TCT异常的总检出率为74.8%(270/361),其中鳞状上皮细胞异常的检出率为60.7%(219/361)、腺上皮细胞异常的检出率为14.1%(51/361);与单纯AIS患者比较,AIS合并SIL患者TCT异常的检出率显著增高[分别为65.5%(59/90)、77.9%(211/271),P=0.025],其中鳞状上皮细胞异常的检出率显著增高[分别为34.4%(31/90)、69.4%(188/271),P<0.01],而腺上皮细胞异常的检出率显著降低[分别为31.1%(28/90)、8.5%(23/271),P<0.01]。HR-HPV与TCT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100.0%(361/361),显著高于单纯HR-HPV检测、TCT检查(分别为96.9%、74.8%,P<0.01)。结论子宫颈AIS患者多合并SIL,HR-HPV检测的阳性率高于TCT检查,HR-HPV、TCT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AIS的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颈环扎术用于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孕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0年6月因子宫颈机能不全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行改良式子宫颈环扎术的22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单胎与双胎妊娠、择期环扎术与应急环扎术、不同手术孕周、自然受孕与胚胎移植-体外受精(IVF-ET)者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妊娠延长时间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225例孕妇的手术孕周为14周~24周+5,中位分娩孕周为38周+2(35周+5~39周+3),妊娠时间延长(20.3±5.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3 065±735)g;总体手术成功率为92.9%(209/225),流产率为7.1%(16/225);活产儿足月产率为73.7%(154/209),早产率为26.3%(55/209);所有孕妇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225例孕妇中,单胎妊娠202例(89.8%,202/225),双胎妊娠23例(10.2%,23/225);行择期子宫颈环扎术201例(89.3%,201/225),行应急子宫颈环扎术24例(10.7%,24/225);手术孕周为18周前共190例(84.4%,190/225),18周及以后共35例(15.6%,35/225);自然受孕者176例(78.2%,176/225),IVF-ET助孕者49例(21.8%,49/225)。单胎、双胎妊娠孕妇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胎妊娠孕妇的足月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延长时间均显著高于双胎妊娠孕妇(P均<0.05)。择期与应急环扎术孕妇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择期环扎术孕妇的妊娠延长时间显著长于应急环扎术者(P<0.05)。不同手术孕周孕妇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8周及以前手术者妊娠延长时间显著长于18周及以后手术者(P<0.05)。IVF-ET受孕者的早产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者(P<0.05)。结论改良式子宫颈环扎术能有效延长分娩孕周,降低早产率,且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可作为子宫颈机能不全孕妇的手术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应用冷刀锥切术与子宫颈环形电切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取53例试验样本(即:我院2020.01-2021.03接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抽签分为试验组(n=27,环形电切术)和对照组(n=26,冷刀锥切术),对比手术指标、并发症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16.12±3.24)ml,比对照组(30.18±7.62)ml少,术后(6.85±1.31)d子宫颈愈合,住院(3.44±1.87)d,手术(14.42±2.29)min,耗时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率3.70%(1/27),低于23.08%(6/26)的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相比于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并发症率更低,具有更优疗效和手术安全性,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子宫颈愈合、住院耗用时间,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对高级别子宫颈病变[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病变(CIN Ⅱ+)]检出的价值,并通过基于不同风险条件组合的阴道镜检查实践,进一步优化阴道镜活检程序。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转诊阴道镜检查的346例患者,在阴道镜下对每例患者的子宫颈实施4个点的定位活检(包括异常图像区域的靶向活检和正常区域的随机活检),用于评估靶向活检和随机活检对检出CIN Ⅱ+的价值、多点活检的增量效应。分析基于不同风险条件(包括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检测结果和阴道镜诊断)的组合后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的效能。结果34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8岁(范围为22~61岁);活检后病理诊断为CIN Ⅱ+ 190例,占54.9%(190/346)。(1)346例患者均进行了靶向活检,靶向活检检出CIN Ⅱ+ 184例(96.8%,184/190),其中53例(27.9%,53/190)是在1级阴道镜异常表现(G1)的区域进行活检检出,131例(68.9%,131/190)是在2级阴道镜异常表现(G2)的区域进行活检检出。即以G2作为阴道镜下活检的阈值,阴道镜检出CIN Ⅱ+的敏感度为68.9%(131/190),而以G1为阈值时敏感度升至96.8%(184/190)。对每例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在阴道镜诊断为G1或G2时,分别增加2个或1个点的靶向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2)346例患者中,270例进行了随机活检,检出CIN Ⅱ+ 6例(3.2%,6/190)。随着阴道镜下异常图像(包括G1、G2)累及象限数的增加,随机活检额外的CIN Ⅱ+检出率显著降低(P=0.010)。(3)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HPV 16型阳性和阴道镜诊断为G2是检出CIN Ⅱ+的高风险因素(P<0.01)。这3项高风险因素中,仅存在1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34.0%,第2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增加至51.0%(增加了17.0%),2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存在≥2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90.7%,第2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增加至92.6%(增加了1.9%),2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不存在任何1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8.8%,第2个点和第3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分别增加至17.6%和23.5%(分别增加了8.8%和5.9%),3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结论在阴道镜检查中,通过靶向活检的多点活检增量效应可提高CIN Ⅱ+的检出率,随机活检作为靶向活检的补充,其作用有限。阴道镜检查时可根据子宫颈癌筛查结果与阴道镜诊断的不同风险条件的组合,相应增减活检点数,以优化阴道镜下活检程序,实现个体化的阴道镜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并行子宫颈锥切术的2 0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绝经组439例,未绝经组1 57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型HPV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绝经组接触性出血的发生率与未绝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3%(19/439)、6.4%(101/1 574);χ²=2.672,P=0.102]。绝经组有接触性出血症状的患者中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颈癌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10/19、22.8%(23/101);χ²=7.157,P=0.007];绝经组无症状的患者中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颈癌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9.0%(38/420)、4.3%(63/1 473);χ²=14.726,P<0.01]。绝经组子宫颈表面光滑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63.6%(279/439)、35.5%(558/1 574);χ²=111.601,P<0.01]。(2)高危型HPV检测:绝经组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与未绝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92.0%(404/439)、94.4%(1 486/1 574);χ²=3.394,P=0.065];两组均以HPV 16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5.8%(289/439)和68.0%(1 070/1 574)],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²=0.722,P=0.395)。(3)TCT检查:TCT检查结果包括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低级别鳞状上内病变(LSIL)、HSIL,两组TCT检查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阴道镜检查: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比例[分别为32.5%(511/1 574)、87.5%(384/439)]、子宫颈Ⅲ型转化区的比例[分别为21.9%(344/1 574)、80.0%(351/439)]、行子宫颈管刮取术(ECC)的比例[分别为20.5%(322/1 574)、35.3%(155/439)]、ECC阳性率[分别为53.1%(171/322)、67.7%(105/155)]均显著增高(P<0.01);子宫颈病变累及阴道壁的比例也显著增高[分别为1.0%(16/1 574)、5.9%(26/439);χ²=40.443,P<0.01],且绝经组患者累及阴道壁的病变的程度与子宫颈病变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60,P<0.01)。(5)锥切术后病理升级情况: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8%(75/1 574)、14.6%(64/439)]、病理升级的比例[分别为5.5%(86/1 574)、10.9%(48/439)]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阴道镜检查常不充分,多为Ⅲ型转化区,病变更易累及子宫颈管及阴道壁,临床上应重视子宫颈管的搔刮及阴道壁的全面检查。绝经后妇女的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高,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比例高,常需进一步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CT和高危型HPV检测在子宫原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从我院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颈原位腺癌患者中,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予以TCT和HPV检测。结果:在52例子宫颈原位癌患者检查中,高危型HPV感染44例(84.62%)、低危型HPV感染8例(15.38%),其确诊的有45例,准确率为86.54%,在TCT检查中,其确诊的有52例,准确率为100.00%。结论:在子宫颈原位癌诊断中,TCT和高危型HPV检测效果均可,前者准确率更高,而后者能够对病因进行筛查,联合使用更有助于后续治疗的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在我科行日间手术患者的满意情况,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和护理服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40例,对其实施日间手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满意度。结果 40例患者中,最不满意处为医护态度好,其次是待床超过3个工作日。结论 对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实施日间手术模式安全可行,患者满意度较高,但医护资源短缺与医护态度成为其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的推广还需医护患及管理者的共同努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检测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8 346例,年龄25~65岁;其中经阴道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存在子宫颈病变共2 882例。按照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段HPV感染情况;以活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按照病理分级结果,分析p16、HPV分型的检出率及其单项或联合检测对CIN的诊断效能。结果p16和HP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31~40岁[分别为47.42%(1 014/2 427)和36.84%(894/2 427)],其次为41~50岁[分别为30.15%(907/2 942)和28.11%(827/2 942)],各年龄段间p16和HP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检查存在子宫颈病变的2 882例患者中,p16阳性2 572例(89.24%),HPV阳性2 169例(75.26%),随着病变进展,p16和HPV阳性率逐渐增高,其中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p16阳性率分别为11.68%(23/197)、94.85%(1 105/1 165)、93.57%(771/824)、96.76%(538/556)、96.43%(135/140);HPV阳性率分别为17.77%(35/197)、77.60%(904/1 165)、80.22%(661/824)、80.40%(447/556)、87.14%(122/140),且随着CIN病程进展,HPV感染逐渐以16/18型为主。HPV诊断CIN的灵敏度为75.26%,特异度为81.13%,阳性预测值为67.78%,阴性预测值为86.14%;p16诊断CIN的灵敏度为89.24%,特异度为84.74%,阳性预测值为75.51%,阴性预测值为93.72%;p16诊断效能高于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CIN的灵敏度为94.10%,特异度为91.33%,阳性预测值为85.12%,阴性预测值为96.71%,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PV感染的发生以31~40岁女性为主,41~50岁次之,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p16诊断CIN效能、优于HPV;p16和HPV联合检测可提高CIN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原发淋巴瘤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子宫颈原发淋巴瘤患者的MRI的影像表现特征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子宫颈体积明显增大;增强CT示病变边界不清,轻度强化;PET-CT显示子宫颈病变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明显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41.7;MRI显示子宫颈异常信号肿块,阴道上段及左侧子宫旁受侵,子宫颈黏膜线存在,扩散加权成像(DWI)高b值序列病变呈明显高亮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为(0.63~0.98)×10-3 mm2/s,多期增强示病变轻度持续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快速上升平台型。子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来源,侵袭性。经R-CHO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复查MRI病变明显缩小,疗效评价为不确定的完全缓解;化疗6个周期后病变消失,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治疗结束6个月复查无复发。结论子宫颈原发淋巴瘤罕见,病理学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化疗是基本治疗手段。MRI在病变细节显示及周围结构侵犯的评价方面优于其他影像检查;DWI及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其他子宫颈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