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李广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大将,他骁勇善战,忠君报国,威震四方;他屡建奇功,却白首未得封侯,而他兵败后羞愤的自刎,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叹和思考,以至于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怀念和咏叹李将军的作品屡见不鲜。李广将军也逐渐升华为凝聚着民族共同心理体验的原型意象

  • 标签: 原型意象 李广意象 情感体验
  • 简介:内容摘要:宫殿在唐代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诗中对于宫殿的描写具象饱满、意蕴深厚。古代帝王为了彰显皇权威仪,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双重需求,常常建造大型的宫殿,因宫殿的设计与建造往往出于政治的需要,所以可以通过唐诗中的宫殿意象,窥见唐代历史的变迁轨迹。另外,宫殿意象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值得让人回味,它与作者的命运遭际密切有关,所以,还可以通过唐诗中的宫殿意象的描写洞悉诗人的心路历程,也为后世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俯瞰历史的兴衰荣辱提供启示。

  • 标签: 唐诗 宫殿意象 盛世繁华 时代悲歌
  • 简介:月是唐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之一,特别是其中的“水月”意象——由于其中“水”、“月”相得彰益的视觉特点迎合了我国古代文学推崇的阴柔、含蓄的审美观,形成了“水月”意象的基础原因。因此,在唐诗中诗人常常借助“水月”这一复合意象抒发复杂的情感。

  • 标签: 唐诗 “水月”意象 审美 情感
  • 简介:登高类诗歌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登高意象是体验登高类诗歌意境的前提条件。文章从六个方面剖析了唐诗登高意象,这些意象一方面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心理历程,另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审美创造。

  • 标签: 唐诗 登高意象 研究
  • 作者: 杨晓玉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大唐是充满热情的,唐人的所为所想所达到的水平,超过了前代,在文化创造力极为蓬勃的气氛里,生活与艺术的界线常常不是分明的,这是说盛唐社会生活往往带有了艺术的色彩、趣味。诗文、书画、纸笔墨研的影响先不讲,民间所织的轻绢薄绫被誉为“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草色”。(白居易《缭绫篇》)又如唐代的陶瓷,瓷窑遍布南北,以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为著名,前者“类玉类冰”;后者“类银类雪”。“南青北白”大约也体现了兼容齐蓄相得益彰的艺术趣味了。这些大放异彩的盛唐之花都内涵了唐人饱满的精神,从容自如的韵致,它们正是盛唐生活和智慧丰润所产生的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诗经》“杨柳依依”所萌发的离情别绪的“杨柳”意象,经过唐代诗人的吸纳、改造、扩充与创新之后,在杨柳意象所蕴含的离情别绪主旋律不变的基础下,又融合时代文化特质,以唐人特有的丰厚博大的诗思情怀,轻灵弹奏出了相思念远、怀土思乡、悼古伤今、感物伤已、美女之喻等悦人耳目的杨柳新声。此后历代诗人对于“杨柳”意象及其意蕴的运用,皆未超越唐人所定格的“杨柳”意象审美范式。这正是唐人兼容并包宽阔胸怀与开拓创新可贵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唐诗之美的根本缘由之一。

  • 标签: 《诗经》 杨柳意象 唐诗 传承 拓展
  • 简介:荡秋千是大众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唐诗中较早对这一活动作了描述。仔细阅读《全唐诗》中与"秋千"相关的诗作,发现秋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女子的身影;它在诗人笔下由实物转化为指代意象,感情色彩也出现了向悲情性转化的倾向。《全唐诗》中的"秋千"意象出现以上特点是有着主客观原因的。

  • 标签: 秋千意象 女性 感情色彩
  • 简介:纵观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诗人笔下的"窗"是极其丰富的。本文以唐宋诗词中的"窗"意象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四种"窗"——绮丽华美的闺阁之窗、清幽脱俗的高人之窗、凄清孤苦的游子之窗和寂寞哀怨的思妇之窗,并结合唐宋之前"窗"意象的发展情况,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窗"意象所蕴含的审美意义和文化意蕴作了一个初步探讨。

  • 标签: 意象 “窗” 审美意义 文化意蕴
  • 简介:本文探索唐宋文学中异彩纷呈的梧桐意象,以桐雨、桐影、半死桐、井桐等梧桐四大意象为依托,希望能够解开唐宋文学中梧桐意象的奥秘,并以此探究唐宋士人深厚的梧桐情结,为梧桐意象的探索注入新鲜的血液。

  • 标签: 唐宋诗词 梧桐意象
  • 简介:摘要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特别是诗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们对月的惊叹和对月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看到月亮就会触发他们的心弦,牵动他们的思乡念亲的情思,勾起他们无限的遐想。

  • 标签: 唐诗意象月亮思乡念亲情感表达
  • 简介:古代诗歌中夕阳意象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君子于役》中的“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从诗人探寻“天理”媒介,发展至抒发感情的载体,再到诗人精心描绘的景物,先唐诗歌中的夕阳意象经历了理一情一景的发展过程。

  • 标签: 夕阳 意象 先唐诗歌
  • 简介:唐诗作品中的“竹”意象内涵深刻、韵致独特,具有浪漫多姿的道教仙化色彩。在唐人笔下,“竹”是神话传说中的仙草圣物,一方面与夜郎古国的“竹王”创世神话渊源甚深,另一方面又与虞舜二妃斑竹洒泪的凄美传说紧密相连。唐人眼中的“竹”意象色彩迷离、光怪震荡,浸染着飞升天外、长生久视、驱鬼禳灾、未卜先知之类的宗教巫术色彩。此外,唐代巴峡地区的“竹枝”巫歌在姹紫嫣红的唐诗百花园中馨香四溢风格独具。

  • 标签: 唐诗 道教 文化
  • 简介:在唐代,龟超越了作为动物本身的含义,成为特定的象征符号,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和情感倾向,承载着特殊的文化意蕴。龟的象征内涵有数端,主要表现为长寿、祥瑞、吉凶、权威与荣耀、贤德、事业等象征意蕴。唐人在对龟独特蕴含的开掘中,积累起了咏龟诗歌遗产和丰富的龟文化。

  • 标签: 唐诗 意象 象征意蕴
  • 简介:中国古典诗词中多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词人往往会把情感心绪、意态与形象融合为一个表象,这便形成了特定的意象.而'草'意象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一种,'草'这一意象唐诗宋词中所表达出的隐喻义及其生成的渊源值得重视.

  • 标签: 意象
  • 简介:摘要:唐诗作为中国文学中的璀璨瑰宝,不仅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表达情感和思想,还展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以唐诗中的自然意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山水、动植物以及天地景象等自然物象的象征意义及其表现手法。唐代诗人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社会关怀与哲学思考,借助“情景交融”的手法,赋予自然意象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山水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超脱的追求,动植物意象则反映了孤独、思乡等情感,而日月星辰等天地景象表达了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思考。研究表明,自然意象不仅增强了唐诗的艺术表现力,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社会与自然的哲理反思。通过这些意象唐诗实现了诗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揭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美学理念,展现出深厚的文化与哲学意义。

  • 标签: 唐代诗歌 自然意象分析 审美哲学 象征主义一 引言
  • 简介:“西楼”在唐代诗歌中被诗人们反复使用,实现了从表达实体意义到用以写意抒怀的成功转换,完成了这一意象的生成过程。唐诗中的“西楼”意象,往往跟其他意象如动作意象“登”、自然意象“月”、时间意象“秋”等组合在一起,表达出登临、遣怀、送别、闺怨等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抒情主题。“西楼”意象唐诗中积淀了丰厚的美学意蕴,并为唐以后的韵体文学如宋词、元曲中所继承和发扬,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内蕴丰厚的经典意象

  • 标签: 唐诗 西楼意象 生成 主题意蕴
  • 简介:唐诗中的铜雀台意象,既传承了汉魏六朝诗的宫怨传统,又体现出以人为本、以情为主的渐变特征。内容方面,由物及人,由史及事,增之怀古咏史成分。艺术上,形象鲜明生动,体裁丰富多样,多代言体,语言极富个性。对讲史平话及章回小说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 标签: 唐诗 铜雀台意象 《铜雀台》
  • 简介:摘要梅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有太多的内涵。梅花是四君子之一,也是“岁寒三友”之一,在诗中往往别有寄托。梅花傲雪斗霜、品格高洁、气质孤独,体味容易写来难。本文分析了唐诗中写梅花的大部分诗篇,探索唐诗中梅花气度和品格的表现手法,梅花意象的象征意义及诗人的情感寄托。有利于我们更深地了解梅花意象的内涵、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 标签:
  • 简介:本世纪初,以庞德为首的西方"意象派"诗人受"专求意象"的中国古诗和日本俳句的启发,发起一次诗歌革新运动。他们的代表作品与汉、唐诗歌的名篇相比较,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共同性主要表现在汉、唐诗与西方意象派诗都具有短小精悍、意象叠加、意旨含蓄等特点;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前者讲究"寻声律以定墨",后者则试验一种讲究内在韵律的自由诗体,而且前者讲究"兴、观、群、怨"的综合效应,后者则带有浓厚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不重视诗歌创作的社会意义。

  • 标签: 中国古诗 西方意象派诗 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