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配电场域网的时间同步目前主要采用以下3种方式,一是基于窄带电力线载波或微功率无线等通信进行网络时间同步,但因通信质量差、时延大,网络时间同步准确度较低;二是网内设备各自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或北斗定位系统进行时间同步,但因卫星信号受建筑物遮挡,会频发对时失败现象,同时一个台区其网内设备通常都在近千台,使用成本也会增加;三是提高网内设备自身的时间精度,如智能电能表等,采用带温度补偿的实时时钟主控制器,在出厂前都会进行多温度点测试校准,但存在实时时钟晶振年老化和备用电池失效等现象。这些现象造成配电场域网内的部分设备无法满足国家电网相关技术规范Q/GDW10354—2020中的时钟准确度要求(即在参比温度及工作电压范围内时钟准确度不应超过±0.5s/d),造成时钟超差,给营销一线人员的运维带来额外工作负担,同时也给配电场域网的数据采集率、阶梯电价抄核率、台区同期线损等指标的核算造成较大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基于HPLC通信的配电场域网时间精准同步策略。
简介:从15世纪到19世纪,惟一与日本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朝鲜,曾有六十多次派遣使团赴日,这些使团中的文人留下了约四十种类似出使日记的有关文献,以及相当数量的笔谈、唱酬和绘画。这一庞大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朝鲜与日本近世政治、文化、经济关系的重要史料,在日、韩学界很受关注。可是,这些文献资料至今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看上去只是记录日、朝之间往来的资料,对中国学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本文指出,这些文献资料的意义是双重的,它既呈现了这几个世纪日本与朝鲜的政治关系与文化比赛,也让我们看到在近世东亚的政治与文化上中国的存在,日朝交往中,无论在政治领域的名分、礼仪、文书上,还是在文化领域的衣冠、风俗、学问、艺术上,现实上的“明清”虽然缺席,但历史上的“中国”却始终在发生影响。因此,在朝鲜通信使文献中,尽管看到的主要是日本与朝鲜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也可以看到中国在通信使文献中,仿佛是一个不在场的在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