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常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胞浆游离钙浓度维持在10-7mol/L水平。产生钙信号的激动剂作用于细胞时,引起胞浆游离钙浓度升高,进而影响细胞功能。文献报告细菌脂多糖在体内和体外影响细胞对钙的摄取和转运。本研究采用quin-2荧光指示剂法测定培养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观察脂多糖对心肌细胞基础水平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 标签: 胞浆游离钙浓度 培养心肌细胞 细菌脂多糖 荧光指示剂 大连大学 quin-2
  • 简介:高血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它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和复杂发病机制所致.近年发现,心血管细胞凋亡与高血压病病理形成密切相关,在病情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文就心肌细胞凋亡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损害 心肌细胞凋亡 高血压
  • 简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反应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病,并且在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了特定的抗体,推测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可能参与心室重塑和/或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心肌自身抗体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自身抗体 心力衰竭 心肌病 自身免疫
  • 简介: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即程序性细胞死亡,一般认为它是由基因控制的、有序化的主动死亡过程.自1972年Kerr等首次以形态学概念提出细胞凋亡这一术语以来,凋亡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丰富及分子心血管病学的研究发展,已证实细胞凋亡现象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生理和病理变化中,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心肌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心肌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程序性细胞死亡 分子生物学技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现象
  • 简介:目的:研究诱导体外培养细胞凋亡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置于95%N2,5%CO2孵箱中一定的时间,细胞模型形成缺氧损伤,分别用HE染色,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在缺氧培养一定时间后,用上述方法均观察到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结论:缺氧一定的时间可以诱导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凋亡需结合形态学及定量测定作全面分析.

  • 标签: 检测方法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缺氧培养
  • 简介: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中,关于心肌细胞是否发生凋亡,以及凋亡的诱导原因和重要程度,一直众说纷纭,没有确切定论.本文参考近年来一些文章的实验结果,介绍了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凋亡的情况,以及诱导凋亡出现的机制,主要概括为:在病毒的刺激下,炎症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进而通过胞外受体,信号转导进入心肌细胞激活凋亡通路;此外,病毒直接侵入心肌细胞,诱导细胞凋亡发生.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凋亡 心肌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化铝(0.5,1,2,4mmol/L)对豚鼠乳头状肌跨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引导动作电位(AP),经微机采集AP图形并测算跨膜电位各参数。结果:AlCl3对静息电位(RP)无明显影响;使动作电位时程(APD)先延长(P<0.05)后大幅度缩短(P<0.01),呈现双相效应;AlCl32,4mmol/L使动作电位幅度(APA)及0期最大除极速度(Vmax)减小。结论:AlCl3可能对Na+内流有抑制作用,对Ca2+内流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双相效应。

  • 标签: 心肌 动作电位 电生理学
  • 简介:利用TEM对利血平耗竭递质、未耗竭递质的肾上腺匀浆作用的蜍蟾心肌细胞及正常蟾蜍心肌细胞结构变化进行了比较观察。在利血平耗竭递质组蟾蜍心肌细胞中,线粒体多呈条状,基质电子密度高,基本属于凝聚性线粒体。同时,递质耗竭组的心肌细胞中糖元分布明显增多,指示心肌细胞代谢明显减弱。值得注意的是:三组间细胞间连接的超微结构差异显著。利血平耗竭递质组心肌

  • 标签: 心肌细胞 超微结构 细胞间连接 药理机制 电子密度 胞饮小泡
  • 简介: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急性心肌硬死(AMI)时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复制AMI模型。术前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及地塞米松,于结扎后2h、4h、8h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心脏缺血区心肌细胞内Bcl-2、Bax的表达情况,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第4h、8h,地塞米松组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心肌细胞数明显高于AMI组,P<0.01,而Bax蛋白表达的阳性心肌细胞数明显低于AMI组,P<0.01。地塞米松组2h、4h、8h血清CK-MB、α-HBDH含量显著高于AMI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促进AMI时心肌细胞内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减少心肌酶的漏出,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 Bcl—2 BAX
  • 简介:心肌细胞膜上的L型Ca^2+通道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尤其在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膜片钳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离子通道的认识更加深入。有关L型Ca^2+通道的信号转导途径日渐清晰,本文分别在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磷脂酰肌醇3激酶、G蛋白βγ亚基等途径对心肌L型Ca^2+通道调节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肌细胞 L型钙离子通道 结构 信号转导 蛋白激酶 磷脂酰肌醇3激酶
  • 简介:对比研究羟丁酸钠和氯胺酮对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将经原代培养成活4d后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5组,每组6孔。包括对照组,小剂量(HL,3×10^-3mol·L^-1)与大剂量(HH,3×10^-2mol·L^-1)羟丁酸钠组和小剂量(KL,1×10^-5mol·L^-1)与大剂量(KH,1×10^-4mol·L^-1)氨胺酮组。各组均于实验开始后8h终止反应,评定心肌细胞博动功能,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测定心肌细胞酶及电解质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KL组心肌细胞博动频率明显加快(P<0.05),而KH组减慢(P<0.05)。细胞形态学亦有相应变化。KH组LDH和AST释放量增加(P<0.05),ALP活性下降(P<0.05)。而HL、HH组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各组间电解质变化未见显著差异。结论高浓度的氯胺酮具有直接的心肌抑制作用,而低浓度的氯胺酮却有正性变时性和变力性作用。无论低学浓度或高浓度的羟丁酸钠,均未见心肌细胞毒性作用。

  • 标签: 羟丁酸钠 氯胺酮 心肌细胞毒性 细胞培养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凋亡在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过程申的作用。方法据是否结扎冠脉及药物干预分为假手术组(sham~operatedgroup)、心肌梗死组(myocardialinfarctiongroup)和缬沙坦组(valsartangroup)。在第1、2、4、8周测心功能,留取心脏标本。放免法测心肌肿瘤坏死因子(TNV-a)水平,TUN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以心肌细胞凋亡阳性数占总心肌细胞数的百分比作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1)MI后大鼠心脏有明显的心肌细胞死亡,心肌TNF-a水平显著升高,随心肌细胞凋亡、TNF-a水平的升高心功能逐渐恶化。(2)缬沙坦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TNF-a水平,延缓心功能恶化过程。结论心肌细胞凋亡在MI后心衰的发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缬沙坦可降低MI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并改善心功能。

  • 标签: 心肌细胞凋亡 心肌梗死 心功能 心衰 TNF-A 缬沙坦
  • 简介:用CFDA/AM荧光探针负载离体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激光扫描共聚仪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胞间通讯的变化。结果发现不同浓度和时间的FGF-2对原代的新生大鼠的心室肌细胞的胞间通讯的影响不同,1ng/ml组在FGF-2作用经1天和第4天对细胞的胞间通讯无明显变化影响;10ng/ml和100ng/ml在FGF-2作用的第1天的平均荧光恢复速率明显下降,在作用后的第4天,平均荧光恢复速率依然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ng/ml的FGF-2作用于心肌细胞的第1天,平均荧光恢复速率无显著变化,第4天平均荧光恢复速率明显增加。

  • 标签: 心肌细胞 胞间通讯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SD乳鼠心肌细胞外钙内流的影响.方法选择三天鼠龄的雄性SD乳鼠心肌,按Hoffman法行心肌细胞培养10-12天.实验分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Egb761分成三种浓度10-3mol、10-5mol、10-7mol).应用Fufa-2荧光探针的方法,观察各组静息状态和加氯化钾(浓度为20mmol)后的心肌细胞游离钙浓度的改变.结果(1)基础状态下,氯化钾能促进心肌细胞外钙内流,使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增高(P《0.001);(2)Egb761对氯化钾激发的细胞外钙内流的增加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Egb761具有抑制SD乳鼠心肌细胞外钙内流的作用,提示Egb761可能对钙超载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 心肌细胞内游离钙 SD乳鼠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5-氮胞苷对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体外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MSC体外培养,使用终浓度为10μmol/L的5-氮胞苷(5-aza)对其定向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BMMSC体外经5-aza诱导4周,肌钙蛋白及Connexin43表达阳性,电镜下在部分细胞内肌节样结构及细胞间形成缝隙连接。结论BMMSC可以在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

  • 标签: 干细胞 细胞分化 阿扎胞苷 5-氮胞苷 骨髓间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 简介:正常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A/R)组、缺氧预处理(APC)组、川芎嗪(TMPZ)组,APC组、TMPZ与缺氧/复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分别升高47.53%和44.32%(P<,与缺氧/复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保护作用 再灌注 川芎嗪预处理
  • 简介:间隙连接(Gapjunction,GJ)是一个低电阻的细胞间通道,介导分子量低于1KD和半径小于0.8~1.0的离子(包括细胞内信息分子K+,Na+,Ca2+,cGMP,cAMP和IP3)在相邻细胞间迅速流通,参与信号的传递和保持代谢的连续性.GJ广泛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上,在心肌细胞上,GJ主要分布在闰盘附近.由于间隙连接是由对应细胞的两个半通道相接而成,因而研究间隙连接半通道(简称半通道)的活动成为一个受到广泛重视的研究领域.

  • 标签: 心肌细胞 间隙连接 电生理
  • 简介:证实TMPZ有对抗缺氧/复氧组造成心肌细胞损伤的IPC保护作用,而TMPZ预处理组均能明显提高缺氧/复氧组损伤后细胞搏动频率、细胞存活率,2.3各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组损伤后心肌细胞悬液中LDH活性的影响 

  • 标签: 保护作用 再灌注 川芎嗪预处理
  • 简介:目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与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等生理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该研究通过比较ERK1/2在病毒性心肌心肌细胞中表达变化及ERK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干预后细胞活性的改变,探讨ERK信号传导通路在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病毒攻击心肌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得到心肌细胞.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柯萨奇B3(CVB3)感染组,20μmol/L和50μmol/LPD98059干预组,后3组用柯萨奇B3M株感染.采用Westenblot分别测定ERK1/2,ERK激活后产物(P-ERK1/2)表达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细胞病变法计算细胞病变.结果4组ERK1/2表达总量差异无显著性;CVB3感染组P-ER1/2表达为135.57±0.71高于对照组的119.41±1.9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20μmol/L或50μmol/LPD98059干预后心肌细胞P-ERK1/2表达为113.75±1.03,42.56±2.17比感染组细胞低,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其中50μmol/LPD98059干预组P-ERK1/2表达较20μmol/L组低(P<0.01).PD98059干预组心肌细胞活性0.53±0.13,0.41±0.04明显高于感染组0.17±0.04,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浓度PD98059干预组间心肌细胞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PD98059干预组细胞出现细胞病变的时间较感染组晚,程度较感染组轻,感染面积较感染组小.结论病毒在攻击心肌细胞时启动了ERK信号通路;PD98059能干预病毒对心肌细胞的感染.

  • 标签: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信号转导 病毒性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