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运用中护理的作用。方法对25例II型糖尿病患者进72h的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没有不良反应,均获得完整数据。结论加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监测,并且获得完整可靠的血糖数据。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24h血糖监测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逐渐应用于临床,并且在指导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它能全面、客观的反映患者各时段血糖水平,通过CGMS提供患者血糖信息,可发现无自觉症状的反复低血糖发作、黎明现象和高血糖的峰值,还可根据患者的血糖波动类和走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运动时间、饮食指导,使糖尿病综合管理更加具体化,大大减少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科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先后为2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CGMS,现将其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DynamicGlucoseMonitorSystem,DGMS)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血糖达标速度和血糖平稳性控制情况。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更稳定,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应用,对血糖波动监测的信息更全面及时,从而可相应调整胰岛素的给药,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血糖手机配合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动态血糖手机配合延续护理,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分别为(6.15±1.54)mmol/l、(11.30±1.70)mmol/l、(6.20±1.25)%、(19.15±2.05)kg/m,对照组分别为(7.05±1.43)mmol/l、(12.75±1.71)mmol/l、(7.35±1.30)%、(22.00±2.12)kg/m,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观察组患者心理因素、生理功能、社会关系、治疗影响评分分别为(16.95±4.36)、(22.10±7.05)、(8.52±1.60)、(8.60±1.59),对照组分别为(23.10±7.41)、(33.54±8.21)、(9.04±2.10)、(11.23±3.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8.3%、8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血糖手机配合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步检测24h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半数以上患者动态血压出现异常,其中32例(64.0%)血压昼夜节律消失,DCG中有多种异常改变,心律失常39例(78%),ST-T改变有33例(66.0%),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血压改变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与心脏的关系,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722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观察分析非糖尿病患者频发低血糖的原因,为临床诊断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更好的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方法应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对9例非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患者进行连续3天的血糖监测,以血糖<2.8mmol/L为临床低血糖。观察低血糖发生的时间及有无低血糖症状。结果普遍为无症状性的低血糖(占低血糖发生的65.4%),夜间发生的比率也最高(占低血糖发生的68.2%),而应用CGMS对非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患者进行监测,能准确反应低血糖特点,对临床诊断及护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2010年3月~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后随访至患者死亡或2013年12月31日,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5年后死亡9例,其中7例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平均动脉压、夜间舒张压最低值、夜间舒张压变异度及非杓型血压与年龄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1.248,1.577,2.101,0.000,1.461,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所得平均动脉压、夜问舒张压最低值,夜间舒张压变异度、血压节律可能对患者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