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1例54岁女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接受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 440 ml静脉滴注、1次/d,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其他治疗包括维持血压和控制心率的药物、镇痛剂、10%氯化钾注射液等。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5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51 U/L、总胆红素(TBil)8.3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29 U/L。肠外营养治疗第8天实验室检查示ALT 343 U/L、AST 357 U/L、γ-GT 343 U/L、TBil 21.4 μmol/L、ALP 376 U/L,考虑为肠外营养导致的肝损伤。停止肠外营养,继续其他治疗,并予谷胱甘肽联合二氯醋酸二乙胺进行保肝治疗。停止肠外营养8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42 U/L、AST 29 U/L、γ-GT 55 U/L、TBil 8.4 μmol/L、ALP 107 U/L。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结合损伤式外固定支架在重症创伤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重症创伤并骨折患者共计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骨科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理则采用骨科损伤控制(damagecontrolorthopedics,DCO)理念指导治疗,使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技术进行,对比两组疗效及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骨科治疗的对照组。结论针对骨科重症创伤并骨折患者的紧急处理,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结合外固定支架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前期救治,为后续手术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高血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8年入住我院门诊和住院处的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取晨尿,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酶法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结果高血压组及糖尿病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显示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检出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和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前,高压管道的施工工艺一般由外国专利持有人授权的外国工程公司设计。由于高压管道的法兰连接方式不同于普通工业管道的焊接接头连接方式,部分高压管道也是卡套结构,因此检测方法与常规工业管道有很大不同。本规定的常规检查和测试方法可能无法有效检测高压管道的损坏或故障。随着化工厂的长期使用,最早的化工厂已经使用了40多年。例如,一家石化高压聚乙烯工厂于1976年投入使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管道中的小缺陷也可能发生变化,风险从量变到质变逐渐累积,导致破坏性失效和灾难性后果。为了更好地对高压管道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本文描述了高压管道的应用场景,分析了高压管道损坏模式,并提出了适用的检测方法,可为用户和检测机构对高压管道的检测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10例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术中发现胆管损伤4例,术后确诊6例。术中及术后确诊的8例胆总管横断伤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恢复满意。1例LC术后胆漏,内镜下鼻胆管胰管逆行造影(ERCP)显示胆总管侧壁小损伤,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4周后痊愈。1例LC术后2d出现黄疸,MRCP显示胆总管截断影像,术后4d手术探查发现2枚钛夹误夹胆总管,拆除钛夹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结论术中精细操作是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前提,根据胆管损伤的确诊时间、损伤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是避免后遗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