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予复方黄芩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CD3 .CD4 / CD8 升高,CD8 ,IL-1β TNF-α降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复方黄芩汤可以改善湿热型UC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测定法同时测定复方芩兰口服液口服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 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5nm,柱温30℃。结果:0.1~0.8mg.mL-1黄芩苷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67)、1~10μg.mL-1汉黄芩苷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4);黄芩苷平均加样回收率99.31%(RSD=0.44%),汉黄芩苷平均加样回收率95.32%(RSD=1.2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复方芩兰口服液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含量,可作为复方芩兰口服液提升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测定法同时测定复方芩兰口服液口服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 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5nm,柱温30℃。结果:0.1~0.8mg.mL-1黄芩苷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67)、1~10μg.mL-1汉黄芩苷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4);黄芩苷平均加样回收率99.31%(RSD=0.44%),汉黄芩苷平均加样回收率95.32%(RSD=1.2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复方芩兰口服液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含量,可作为复方芩兰口服液提升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
简介:葛根黄芩黄连汤与猪苓汤均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前者见于《伤寒论》原文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主治外有表邪未解,邪热入里证,症见身热,下利臭秽,肛门灼热,胸脘烦热,口干作渴,汗出而喘,舌红苔黄,脉数等。后者见于《伤寒论》原文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主治伤寒之邪传里化热,与水相搏,遂成水热互结、热伤阴津之证。水热互结,气化不利,热灼阴津,津不上承,故有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等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炮制后对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黄芩汤治疗,观察组采用醋制白芍、蜜炙甘草以及微波炮制黄芩后的黄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18/20),对照组为85.0%(17/2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3d内的疼痛缓解率为95.0%(1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15/20),P<0.05。结论醋制白芍、蜜炙甘草及微波炮制黄芩可以提高对黄芩汤的止痛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