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地高辛中毒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诊断为地高辛中毒的老年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80例患者中CDGX为(3.40±1.05)ng/mL,血Cr(187.5±110)umol/L,133umol/L27人;BUN(16.5±9.2)mmol/L,大于7.1mmol/L者20人;血清钾(4.3±0.95)mmol/L,大于5.5mmol/L者15例;合并应用已知并能使CDGX升高药物者18人,其中1种12例,2种3例,3种以及3种以上3例。在出现地高辛中毒症状的患者中,胃肠道反应46例,头痛16例,视力模糊18例;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32例,房颤35例,交界性逸搏心律13例。结论:地高辛中毒的原因和表现有很多种,表现为多因素性,因此在使用地高辛时,应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尤其是老年地高辛中毒患者,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跟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应及时调整用药浓度,分析并制定最佳用药方案。
简介:摘要3例服用过量地高辛后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患儿,入院后给予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心肺复苏,均抢救成功。国内外尚无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心肺复苏救治儿童地高辛中毒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报道。
简介:摘要1例年龄4个月19 d、体重4.4 kg女婴在室间隔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接受5%地高辛口服溶液0.9 ml(0.045 mg)口服、1次/12 h治疗,同时应用螺内酯、氢氯噻嗪和卡托普利。服药第6天行地高辛血药浓度检测,药师发现患儿地高辛血药物浓度>5.0 μg/L,立即到病房查看患儿。床旁心电监护仪示患儿心率减慢(80次/min)、心律不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ST-T改变。诊断为地高辛中毒,立即停用地高辛。3 d后患儿血药浓度降至1.66 μg/L,心率及心电图恢复正常。经复习患儿用药信息,诊断为地高辛超剂量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地高辛中毒事件。藉由这起事件,对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全院住院患儿地高辛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323例患儿中,14例(4.3%)地高辛超剂量;235例(72.8%)治疗时间>5 d,但血药浓度送检率仅为12.8%(30/235);67.5%(240/323)的患儿并用了与地高辛有相互作用或可能增加治疗风险的药物。经风险因素分析提出优化医嘱审核系统、提高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率和加强培训等改进措施并达成院内专家共识。改进措施实施后的2020年1至6月全院共47例患儿服用地高辛治疗,无一例超剂量用药,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率提高到45.2%(19/42)。
简介: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和中毒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42例给予地高辛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2组38例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地高辛为主的常规治疗。检测CHF患者地高辛的血药浓度,以及有无出现地高辛中毒症状,分析芪苈强心胶囊对地高辛治疗CHF的疗效以及地高辛浓度和中毒反应的影响。结果:临床疗效和NT-proBNP水平观察1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高辛血药浓度观察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2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反应例数观察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增加地高辛治疗CHF的疗效,并增加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甚至达到中毒浓度,但未见相应中毒症状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强心苷类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对监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监测的57例使用地高辛的临床病例中,其血药浓度>2.0ng/ml的有5例(8.8%),血药浓度0.8~2.0ng/ml的有21例(36.8%),血药浓度<0.8ng/ml的有31例(54.4%)。结论及时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地高辛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标放大免疫分析法(MEIT)监测我院128例住院患者应用地高辛后的血药浓度,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128例患者中,其浓度测定值在治疗浓度0.8~2.0ng·ml-1的共有74例,占57.81%%;低于治疗浓度的有22例,占17.19%;高于治疗浓度的有32例,占25.0%。其中,性别和年龄因素为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进行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对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确保其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