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英国当代最重要的剧作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品特,在一个从战后哑然失声的悲观时代向聒噪的后现代社会过度的年代.开辟出了一道独特的戏剧风景,一幅被现代文明扭曲却无法抹灭的人性写真。自从1958年4月28日哈罗德·品特的第一部戏《生日派对》在剑桥上演,一个月后又在伦敦公演开始,应该如何评论品特及其作品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剧评界和观众。困惑不解的人们通常以一句“品特是个荒诞派剧作家”含混概括,以回避探究其模糊的戏剧内涵。学术评论界对他亦是始终评说不一.
简介:哈罗德·布鲁姆从诗歌意义产生的不同方式构建了自己的'影响误读'理论。2011年新作《影响的解剖——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学》既是他一生理论生涯的总结,又是对前期理论的发展与超越。《影响的解剖》既指涉《批评的解剖》,意图超越以弗莱为代表的父辈批评家,建立独立的理论身份;又对抗《影响的焦虑》,以超越早期的自我。
简介:当原本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变身成一个残酷无情的冷血杀手,事情就变得无比可怕起来:你以为到他那里是求生,却不知道自己是在自寻死路。英国“死亡医生”哈罗德·弗雷德里克·希普曼(HaroldFrederickShipman)在近30余年的从业生涯中杀了200多人。
简介:
简介:哈罗德·品特(1930~2008)说,“我一部原创电影剧本也没写过。”‘驰又补充道,“但我很享受改编别人作品的过程。尽管出自我手的电影剧本有24部。两部压根儿没拍。三部由其他人重写。两部尚未投拍。17部(其中四部改编自我自己的剧作)写出来就拍了。我觉得这很不寻常。我当然懂得,把小说改编成电影是一项严肃认真却又令人着迷的手艺。”
简介:出乎世人的意料.由于英国荒诞派戏剧家哈罗德.品特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的闲谈中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的关闭的房间”他获取了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简介:哈罗德·布鲁姆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在他对西方文学的历史建构中,莎士比亚居于经典的核心。布鲁姆将莎士比亚置于整个西方文学的历史上,运用其“影响的焦虑”理论进行考察,发现莎士比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超常的语言表现力和伟大的创造力。布鲁姆的莎士比亚研究相对于传统和他人的研究而言,可谓独树一帜,这与其特殊的理论关照和特异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
简介:哈罗德·品特(1930—2008)总共参与创作了27个电影剧本,四部是改编白他本人的戏剧,包括《背叛》、《生日晚会》(1968)、《看门人》和《回家》(1969);三部改编自别人的戏剧,一是西蒙·格雷的《巴特雷》(1974),二是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剧本完成,但未拍摄,2000):再就是最后的收笔作,
简介:哈罗德·布鲁姆是耶鲁学派四个重要人物之一,他将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这的解构主义推向了文本研究,并将误读学说与影响焦虑结合,向世界宣告了大文本主义的到来.
简介:2005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英国作家哈罗德·品特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在解释品特获奖的原因时,瑞典文学院评论他是二战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他“在戏剧作品中揭示出隐藏在日常闲谈之下的危机,切入压抑的封闭空间”。文学院说,品特“令戏剧回归其最基本的元素:封闭的空间、意想不到的对话,人们处于相互的支配之下,伪装被剥落”。文学院认为,品特开创了“品特派戏剧”,影响了整整一代英国戏剧人。
简介:2005年10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HaroldPinter,1930-)荣膺此奖.
简介:电子媒体、数字化等与都市共生共伴的文化现象形成了无法回避的大众文化语境,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倾向于在网络冲浪、图像惊艳中获得信息与审美体验,对时尚阅读趋之若鹜的阅读形态深刻影响着其阅读选择。
简介:《送菜升降机》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的“威胁喜剧”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重复、戏仿等喜剧手段,表达了现代人之间的非交流、生活的无目的和悖谬,以及在外界威胁之下人的无能和被动。
简介:哈罗德·品特是英语文学中自萧伯纳以来最优秀的喜剧作家.品特的喜剧强调一种普遍存在的威胁,因而被称为"威胁的喜剧".本文从结构安排、场景设置、语言特点三个方面探讨品特中的喜剧性和威胁性.
简介:哈罗德·品特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以其独特的视角来表现人类的生存状况。在其早期作品“威胁喜剧”里是如此,在其中期作品“记忆戏剧”里亦是如此。本文拟从性别视角对记忆戏剧代表作《风景》进行剖析,旨在揭示人类之间的无法沟通及其隔阂乃是人与人对外界理解的巨大差异造成的结果。从《风景》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构成社会生活的两性之间,世界在他们眼中有着别样的风景,正是两性对外界感知的角度、侧重不同,使他们无法沟通交流。
简介:通常认为,在哈罗德·品特的剧作中,男性是剧中的主角,女性是次要人物,是消极的形象。其实品特剧作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是动态变化的,经历了从软弱到自尊自强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从女性人物的身体表现及身体作为性别武器的变化中得到体现。女性人物形象的演变过程暴露出女性在男权制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弱势地位及生存状况,折射出品特对于女性观念的变化。品特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演化总体趋势是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的,但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体现出复杂性。这与当时女权主义的发展、作家的伦理道德意识及作家的男性视角密切相关。
简介:英国著名戏剧家哈罗德·品特的戏剧《看门人》曾让他一举成名。该剧具有品特创作风格的突出特点,蕴含着多重的意义代码。其中,品特设置了一尊佛像,以此来象征剧中人戴维斯的遭遇和身份的不确定性。剧情以佛像开始,以佛像被砸碎结束(喻指戴维斯的到来和离去)。品特用含混的言语和剧中人物之间的冲突,营造了一种无时不在的紧张气氛,让威胁的主题贯穿剧的始终,使读者通过该剧的现实主义的外表,感受其中蕴藏的强大的戏剧张力。
简介:哈罗德·布鲁姆是当代美国最富影响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他一贯认为莎士比亚是西方经典中的核心人物,莎作是经典中的经典。莎士比亚的作品对人精神和审美层面的影响,在文学批评领域构成了永久性地挑战。但是哈罗德·布鲁姆对莎士比亚生平的描述和对莎作的推崇,却引起了具有偏见的人们对他的轻蔑与挖苦。文学研究的历史证明,任何时候我们只能站在经典搭建的平台上。不能弃经典于不顾。而莎士比亚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哈罗德·品特怪诞吗?
哈罗德·布鲁姆再论“影响误读”
英国“死亡医生”哈罗德·希普曼
中班故事《贪吃的哈罗德》案例分析
哈罗德·品特的电影处女作
论哈罗德·品特剧作中的“房子”
经典的中心——谈哈罗德·布鲁姆的莎士比亚研究
哈罗德·品特的电影剧本写作
大文本主义的解构叛逆——哈罗德·布鲁姆
哈罗德·品特:威胁大师与反战斗士
哈罗德·品特荣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
从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经典观”谈阅读的选择
从《送菜升降机》看哈罗德·品特的“威胁喜剧”
威胁的喜剧——评哈罗德·品特的《送菜升降机》
性别视阈下的别样风景——哈罗德·品特剧作《风景》评析
封闭房间里的对话——哈罗德·品特及其《升降机》
变迁的身体:哈罗德·品特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从“佛像”看哈罗德·品特在《看门人》中的创作策略
在西方正典的旗帜下:哈罗德·布鲁姆对莎士比亚的阐释
哈罗德·品特: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