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大幅下滑,使其供应商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萎缩。手机厂商转型定制手机市场,并采用集中采购来降低成本,手机元件供应商也在寻求技术创新。整个中国手机产业的采购模式都将发生巨变。

  • 标签: 手机采购 市场份额 技术创新 采购模式 生产成本 品牌形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0例湖南省汉族黄疸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基因突变类型。方法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120例湖南省汉族黄疸新生儿进行G6PD基因检测并收集有关临床资料。结果该研究检测出61例患儿存在G6PD基因突变,共13种突变类型、12个突变突变类型分别为c.1376G>T(p.Arg459Leu)37.70%(23/61)、c.1388G>A(p.Arg463His)31.15%(19/61)、c.1024C>T(p.Leu342Phe)8.20%(5/61)、c.95A>G(p.His32Arg)6.56%(4/61)、c.392G>T(p.Gly131Val)3.27%(2/61)、c.196T>A(p.Phe66Ile)1.64%(1/61)、c.1311C>T(p.Tyr437Tyr)1.64%(1/61)、c.227C>T(p.Thr76Ile)1.64%(1/61)、c.487G>A(p.Gly163Ser)1.64%(1/61)、c.871G>A(p.Val291Met)1.64%(1/61)、c.871G>A/1311C>T(p.Val291Met/p.Tyr437Tyr)1.64%(1/61)、c.1004C>A/1311C>T(p.Ala335Asp/p.Tyr437Tyr)1.64%(1/61)、c.1311C>T/IVS-11 93T>C 1.64%(1/61),其中c.227C>T(p.Thr76Ile)为新发现突变类型。结论120例湖南省汉族黄疸新生儿G6PD基因突变常见突变类型为c.1376G>T(p.Arg459Leu)、c.1388G>A(p.Arg463His)和c.1024C>T(p.Leu342Phe),对于临床高度怀疑G6PD缺乏症但酶活性检测正常的患儿,可采用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 标签: 黄疸 新生儿 G6PD基因 突变位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殖系PIGA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征。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10例PIGA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液生化、脑电图(EEG)、神经影像学及基因检测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10例均为男童。10例均出现癫痫发作及重度发育迟缓,5/8例表现出肌张力减低,4/9例有特殊面容或多器官异常。癫痫发作起病年龄为1个月28 d~10个月,平均年龄为4.8个月。癫痫发作类型多样,且均有局灶性发作,6/10例有热敏感性。9/10例起病时发作间期EEG为弥散性慢波混合局灶或多灶性放电。44.4%(4/9例)的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为蛛网膜下腔增宽,2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轻度升高。10例经基因分析证实均携带PIGA杂合变异,共发现8种突变,其中7种国际上尚未见报道。4例表型诊断为多发先天性畸形-肌张力低下-癫痫综合征2(MCAHS2),5例表型为无畸形的智力障碍和癫痫、其中1例癫痫符合West综合征,1例表型未能归类。结论本研究中携带PIGA基因突变患儿的癫痫发作以局灶性发作为主,并常有热敏感性,发作间期EEG以弥散性慢波混合局灶或多灶性放电为特征。头颅MRI异常以蛛网膜下腔增宽最为常见。临床表型仅部分病例符合典型的MCAHS2,较多为无畸形的智力障碍和癫痫表型。

  • 标签: 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 PIGA基因 癫痫 发育落后 肌张力减低
  • 简介:复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这节内容时主要是通过基于常态下的教学教材,实现学生对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的掌握,从而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基因重组内容涉及减数分裂过程,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 标签: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教学设计 学生实际 复习过程 教学教材
  • 作者: 孔德俊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10-04-14
  • 出处:《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0年第4期
  • 机构: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当基因突变后,由其转录的信使RNA上碱基排列顺序发生相应改变,经翻译而形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可能发生变化。下面结合例题研究基因突变如何影响基因的表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EB基因突变致杆状体肌病的临床、肌肉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肌肉病理研究室确诊的3例杆状体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肌肉病理和基因检测的结果,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为青春期起病,起病症状均为双下肢无力,体格检查均可见高腭弓和狭长脸,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3例患者的肌肉活组织检查(活检)均可见肌营养不良样表现和肌纤维内杆状体结构堆积。病例1 ATP酶染色可见Ⅰ型纤维优势和群组化。基因检测发现病例1存在NEB基因c.21522+3A>G和c.3471dupC(p.N1158Qfs*5)2种突变;病例2存在c.21522+3A>G和c.18991_18992delAG(p.Q6332Afs*8)复合杂合突变;病例3存在c.21522+3A>G和c.3448A>T(p.K1150*)复合杂合突变。3例患者的NEB基因均存在c.21522+3A>G突变,文献复习发现该突变仅在中国人群中有报道;c.3471dupC(p.N1158Qfs*5)、c.18991_18992delAG(p.Q6332Afs*8)和c.3448A>T(p.K1150*)经查阅文献目前国内外均无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的相关内容,c.21522+3A>G、c.3471dupC(p.N1158Qfs*5)、c.3448A>T(p.K1150*)和c.18991_18992delAG(p.Q6332Afs*8)均被评级为致病变异。结论杆状体肌病的起病年龄和症状表现具有异质性,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是杆状体肌病最重要的诊断方法。NEB基因c.21522+3A>G突变可能在中国人群中是较常见的突变

  • 标签: 杆状体肌病 杆状体 NEB基因 肌肉活组织检查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EB基因突变所致杆状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肌病中心,经肌肉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NEB基因突变所致杆状体肌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NEB基因检测,并对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1例杆状体肌病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有6例分别来自2个家系。患者就诊年龄为11~52岁,发病年龄为6~23岁,病程为5~35年。神经系统检查:11例患者中8例有高腭弓长脸型,双上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低,近端肌力Ⅲ~Ⅴ级,远端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近端肌力Ⅱ~Ⅳ级,远端肌力Ⅲ~Ⅴ级。均无吞咽困难和呼吸肌受累。11例患者中有7例行肌肉活检,病理检查可见肌纤维大小不等,有萎缩肌纤维和代偿性肥大纤维,偶见变性坏死肌纤维。7例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杆状体聚集。5例患者行电镜检查,均发现肌原纤维间有杆状体聚集,且多位于Z带附近,未发现有核内杆状体。11例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均发现致病基因NEB,并且共检测到9个不同的突变,其中外显子区域突变8个,内含子区域突变1个。其中c.21522+3A>G位突变10例,c.1623delT位突变3例,c.17611C>T位突变3例。其余位c.4417C>T、c.2549delA、c.21065dupA、c.3520G>A、c.20943G>A、c.192G>A突变各1例。结论NEB基因突变所致杆状体肌病的临床表型有较大的异质性,肌肉病理检查发现杆状体聚集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内含子区域的c.21522+3A>G位是本组NEB基因最常见的突变,c.17611C>T、c.2549delA、c.3520G>A、c.21065dupA、c.20943G>A和c.192G>A为NEB基因新的突变

  • 标签: 杆状体肌病 NEB基因 病理学 病理学,临床
  • 简介: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是在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是基因,是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引起的。

  • 标签: 基因突变 原癌基因 激活 恶性肿瘤 细胞 调控
  • 作者: 翟洁梅 王珊 洪瑛瑛 曲佳菲 杨春 李铁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病理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昆明 650500,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门诊部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天津市口腔医院国际诊疗中心 天津市口腔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41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是否存在SMO基因突变,进一步完善对OKC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OKC患者,10例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性OKC(女性4例,男性6例),20例为散发性OKC(女性7例,男性13例)。采集患者的病变组织,分离衬里上皮和纤维间质,采用Sanger测序法分别检测上皮与间质DNA中SMO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检测发现3个SMO基因突变,即1例综合征性OKC携带c. 2081C>G(p.P694R)突变,2例散发性OKC分别携带c. 907C>T(p.L303F)突变和c. 1247_1248delinsAA(p.G416E)突变,前2例突变为未被报道过的SMO新突变,且2例散发性OKC均不伴PTCH1突变。结论除PTCH1突变外,OKC还存在SMO基因突变,可能与OKC的发病机制有关。

  • 标签: 牙源性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 SMO基因 基因突变 SHH通路抑制剂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总结中国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致病因素,对同时携带两个基因双位突变而导致耳聋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400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基因突变情况,总结同时携带两个基因双位突变而导致耳聋的病例,分析致病基因和听力表型,评估此类家庭的遗传风险。结果在400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发现2例耳聋患者同时携带两个基因的双位突变。其中1例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携带SLC26A4基因的c.1229C>T(p.T410M)/c.1079C>T(p.A360V)复合杂合突变,同时携带GJB2基因c.257C>G(p.T86R)/c.299_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1例患者携带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同时为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均质突变。结论对于常染色体双隐性基因双位突变的患者,其父母再生育耳聋后代的风险将从传统的25%上升为43.75%;同时携带线粒体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其母系成员则会同时携带线粒体基因突变。本研究揭示了遗传病因的复杂性。

  • 标签: 耳聋 双基因突变 听力表型 遗传咨询 生育风险
  • 简介:基因突变”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占重要的地位。基因突变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分子水平上的,而表现结果——变异是在个体水平或器官水平,从基因突变到生物变异的实现是一个很复杂的基因表达过程。学生在构建新知识时容易发生以下理解上的误区。

  • 标签: 基因突变 概念辨析 遗传变异 生物变异 基因表达 新知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思源 刘婷婷 杨淑霞 马圣清 杨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北京市皮肤病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北京市皮肤病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34(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医院遗传病中心工作,南京 210042)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1例以先天性头发扭曲和感音性听力丧失为主要表现的Björnstad综合征(扭曲发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基因BCS1L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PCR扩增BCS1L基因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进行Sanger测序,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进行比对;取患者头发进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患者BCS1L基因存在2处突变:①第4号外显子上存在杂合无义突变,即第144位密码子CGA→TGA,导致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p.R144*),此为BCS1L基因突变导致Björnstad综合征新发现的致病突变,属国际首例;②第8号外显子上存在杂合错义突变,即第306位密码子CGC→CAC,导致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由精氨酸变为组氨酸(p.R306H)。患者母亲仅在BCS1L基因第4号外显子发生c.430 C>T杂合突变(p.R144*),患者父亲仅在BCS1L基因第8号外显子发生c.917 G>A杂合突变(p.R306H)。扫描电镜显示,患者发干以不规则的间隔出现扁平、沟槽和沿长轴的扭曲。结论首次报道BCS1L基因第144位密码子CGA→TGA导致的编码终止为该基因突变导致Björnstad综合征的新发突变,BCS1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Björnstad综合征的诊断。

  • 标签: 线粒体疾病 基因,线粒体 DNA突变分析 Björnstad综合征 BCS1L基因
  • 简介:本文针对“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章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通过归纳理解基因突变概念的本质;利用已学知识理解基因重组的本质;利用图表进行染色体变异的教学;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人类遗传病;以可遗传的’变异为切入构建全章概念图,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

  • 标签: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人类遗传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基因(SERPINC1)序列分析提高对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缺乏导致的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报道1例33岁男性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通过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检测7项易栓症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使用数据库查询基因突变谱,使用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突变基因的致病概率。结果该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肺栓塞(中低危),病程中发现患者AT-Ⅲ活性持续低于50%,给予那曲肝素钙联合华法林抗凝,患者咯血增多,更换用药为利伐沙班,栓子逐渐吸收。基因检测显示SERPINC1基因c.1148T>A(p.L383H)杂合错义突变,检索基因数据库并使用蛋白功能损伤预测软件确认该突变为新发致病突变,致病概率0.999 999 851 200 991,经文献检索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结论SERPINC1基因c.1148T>A(p.L383H)为新发致病突变,补充和更新了遗传性AT Ⅲ缺乏症基因突变谱,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或可作为此类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 标签: 肺栓塞 遗传性AT Ⅲ缺乏症 SERPINC1基因 利伐沙班
  • 简介:基因突变是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一种形式,它常给生物体带来明显而有害的表型变化,但有些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利的。本文通过研究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与有利性,旨在探索加强人类对有害基因突变的控制、对有利基因突变的利用的途径。

  • 标签: 基因突变 遗传密码 错义突变 等位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