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孢素A联合脂肪乳应用在治疗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8月-2019年4月接收的8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对照组实施常规保胎治疗,而实验组则联合使用环孢素A与脂肪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安全性以及外周血NK细胞比例情况。结果(1)实验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44%,远远低于对照组(19.51%),P<0.05;(2)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外周血NK细胞比例都有所降低,但是实验组的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环孢素A与脂肪乳联合应用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还能改善外周血NK细胞比例,治疗效果较佳,所以可以推广此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孢素 A联合脂肪乳应用在治疗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外周血 NK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8年 8月 -2019年 4月接收的 8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对照组实施常规保胎治疗,而实验组则联合使用环孢素 A与脂肪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安全性以及外周血 NK细胞比例情况。结果:( 1)实验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 2.44%,远远低于对照组( 19.51%), P<0.05;( 2)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外周血 NK细胞比例都有所降低,但是实验组的比例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环孢素 A与脂肪乳联合应用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还能改善外周血 NK细胞比例,治疗效果较佳,所以可以推广此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良性肿瘤组、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上皮性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检测及免疫状态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患儿CD16﹢CD56﹢、CD16﹢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急性肺炎患儿126例治疗第2,5,10天及6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CD16﹢CD56﹢、CD16﹢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肺炎患儿CD16﹢CD56﹢、CD16﹢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在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1),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3组比较,杀伤活性强的NK细胞逐渐增高,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病毒性肺炎患儿免疫系统严重紊乱,动态监测肺炎患儿外周血CD16﹢CD56﹢、CD16﹢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对预测其病程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孕症病患外周血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临床特征。方法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我院所收治患有不孕症的240例病患为对象其中包括126例继发性的不孕症、114例原发性的不孕症。同期接受早期的健康妊娠120例女性,同期健康的非妊娠120例女性;采用流式细胞学的检测方法,对不孕症病患、早期的健康妊娠与健康的非妊娠女性,外周血NK细胞、B细胞、T细胞的亚群特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原发性不孕症组与继发性不孕症组,在外周血的CD8+T细胞、B细胞的水平状况上,均明显比健康的非妊娠及早期的健康妊娠女性较低,差异统计意义存在,P<0.05;CD4+T/CD8+T比值高于健康非妊娠及早期健康妊娠女性,差异统计意义存在,P<0.05;原发性不孕症组与继发性不孕症组,在CD3T细胞的水平方面,明显比健康的非妊娠及早期的健康妊娠女性较低,差异统计意义存在,P<0.05;各组间NK细胞的水平、CD4+T差异统计意义不存在,P>0.05;原发性的不孕症组与继发性的不孕症组,在NK与B细胞的水平、T细胞的亚群等方面,差异统计意义不存在,P>0.05。健康的非妊娠及早期的健康妊娠女性,在NK与B细胞水平、T细胞的亚群等方面,差异统计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不孕症病患B细胞、T细胞的亚群比例失调所引发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提升及体液免疫的应答紊乱现象,针对免疫性的不孕症发病机制当中起着关键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在5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4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4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NK(CD3-CD16+CD56+)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结果肝衰竭患者CD3+T细胞和CD3-CD16+CD56+NK细胞计数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显著性降低(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3-CD16+CD56+NK细胞计数比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减少,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数量增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外周血中各亚型单核细胞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TAO患者59例,纳入同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30名。记录TAO患者临床特征,分别采用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的标准和临床活动度评分(CAS)法对TAO进行严重性和活动度评估,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亚型单核细胞比例分布,对比TAO患者与正常受试者间、不同活动度TAO患者间、TAO患者接受曲安奈德眶周注射或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MPT)前后外周血各亚型单核细胞的比例。结果TAO组经典型单核细胞比例为(81.77±5.5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84.35±5.83)%,TAO组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为(10.17±4.1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69±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稳定期TAO组经典型单核细胞比例为(82.64±5.03)%,明显高于活动期TAO组的(77.29±5.80)%,稳定期TAO组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为(9.20±3.56)%,明显低于活动期TAO组的(13.79±4.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AO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稳定期TAO组与活动期TAO组间非经典型单核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O患者曲安奈德眶周注射治疗前后外周血各亚型单核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O患者经典型单核细胞比例由MPT治疗前的(75.44±4.80)%增高至治疗后的(82.90±4.05)%,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由MPT治疗前的(14.97±2.60)%下降至治疗后的(10.40±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T治疗前后非经典型单核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O患者单核细胞亚型由经典型向中间型偏移,并随TAO活动性升高而明显偏移,MPT治疗能显著抑制单核细胞亚型的偏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柏地黄丸治疗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4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知柏地黄丸组(研究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黄体酮中期外周血NK细胞比例。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外周血NK细胞比例为(21.1±8.1)%,治疗后外周血NK细胞比例为(13.9±7.2)%;治疗前对照组外周血NK细胞比例为(20.9±8.7)%,治疗后外周血NK细胞比例为(14.9±7.7),研究组患者通过知柏地黄丸治疗后外周血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周血NK细胞下降更为明显。结论知柏地黄丸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具有下调节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吉西他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8),对照组予以吉西他滨治疗,试验组予以丝裂霉素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丝裂霉素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能够有效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缓解免疫抑制状态.
简介:目的:观察储存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不同储存时间功能变化。方法:留取10份健康自愿献血者外周静脉血各20ml,ACD-B抗凝,4℃保存。分别于储存第0、1、2、3、4、6天各取血2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用博纳无血清选择性培养液培养NK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不同储存时间培养的NK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储存时间培养的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率。结果:我们在预试验中对储存血NK细胞进行长达30d的对比观察,发现血液储存第6天之后所有的NK细胞已经不能被激活。因此本研究仅观察储存≤6d的NK细胞功能变化。储存2d后的NK细胞激活率和功能有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储存时间延长,NK细胞激活的百分率逐渐减低,至第6天时细胞激活率只达第0天的11.2%(P〈0.01)。储存6d后诱导培养的NK细胞杀伤活性(28.73%)明显低于诱导前(杀伤活性44.45%)(P〈0.05);血液储存时间对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有明显影响,储存前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分别为:(33.94±2.92)%、(77.11±6.87)%和(80.97±7.76)%,显著高于储存6d后[分别为:(24.53±2.83)%、(63.93±6.56)%和(73.84±7.21)%](P〈0.05)。结论:储存血中能保持NK细胞功能和活性最长时间为6d;在≤6d时间内NK细胞功能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而变弱。
简介:【摘要】NK细胞疗法,全称为自然杀伤细胞疗法,是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当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属于过继性细胞治疗的一种方式。NK细胞疗法是通过分离自体或者异体免疫效应细胞,经过体外激活并回输到患者体内,直接杀伤肿瘤,或者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NK细胞疗法目前主要是处在一期或者二期临床试验阶段,随着NK细胞纯化技术以及扩增技术的不断改进,NK细胞疗法逐渐成为过继性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以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HT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2 - 11月在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总医院进行检查的HT患者35例作为HT组,并以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数量。结果HT组血清TPOAb、TgAb及TSH水平[130.60(43.37,714.40)、368.10(136.90,1 103.00)U/ml,9.05(6.62,15.23)μ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6(1.52,4.69)、12.63(11.43,14.60)U/ml,1.87(1.36,2.23)μU/ml,U = 6.87、6.62、4.85,P均< 0.001],FT4水平[0.76(0.63,1.04)ng/dl]低于对照组[1.14(1.02,1.26)ng/dl,U = 7.39,P < 0.001]。HT组血清IL-6、IL-17、TGF-β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t = 2.41、9.04、2.44,P均< 0.05)。HT组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及Th17/Treg比例均高于对照组(t = 4.20、3.50,P均< 0.05),Treg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t = 4.45,P = 0.001)。结论HT患者Th17细胞数量增多,Treg细胞数量减少,Th17/Treg比例升高,IL-6、IL-17及TGF-β表达量均有所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诱导扩增CIK和NK细胞效果并对比两种细胞活性。方法:于我院肿瘤细胞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体外诱导扩增培养CIK以及NK细胞,对比扩增效果。并使用CCK-8方法测定两种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过体外诱导,NK细胞占比显著高于CIK细胞,培养7d后,NK细胞占比达到(38.56±4.73)%,扩增效果显著高于CIK细胞[(13.16±2.10)%](P<0.05);培养14d后,NK细胞占比达到(62.80±7.28)%,扩增效果显著高于CIK细胞[(36.76±4.59)%](P<0.05)。在不同效靶比条件下,NK细胞组杀伤率显著优于CIK细胞组(P<0.05)。在效靶比6:1条件下,NK细胞组杀伤率(20.15±1.36)%,显著高于CIK细胞组[(8.36±1.10)%](P<0.05);在效靶比12:1条件下,NK细胞组杀伤率(41.39±2.68)%,显著高于CIK细胞组[(12.75±1.64)%](P<0.05);在效靶比25:1条件下,NK细胞组杀伤率(67.31±2.85)%,显著高于CIK细胞组[(58.71±3.30)%](P<0.05)。结论:通过对CIK和NK细胞的体外诱导扩增,NK细胞的扩增效果好于CIK细胞,且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强于CIK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