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现代生态科学有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叫边缘效应(edgeeffect)。它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两种或多种生态系统交接重合地带,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各自所持有的生态环境也在这里交接重合。这样的生态边缘地带因而就具有了不同于其它地方的显著特点:异质性强、自由度高、信息量大,多种应力在这里交互作用。这些特点为物种群体(或个体)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比较宽阔的选择余地和空间,并且,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物种——无论群体或是个体——都潜在着一种要从自己所处的实际生态位向更优生态位逐渐靠拢逼近的趋势,而上述生态边缘地带的环境特征,客观上为实现它们这种潜在的趋势提供了比较大的可能性。例如,在森林与草原交接、镶嵌的生态边缘地带,其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类别与品种丰富多样,远远胜于森林和草原这两种生态系统各自的中心地带;在河流、陆地、海洋三种不同生态系统交接、重合的生态边缘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特别是水生动植物的群落多种多样,水产品的品种和产量远远大于深海远洋和水流湍急的江河段落;在城市的市区与郊区相互交接的地带,鸟的种类、数量与活跃程度都超过市区和单纯的郊区,……这种现象在全世界,在整个地球都是共同的。
简介:近郊村落处于城市与乡村两大系统的交接地带,随着城市的空间扩张,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近郊村落呈现出一系列边缘化特征:社会政策的边缘性、社会结构的混杂性、村庄发展的过渡性、社会成员的异质性。处于城市化过程的近郊村落正面临着城乡两种社会因子的交集,形成了独特的“边缘效应”。既为近郊村提供了发展条件、机遇和自主行动的空间,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缓冲带,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正确认识近郊村落的“边缘化”现象,合理利用其“边缘效应”,妥善处理政府、市场与村庄的关系,实现城乡“融合”而非农村单向度地融入城市,走“乡土型城市化”道路,或许可以成为中国农村城市化的一种新选择。
简介:边缘效应使群落结构复杂,某些物种特别活跃,其生产力相对较高;边缘效应以强烈的竞争开始,以和谐共生结束,从而使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边缘”是相对“中心”而言的,边缘地带是物质、能量中转区域,是历史与地理的特殊结合点。我国民族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等边缘地区,存在自然条件恶劣、远离市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足、观念落后等现象。民族地区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经济来解决。通过对边缘效应的特性及作用机理的分析,提出创新思想观念、革新管理体制、培育市场主体、培养科技人才、扩大开放合作和健全法制保障等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方略。为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