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退休后,闲来无事,便做起了整理'我的姓氏和家事'的文字工作,经过近一年的资料收集、加工整理、论证核实,补充修改后终于成稿.在给成书配图片的过程中,记起以前祖父曾看过的书,留下的字.为证实我家是耕读之家,祖上也是有文化的人,便想找出来拍成照片放在书里做个见证.

  • 标签: 我家地契
  • 简介: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买卖则反映了社会进程中地权所有制的变更和买卖方式的演变,它是社会经济形态最鲜明的体现。故历代的土地文书总被人们所珍视.成为研究社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资料。广东土地问题的研究向来比较薄弱,原因是资料的欠缺。近几十年来,由于政治上、经济上的巨大变动,土地契约大量散失,客观上增加了研究的困难,因而在史志的编写工作中,难免会忽略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撰述。

  • 标签: 《广东土地契约文书》 生产资料 中国 土地价格 生产技术 生态环境
  • 简介:宋代的土地制度与以前的土地制度相比有所变化,在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保护私人对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宋代土地私有制下的财产流转加快,土地可卖、可典、可租,形成错综复杂、交织重叠的多方面的法律关系。宋代政府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土地交易的法律法规。宋代土地制度的突出表现就是宋代土地契约制度的完善,包括土地流转中的形式,绝卖、典卖、租佃契约的法律规定,还有田宅买卖契约制度中的亲邻优先权制度、官版契纸、印契、契税、过割、离业制度等。

  • 标签: 宋代 法律 土地制度 土地交易 土地所有权 土地契约
  • 简介:地契是旧社会城乡土地买卖中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应的契约在历朝都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保护和认可,是土地、房院、山坡、河塘、园林等不动产变更使用权的一种法律文书依据。

  • 标签: 地契 吐鲁番 赏析 税票 清代 土地买卖
  • 简介:2011年10月25日,保山市档案馆征集到一份弘洽贰年(公元1489年)土地买卖契约(宽58厘米、长76厘米),该契约原由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思腊村杨品相保存。2011年10初,保山市档案馆了解到有这份土地买卖契约后,派人到杨品相实地核查,确定这份契约距今已有525年,是保山境内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份纸类文字档案,十分珍贵,它反映了明代中期民间的土地买卖情况,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民族、土地制度、纸质档案保存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市档案馆的同志当即把契约的重要价值和收集来意向杨品相说明,杨品相说这是他家的祖传遗物,他不同意捐赠,并表示会把契约保存好,确保安全。

  • 标签: 土地契约 买卖契约 明代中期 市档案馆 档案保存 保山市
  • 简介:保存于民间的民国时期地契是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宝贵资料。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民国初年的两张有“洪宪”年号的地契,认为其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袁世凯称帝以及皇帝梦破灭的史实,是近代社会变迁的缩影,具有一定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 标签: 地契 洪宪 袁世凯 复辟帝制
  • 简介:明代的军屯土地买卖现象较为普遍。过去我们一直苦于资料限制而无法进一步讨论军屯土地买卖的过程。四张明代洮州卫买地契纸的出现,成为考察明代军屯土地买卖的重要史料,使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和评价明代军屯的土地买卖过程与性质。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判断,洮州卫军屯土地的买卖可能会影响到政府征收屯粮子粒的任务,但尚未影响到社会粮食的总产量。这应是明代中期社会经济日渐繁荣与军屯制度日渐"败坏"之间矛盾表象的内在联系之处。

  • 标签: 明代 军屯 卫所 契约
  • 简介:典是中国古代民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这一概念在现代民法的权利体系和概念体系下却不能正确解读。本文通过分析清代民间土地契约中对于典的关系的表达,把握存在于清代的关于典的观念和习惯,并由此得出结论:在清代,典在本质上是一种过程性的卖,出典开始了一个业权转让的过程,找贴是其后续阶段,在找贴之后便成为绝卖。因此,我们很难将清代民法中的典归入现代民法中的物权体系,甚至也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现代民法中的债权关系,而需要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中国古代法 清代习惯法 民间契约 典卖 物权体系
  • 简介:从清朝宣统三年到建国初期,6张虽已泛黄而保存完好的房地契,见证了一个家庭百年房屋产权的历史变迁。近日,家住清远城区威龙花园的李伯收藏的自家祖屋的全套地契首次曝光,讲述了一间祖屋跨越一个世纪的故事。

  • 标签: 地契 清朝 流转 年老 广东 建国初期
  • 简介:公布家藏地契1件:完全以汉族地区传统的地契文书规范写成,立书时间为明朝洪武三年八月十五日,内容是瞿昙寺所辖“索俗户”开荒耕种“瞿昙寺大国师老爷”的“戎马水旱地”。根据地契标明的“四至”,作者考察认定,作为当时“戎马水旱地”的“巴藏沟”,是明代以后瞿昙寺传统香火地“七条沟”之一,地名至今仍在沿用,为现行行政区划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俗户”后人至今仍生活在原居地,即今巴藏沟乡的“索家村”。据此地契文字,作者提出瞿昙寺的建寺时间应比此前专家提出的1392或1393年早20多年;瞿昙寺建寺在前,受到明朝廷敕封扶持在后;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瞿昙寺 地契:明朝
  • 简介:民国时期的广州先后成为广东军政府、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等多层政府的驻地,城市的房地是不同政府的税源之一,因此出现了改换新契、补税上盖执照、骑楼地执照、铺底执照、不动产登记确定证等多种房地契据。这些契据不仅是国家力量不断加大对城市土地的管控力度的体现,也是民众为自身利益不断与政府相互冲突妥协下的结果。

  • 标签: 城市土地 土地契据 广州
  • 简介:明中叶至清初,土默特蒙古以游牧为生,土地是有力者多占,无力者少占,其时并无书写契约的传统。乾隆八年,清廷划拨户口地,此后土默特蒙古可以相对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土地。在朝廷西征朔漠和放垦土地的背景下,民人数量不断增加,旅蒙贸易显著发展,这使土地投资具有了可观的利润回报。民人和蒙古的土地权属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利用契约确定地权关系。官府对民人租种蒙古土地持默许态度,将契约作为断案的依据,使其具有了法律效力。在蒙汉文化的接触之中,土默特蒙古受到民人地权观念的影响,学会了利用契约维护自身权益。经由长达数百年的历史进程,土默特蒙古的生计方式从游牧为生转为吃租当差,整个归化城土默特地区也从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变成沃野千里的米粮川。

  • 标签: 蒙古 民人 户口地 土地契约 归化城土默特
  • 简介:雍正二年(1724),清政府颁令禁止天主教之后,明清之际活跃的天主教传教活动逐渐转人“地下”。在清方档案里,天主教被称为“西洋教”“洋教”“邪教”,其事迹混杂于中国民问秘密宗教的教案中,传教士重新公开进人中国本土则要到鸦片战争之后。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传教士可以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口通商口岸活动,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规定传教士可以进人内地,从此天主教、新教(以下同时称呼时作“基督教”)开始了在中国传教的新时代。

  • 标签: 《北京条约》 文书 地契 广东 教会 外方
  • 简介:刚刚胜利结束的1996年,对于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者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年。7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次会议作出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作了修正,使我国的档案法制更加健全和完备。9月,本世纪最后一届国际档案大会──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这次大会的召开,对促进世界各国档案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将在国际档案史册上留下值得永远纪念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大会的召开,我国邮电部继1979年发行(国际档案周)纪念邮票(5)之后,于9月29又发行了(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纪念邮票(1996——23)。这两套邮票,从选材、设计、印制来看

  • 标签: 档案事业 档案资料 金石档案 青铜器 古代档案 纪念邮票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与进步,档案的应用价值不断深化。档案在教育、医疗、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档案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档案管理的重点也转向了利用和保密。政府对档案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出台了有关档案利用和保密的规定。档案管理必须与这些法规保持一致。然而,档案管理仍存在不足和矛盾,特别是在利用和保密方面。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档案利用质量和档案保密水平,以促进档案管理的多元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档案管理 档案利用 档案保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与进步,档案的应用价值不断深化。档案在教育、医疗、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档案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档案管理的重点也转向了利用和保密。政府对档案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出台了有关档案利用和保密的规定。档案管理必须与这些法规保持一致。然而,档案管理仍存在不足和矛盾,特别是在利用和保密方面。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档案利用质量和档案保密水平,以促进档案管理的多元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档案管理 档案利用 档案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