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退休后,闲来无事,便做起了整理'我的姓氏和家事'的文字工作,经过近一年的资料收集、加工整理、论证核实,补充修改后终于成稿.在给成书配图片的过程中,记起以前祖父曾看过的书,留下的字.为证实我家是耕读之家,祖上也是有文化的人,便想找出来拍成照片放在书里做个见证.
简介:2011年10月25日,保山市档案馆征集到一份弘洽贰年(公元1489年)土地买卖契约(宽58厘米、长76厘米),该契约原由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思腊村杨品相保存。2011年10初,保山市档案馆了解到有这份土地买卖契约后,派人到杨品相实地核查,确定这份契约距今已有525年,是保山境内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份纸类文字档案,十分珍贵,它反映了明代中期民间的土地买卖情况,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民族、土地制度、纸质档案保存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市档案馆的同志当即把契约的重要价值和收集来意向杨品相说明,杨品相说这是他家的祖传遗物,他不同意捐赠,并表示会把契约保存好,确保安全。
简介:明中叶至清初,土默特蒙古以游牧为生,土地是有力者多占,无力者少占,其时并无书写契约的传统。乾隆八年,清廷划拨户口地,此后土默特蒙古可以相对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土地。在朝廷西征朔漠和放垦土地的背景下,民人数量不断增加,旅蒙贸易显著发展,这使土地投资具有了可观的利润回报。民人和蒙古的土地权属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利用契约确定地权关系。官府对民人租种蒙古土地持默许态度,将契约作为断案的依据,使其具有了法律效力。在蒙汉文化的接触之中,土默特蒙古受到民人地权观念的影响,学会了利用契约维护自身权益。经由长达数百年的历史进程,土默特蒙古的生计方式从游牧为生转为吃租当差,整个归化城土默特地区也从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变成沃野千里的米粮川。
简介:刚刚胜利结束的1996年,对于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者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年。7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次会议作出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作了修正,使我国的档案法制更加健全和完备。9月,本世纪最后一届国际档案大会──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这次大会的召开,对促进世界各国档案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将在国际档案史册上留下值得永远纪念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大会的召开,我国邮电部继1979年发行(国际档案周)纪念邮票(5)之后,于9月29又发行了(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纪念邮票(1996——23)。这两套邮票,从选材、设计、印制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