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不同给药方法对化疗后IV度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8例化疗后IV度骨髓抑制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惠尔血300ug,皮下,qd和B组惠尔血150ug,皮下,bid,观察2组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5.85±1.32)vs(4.82±1.11)(P<0.05),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发生率分别为35.5%vs29.4%,持续时间天数分别为(3.53±0.87)vs(2.25±.69)(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1%(vs97%(P>0.05)。结论对化疗后IV度骨髓抑制分次给予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优于一次给药,可以缩短白细胞下降时间及减少G-CSF总用量。

  • 标签: 骨髓抑制 化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FGF)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对60例烧伤患者,每例患者选择同一块深度烧伤创面的两部分,分别采用rhEGF法和rhEGF+rhFGF法换药治疗,评价上述受试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指数(SI)及愈合速度。结果rhEGF+rhFGF法残余创面愈合时间(12.45±8.42)天,明显少于rhEGF(29.7±10.12)天(t=2.225,P<0.05);两种方法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无显著性意义(t=1.684,P>0.05);愈后2年rhEGF法SI为8.92±1.78,明显低于rhEGF+rhFGF法6.12±1.54(t=2.116,P<0.05);所有受试创面均无肿瘤形成、癌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FGF)治疗深度烧伤创面,能明显减少后期瘢痕的形成,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烧伤创面 愈合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他巴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十余年来收治的46例因服他巴唑而致粒缺患者,采用常规升白细胞治疗(对照组)和G-CSF治疗(治疗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白细胞恢复情况口服升白细胞药物者(对照组),白细胞开始上升时间为4~9d,平均(6.13±1.46)d,白细胞上升至正常时间为11~20d,平均(14.23±2.17)d,而用rhG-CSF/rhGM-CSF-者(治疗组),白细胞开始上升的时间为1~5d,平均(2.46±1.13)d,白细胞上升至正常的时间为3~7d,平均(5.14±1.36)d,两组间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01),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明显较对照组迅速。结论与口服升白细胞药物相比较,应用rhG-CSF/rhGM-CSF是治疗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方法,主张尽早使用,以利积极控制感染,减低其病死率。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 粒细胞缺乏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采用资料法和文献法,对运动诱导的细胞因子分泌,尤其是IL-6和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生物学功能和影响进行了梳理,探讨运动性免疫抑制与长期大强度运动的URTI发病率增加是否相关,为在运动训练中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发生和预防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

  • 标签: 运动 细胞因子 诱导 运动应答 IL-6 生物学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内吞噬功能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吞噬率。方法用6%淀粉肉汤诱导小鼠腹腔产生巨噬细胞,体内吞噬5%鸡红细胞,并测定其吞噬率。结果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成活率>98%,平均吞噬百分率和平均吞噬指数分别是38.04%和0.39。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相关研究。

  • 标签: 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临床诊断为粒细胞减少合并肠炎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粒细胞减少性肠炎声像图特征为回盲部肠管管壁增厚性改变,增厚以粘膜层及粘膜下层为主。结论当粒细胞减少患者出现回盲部肠管管壁增厚时,要考虑到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的可能,不要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 标签: 粒细胞减少性肠炎 超声诊断 阑尾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左侧附件区12例,右侧附件区10例,双侧附件区1例。肿块呈椭圆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形。肿瘤最大径线6.2-19.5cm,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增强呈中重度持续强化,强化不均匀,病灶内见大小不等的片状或分房状囊变区。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掌握其临床及典型CT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 标签: 卵巢 颗粒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微环境、LXR受体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形成及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肿瘤模型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以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作为对照。采用肿瘤细胞巨噬细胞共培养或者应用肿瘤上清处理巨噬细胞的培养方法,应用流式分选对巨噬细胞分型,Real-timePCR方法检测处理后的巨噬细胞LXRs、IL10、IL12的mRNA表达水平,及通过干扰LXRs信号通路分析LXR受体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形成及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肿瘤微环境可上调巨噬细胞LXRs受体在mRNA水平,并表现为M2型巨噬细胞的表型。结论肿瘤微环境通过激活LXRs受体,诱导TAM的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及免疫逃逸。

  • 标签: LXR受体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逃逸
  • 简介:1例20岁女性为乌发自行服用何首乌粉15g/d。2周后,患者出现纳差及乏力;3周后出现尿色加深,肝功能检查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78U/L,丙氨酸转氨酶(ALT)1121U/L,总胆红素(TBil)100.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T)77.4μmol/L。服用何首乌粉第42天,实验室检查:AST472U/L,ALT755U/L,TBil102.9μmol/L,DBil76.7μmol/L;白细胞计数3.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27×10~9/L。考虑药物引起肝损害和中性粒细胞缺乏可能性大。停用何首乌,给予保肝、退黄等综合治疗。治疗10d后实验室检查:ALT62U/L,AST73U/L,DBil20.5μmol/L,TBil30.2μmol/L;白细胞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60×10~9/L。

  • 标签: 何首乌 肝功能不全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简介:脂肪细胞因子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大量生物活性分子,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密切相关。银屑病与Ms在流行病学、炎症机制甚至易感基因上有着紧密联系。脂肪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提示了银屑病与MS之间存在关联。从脂肪细胞因子人手研究银屑病发病机制、病情发展及其与伴发疾病的关系等,是为治疗银屑病寻找新方法的途径。

  • 标签: 脂肪细胞因子 代谢综合征 银屑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及观察组55例,治疗后1周及2周对分别两组患儿进行NBNA评分,治疗后3、6个月时分别进行智能发育测试(CDC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NBNA评分及智能发育测试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rhEPO对新生儿HIE的近期疗效和长期预后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各期中EG5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BCR/ABLmRNA二者在正常人骨髓与外周血中的表达相关性,对CML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中EG5mRNA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取62例慢粒病人外周血样本为本次研究对象,取8名健康志愿者骨髓以及外周血样本为参照,分别采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其中的BCR/ABLmRNA和EG5mRNA的表达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检测发现,健康外周血中未发现EG5表达,而健康骨髓样本中则检测发现EG5存在低丰度表达;在CML辅助诊断中EG5具有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依次为84.8%(28/33)、89.6%(26/29);在CML诊断中BCR/ABLmRNA的特异性与敏感度则依次为90.9%(30/33)、96.5%(28/29),BCR/ABL与EG5在CML中的表达并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结论在慢粒疾病进展中,BCR/ABL与EG5二者表达情况基本趋于一致,对BCR/ABL与EG5进行动态观察和联合检测可辅助并支持CML临床诊断,同时还可作为CML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一项评估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治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发热、恶心、腹痛等为主。本组20例患者,13例为轻度,占65%,5例为中度,占25%,2例为重度,占10%。结论变态反应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是导致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主要原因,患者入院后应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并根据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儿童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诊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和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结论本文主要通过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