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的主要研究进展:(1)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形成于一259Ma,持续时间小于1Ma,是地幔柱头熔融的产物;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为多阶段喷发(~300,~290,280Ma),持续时间超过20Ma,是孕育地幔柱活动的产物。(2)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发现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上下地壳界面“消失”、下地壳增厚且具高波速特征、岩石圈地幔减薄,是地幔柱熔融产物在地壳不同深度底侵和内侵的结果。(3)完善了大火成岩省岩浆矿床的形成机理,构建了地幔柱成矿系统的基本框架,提出地幔柱结构、岩浆源区特征、结晶分异过程、硫化物饱和、地壳混染和岩浆侵位过程等是地幔柱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4)从相对和绝对时间角度确证了西伯利亚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别对应于二叠纪末(PTB)和瓜德鲁普统一乐平统界线(GLB)生物灭绝事件;重建了华南二叠一三叠纪海水温度和pH值的演变历史,使甄别二叠纪朱生物大灭绝的直接诱因成为可能。
简介:摘要“城市广场”是城市中由建筑物、道路或绿化地带围绕而成的开敞空间,是城市公众社会生活的中心,又是集中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建筑空间。其作为凯文•林奇口中的城市空间的5种形态之一的“结点”是一个区域的象征,是一个重要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居民聚散活动的产物。回顾西方近千年的历史文明,城市广场可以看作是欧洲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其产生和发展一方面因受到不同文明时期不同文化的影响和继承,经历了从自由、有机到严格、对称,再回到自由、有机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传统到现代的时代跳越。
简介:摘要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一个城市最直观的认识大多来自这座城市的交通系统,交通作为最能反映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指标之一,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交通系统是一个城市的供应系统,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服务,而城市空间的演化反映的是城市功能的发展历程,代表着城市出行者的需求。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城市土地使用功能、强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从而使城市空间重新分布、调整,而城市空间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交通出行模式的变化,例如出行分布、出行方式等,这种出行模式的变化将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从而构成一种“动态循环”。当城市交通系统和空间结构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之后,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
简介: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谈民族无论如何是和血缘分不开的。中国人有认祖归宗的传统,实质上就是一种血缘认同。基于此,我们对民族概念的界定,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回归到中国社会一般理解和运用的那种含义,而不必去跟随外来话语莫衷一是。民族具有血缘性,除了一部分真实之外,更大部分是出于认同需要的“血缘拟制”。民族过程的基本倾向之一是民族的血缘性不断下降,而反映这种变化的直观表现就是族际通婚。改革开放是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为深刻的时期,也是中国各民族的血缘性得到最为深刻改造的时期。无论是对照以往的调查资料还是经验观察,都可知当前我国族际婚姻的数量在增多,范围在扩大。族际通婚的增加淡化了各民族自身的血缘性,却增添了各民族之间血缘的联通性。各民族通过族际通婚将自己的血缘扩散到其他民族的过程,也就是中华各民族之间的血缘联系得到更为巩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