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石河子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该区近20a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共计减少了54.52k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2.23%;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累计增加了64.12km~2,是区域内变化最为明显的地物类别;水域面积相比变化不大,只增加了0.56km~2;其他地类面积减少了10.17km~2,主要转变为城乡建设用地。地物类别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水资源较充足的北部、东北部和东部靠近玛纳斯河中游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与区域内人口数量的变化和GDP的增长呈现显著的相关特征,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影响极大。
简介:为探讨坡耕地土壤入渗性能退化特征与分形机制,对鲁中山区选择典型小流域,运用土壤分形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通过测定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和经济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分形特征与入渗性能,探讨土壤人渗速率与土壤颗粒分维及孔隙分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稳渗速率表现为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经济林地,土壤颗粒分维数与孔隙分维数表现为生态林地〉经济林地〉弃耕地〉坡耕地;2)研究区土壤颗粒分维与孔隙分维数之间显著正相关,二者与土壤黏粒及粉粒体积分数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入渗速率显著负相关;3)霍顿入渗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比较适用于拟合研究区土壤入渗过程与入渗速率,而菲利浦模型的适用性较差。因此,研究区土壤具有粗骨性砂土的物理特性,坡耕地耕作会加剧土壤中粉粒和黏粒等细粒物质流失,降低土壤颗粒分布与孔隙分布的均匀性及其分维数,导致土壤入渗性能增强但水肥保蓄性能降低。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土地利用隐性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之间的空间关联格局,通过构建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评价模型和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测算模型,结合核密度估计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了我国土地利用隐性转型与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水平持续升高并呈现由单核集聚式向双核均衡式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持续增长并呈现“点状、团状、面状”的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土地利用隐性形态高阶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应依据土地利用隐性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格局,因地制宜调控土地利用转型以实现经济增长与低碳减排平衡发展。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需要大量的城市用地,各类建设用地需求会给城市土地供应带来很大的压力,仅靠新增用地发展城市建设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只有转变城市土地粗放开发管理模式,逐步向信息化利用的方向转化,才能实现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粗放经营,在用地规模上表现为总量失控,扩展过快;在用地结构上,表现为各类用地布局不合理、产值低;在城市用地的建筑容纳能力上,表现出较低的水平。城镇土地信息利用与优化配置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的数量、空间、用途和时间四要素,实现每一种要素的合理化,即土地数量结构的合理性、土地空间布局的均衡性、土地的相对稳定性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简介:[1]BrownL,1995.WhoWillFeedChina:Wake-upCallforaSmallPlanet.TheWorldWatchEnvironmentalAlertSeries.NortonandCo.,NewYork,USA.[2]CaiYunlong,1990.Land.In:ZuoDakang(eds.),ADictionaryofModernGeography.Beijing:TheCommercialPress,ppl11.(inChinese)[3]CaoM,MaS,HanC,1995.Potentialproductivityandhumancarryingcapacityofanagro-ecosystem:ananalysisoffoodproductionpotentialofChina.AgriculturalSystems,47:387-414.[4]ChenLiding,WangJun,FuBojieetal.,2001.Land-usechangeinasmallcatchmentofnorthernLoessPlateau,China.Agriculture,Ecosystems&Environment,86(2):163-172.[5]DaiFC,LeeCF,ZhangXH,2003.GIS-basedgeo-environmentalevaluationforurbanland-useplanning:acasestudy.EngineeringGeology,61(4):257-271.[6]DingChengri,2003.LandpolicyreforminChina:assessmentandprospects.LandUsePolicy,20:109-120.[7]FuBojie,WangJun,ChenLidingetal.,2003a.TheeffectsoflanduseonsoilmoisturevariationintheDanangoucatchmentoftheLoessPlateau,China.Catena,54:197-213.[8]FuCongbin,2003b.Potentialimpactsofhuman-inducedlandcoverchangeonEastAsiamonsoon.GlobalandPlanetaryChange,37(3-4):219-229.[9]FischerG,SunLaixiang,2001.Modelbasedanalysisoffutureland-usedevelopmentinChina.Agriculture,Ecosystems&Environment,85(1-3):163-176.[10]GuoXiaomin,NiuDekuietal.,2000.Theexplorationofdevelopingfruitindustrymodewith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nsouthJiangxiarea.Research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7(3):187-218.(inChinese)[11]HeXiubin,LiZhanbin,HaoMingdeetal.,2003.Down-scaleanalysisforwaterscarcityinresponsetosoil-waterconservationonLoessPlateauofChina.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94:355-361.[12]HeiligGK,1999.CanChinafeeditself?Asystemforevaluationofpolicyoptions.ScienceforGlobalInsight,IIASA,Laxenburg(CD-ROMVers.1.1).[13]HuWei,1997.HouseholdlandtenurereforminChina:itsim
简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化模拟可定量地从空间尺度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是理清未来时期内土地变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许昌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许昌市2005年、2010年、2015年三期TM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进而对许昌市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化进行了分析,运用CA-Markov模型对许昌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到2015年之间,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许昌市建设用地、林地规模持续增加,而耕地、草地规模持续减少;许昌市受中原崛起战略的影响,从2005年到2015年之间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建设及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也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