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线上和线下两种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诊疗模式制定的综合诊疗方案,探讨采用线上和线下联合的癌症MDT诊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以2020年3月17日至2020年5月17日山东省肿瘤医院采用线上和线下MDT诊疗模式的16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线上和线下MDT诊疗模式制定的综合诊疗方案的一致性,并分析综合诊疗方案不同患者的临床特征,如年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入院前是否接受抗肿瘤治疗及肿瘤位置,从而探讨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MDT诊疗模式效率。结果线上和线下MDT诊疗模式制定的综合诊疗方案一致的比例为86.3%(145/168)。综合诊疗方案不一致的病例特征表现为高龄(>69岁)(χ2=4.250,P=0.039)、KPS评分≥80分(χ2=15.520,P<0.001)及合并基础疾病(χ2=7.135,P=0.008)。进一步分析发现,综合诊疗方案不一致的病例还表现为辅助检查不完善及影像学疑难的特征。结论线上和线下联合的癌症MDT诊疗模式是可行的。对于高龄(>69岁)、KPS评分≥80分、合并基础疾病、辅助检查不完善或影像学疑难的病例,应采用或补充线下MDT诊疗模式讨论。
简介: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例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所取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到2022年12月就治于我院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例4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例划归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接受用药管理、饮食照护、认知管理、心理支持等常规式照护,试验组加用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吞咽障碍样本吞咽障碍护理见效率高于对照组,心境评分(焦虑抑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例之中,有促升吞咽功能恢复度、宽解焦虑抑郁心境的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针对复杂疑难的口腔疾病,如何高质高效、合理规范地进行综合诊疗一直是口腔医疗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oral multidisciplinary team,OMDT)为复杂疑难的口腔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和解决途径,是对传统口腔分科诊疗模式的有效补充,是口腔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外有关OMDT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和运行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提出狭义和广义OMDT的概念,并从实施目标、基本条件、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管理框架、制度保障、质量控制和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OMDT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构建规范、成熟、完善的OMDT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口腔医疗的整体水平。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3种经外周静脉输入高渗液体方法,观察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降低孕妇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产科住院静脉输注高渗液体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20例孕妇,A组采用传统方法单瓶顺序输入法,B组、C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静脉输液。B组采用一次性Y型输液器输入法,C组采用两个一次性单叉输液器同时输入法,比较3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C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0.28h)高于A组(4122.98h)、B组(50.89),C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20%)低于A组(75%)、B组(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平均年龄、穿刺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下C组输入法能有效降低高渗性静脉炎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肺癌患者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12月的5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实验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具体如下:成立由呼吸内科医生、肿瘤科医生、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医生、护士等组成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团队;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各学科医护人员共同实施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监测、治疗配合、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定期评估和调整护理方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肺癌患者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先天性心脏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在我国出生缺陷中占首位。胎儿心脏异常往往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大多数病因仍不十分明确。随着超声检查水平的提高,许多心脏畸形可以在产前被发现。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许多心脏异常胎儿出生后能被有效治疗并且能获得较好的预后。胎儿心脏异常病因复杂,病种繁多,孕期的诊断、咨询、监测,分娩期的处理及出生后治疗,需要产科、胎儿医学、超声科、遗传咨询科、儿科、小儿心脏外科多学科协作处置,从而利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后及时获得治疗,改善近远期预后。本文对胎儿心脏异常的孕期筛查与咨询、孕期治疗、分娩期处理及其中的多学科协作策略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 目的 多学科协作( multidisciplinary team , MDT )的理念近年来已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医学模式之一。医疗的多学科协作无疑是对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护士的一个新的挑战,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加强学习各方面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提高临床工作能力,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合作需要。本文旨探讨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进展。 方法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指针对某一疾病,由医院护理部组织相关学科护理团队,针对此疾病进行的临床护理讨论会,从而制定出最佳个体化护理方案。 结果 通过多科联合护理的实践、依靠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贯彻落实,从而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 结论 加强学科之间的协作,多科护士共同制订疾病的护理方案,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在这种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模式下的临床护理工作,旨在找出合理的工作方法和规范,注意细节管理,善于沟通和协调,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