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变化研究对能更加明确对该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可为当前及未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导向。

  • 标签: 黄土高原 土地覆被变化 轨迹
  • 简介:利用北京地区13个气象台站1979~2005年的气温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1990~2005年的三期1:10万土地利用/数据,在分析气象站点3km半径缓冲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气温变化在不同下垫面状况下的差异,分析了北京地区3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对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建设用地对气温升高的影响最显著(0.822℃/10a),林地、草地、耕地混合类型次之(0.296℃/10a),林地最小(0.197℃/10a);2)利用“观测减去再分析(OMR)”方法后,建设用地的OMR年均温升温趋势依然最大(0.527℃/10a),林地、草地、耕地混合类型次之(--0.012℃/10a),林地最小(--0.118℃/10a),表明建设用地对气温升高具有增强作用,而林地对气温升高具有抑制作用;3)当土地利用/类型向城市建设用地类型转化时,转化的面积越大,气温变化量越大。

  • 标签: 土地利用 覆被 “观测减去再分析(OMR)”方法 气温趋势 北京地区
  • 简介:摘要:以辛集市为例,采用 2013年、 2018年两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 RS、 GIS的信息获取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通过土地利用 /变化转移矩阵,定量 分析 2013—2018年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辛集市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是耕地,其次是建设用地,变化最小的是草地。

  • 标签:
  • 简介:摘要:遥感影像技术在土地利用与变化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收集并分析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土地利用与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影像解译和变化检测算法,可以准确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情况,并提取变化信息。基于监测结果,可以评估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土地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遥感影像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监测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本文以饮马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GIS对饮马河流域1980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从而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孕灾环境的影响,:多年来饮马河流域建设用地减少,耕地增加,林地、水体、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明饮马河流域土地利用较合理,对水文灾害带来的隐患较小。

  • 标签: 土地覆被变化 饮马河流域 水文孕灾环境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人类对地表环境改造能力的加强,土地变化速率明显加快,土地变化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愈发明显。南平市作为山区城市,因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导致洪涝灾害时有发生。本文从土地变化角度出发,探究南平市土地变化对洪涝灾害承载体的影响机理,为南平市城市发展和洪涝防御提出可行性建议。

  • 标签:
  • 简介:借助3S技术,以湘江流域1990年及2010年的遥感数据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转变方向及土地利用综合程度等方面分析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湘江流域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增强,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草地面积减少,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加;(2)耕地向外部扩张侵占林地,林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及建设用地;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转变为森林;水域主要由耕地中的水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及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主要由于湖泊沼泽化;(3)水域及未利用地增长受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耕地和建设用地增长主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引起的.因此,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下致使耕地递减、林地减少趋势缓和、水域增加以及未利用地中的沼泽地面积增加.

  • 标签: 湘江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土地利用/变化(LUCC)是最主要的环境演变驱动因子之一.为明晰LUCC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和污染的影响,根据前人研究,从场地、县域和流域/区域尺度总结了LUCC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三个尺度上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格局是控制土壤重金属空间积累和分布的重要因子,土地利用/可以直接吸纳或吸附重金属,亦能通过改变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从而控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活性,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直至污染.此外,论文阐明了LUCC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测、规避和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在实践中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建议.寓景观生态学思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过程是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壤 重金属积累 尺度 土壤修复
  • 简介:基于地物光谱特征的监督分类一直是用遥感影像解译土地类型的常规方法。基于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率构建的NDVI指数的水平高低及时序变化特征对土地类型有高度敏感性和较好的指示性。本文基于时序MODIS-NDVI数据,通过合理选择训练样区对MODIS影象进行监督分类,最终实现对秦岭中部地区各种土地的分类,通过与实地GPS调查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分类总体精度达到76.77%,kappa系数为67.22%,分类等级为较好。

  • 标签: MODIS—NDVI 图像处理 土地覆盖 监督分类 精度分析
  • 简介:矿山的开发和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历来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是在矿山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在矿山开发中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后,对比了国内外对此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并就矿山开发后的恢复和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利用遥感技术对矿山的开发和环境的治理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是当前行之有效的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也为今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和思路。

  • 标签: 矿山覆被 遥感监测 土地复垦 生态建设
  • 简介: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从2004年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中提取贵阳水源地三大水库水源涵养地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景观指数法进行水源地土地格局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以三大水库为中心的水源涵养地总面积为127584.63hm;旱地、水田和建设用地三种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严重的用地类型占研究总面积的59.91%,而林地和灌草地占33.71%,若单独考虑林地,则仅占总面积的22.60%,斑块大小上仅具有相对较大的,平均斑块面积为4.49hm;旱地具有最高优势度,是人类生产活动导致大斑块耕作所致;综上所述,林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具有一定难度;灌草地破碎化严重,斑块数量多,平均斑块面积不大,可以考虑对灌草地的林地化改造,部分实现原有林地的连接,扩大林地面积。

  • 标签: 景观格局 土地覆被 水源地 贵阳
  • 简介:根据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特点,探讨喀斯特土地石漠化的本质特征。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案例,根据研究区不同季节的影像特征,在概念上阐明土地土地利用和石漠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在判断喀斯特石漠化时要考虑地表的土地利用和土地特征;指出研究区的石漠化土地为全年植被盖度低于10%的植被贫瘠区灰色,从生态演替的角度把单峰型季节性绿色即草坡划归为潜在石漠化土地。基于土地利用/土地的石漠化分类评价方法,能够使所划分的石漠化土地具有明确的含义,无疑会更为准确并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对石漠化土地的治理更具有针对性。

  • 标签: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土地石漠化 后寨河地区
  • 简介:文艺座谈会成为文艺圈热议的话题,细细品味,这个会议传达给我的信息大体上是六个字:人民,家国,梦想。人民——不妨转换一下——在文学作品里,我更愿意把人民称为众生。天地,众生,都是大文章。天地让人心生辽阔,众生让人心存慈悲。"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古代诗人的喟叹悠远绵长,说的是自己,说的也是众生。如果对历史作一次回望,你会发现,我们的"个人史"更多地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在所谓的"大事件"后面,有

  • 标签: 古代诗人 个人史 大事件 创作谈 夜雨 家国
  • 简介:为验证基于TM影像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复杂地区地表信息提取的可行性,以地处西南地区的渝北为例进行实验。利用样本数据对各个波段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取得对各波段探测能力的初步认识;基于光谱特征的多尺度分割,运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其分类: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8.42g,和0.8547,将其与监督、非监督分类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抑制了“椒盐”现象,取得较好的分类结果。

  • 标签: 面向对象 遥感 地表覆被 渝北
  • 简介:摘要通过对平顶山煤田逆掩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对横跨豫皖的逆冲推构造带的有利区域进行宏观评价,为在华北地区推体下寻找可能赋存供经济开发煤炭资源提供参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