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3月呼吸内科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8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吸取气道分泌物,送检,培养分离菌种。记录年龄、性别、上机天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创伤、手术、昏迷、使用制酸剂、留置胃管、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等。结果28例(35%)患者发生VAP。VAP组在平均年龄、原发病中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机械通气时间、胃黏膜保护剂使用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2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中,革兰阴性菌占55.17%,革兰阳性菌占29.89%,真菌占14.94%。结论机械通气时间、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黏膜保护剂应用情况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此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防治。
简介: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更换频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呼吸衰竭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53例,给予患者呼吸机管路及湿化装置治疗,将患者分为A、B、C组。其中A组有17例,间隔3d更换呼吸机管路系统;B组有18例,间隔5d更换;C组18例,间隔7d更换。通过对呼吸机管路的集水杯进行采样及细菌学检测观察3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结果:A、B、C组患者分别有1例、4例、8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疾病。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高低与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更换频率呈负相关,建议每7d至少更换呼吸机管路1次,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疾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呼吸护理干预方案以及具体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15-2017年收治治疗的130例高龄老年重症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65例对照组以及加行综合护理的65例实验组。对比两组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他三项指标发生率以及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相同指标结果对比,实验组高龄患者优势明显,P<0.05。结论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呼吸机通气患者发生相关性肺炎(VAP)的因素、临床防护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ICU收治的需用呼吸机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炎31例。结果本组发生VAP15例(32.6%),共培养出细菌27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9.1%)。VAP的发生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偏高、机械通气时间偏长及ICU停留时间长短有关(P<0.05)。结论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是影响VAP发生发展的因素有效地临床护理及防护可以减少VAP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12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38.3%,观察组为1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8.3%,观察组为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降低病死率,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期提高VAP的预防水平。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758例呼吸机机械通气(MV)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原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8例MV患者中发生VAP176例,发生率为23.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机械通气时间、EICU停留时间、留置胃管、再插管、紧急插管、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昏迷、原发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APACHEⅡ评分、抑酸剂的使用、镇静剂的使用、二~四代头孢类药物的使用与VAP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18、紧急插管、机械通气时间≥5d、原发性肺部疾病、抑酸剂的使用为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改善患者整体情况、减少不必要的紧急插管、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抑酸剂的使用等措施可能降低VAP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的8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患,视疗法的差异性把他们分成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两组病患都是43例,观察组A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B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A病患的总有效率是83.7%,观察组B是95.3%,观察组B比观察组A高,对比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B病患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都比观察组A短,对比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A病患的脱机成功率、病死率依次是65.1%、11.6%,观察组B依次是86.0%、4.7%,观察组B都比观察组A低,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理想,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提升脱机成功率,且能降低病死率,可大力推荐。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57例)和非VAP组(103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YAP发生率为3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非VAP组患者,VAP组患者有基础疾病、有输血史的比例高于非VAP组患者,VAP组患者平均吸烟年限长于非V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VAP组患者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激素、行机械通气前48h使用抗生素、经鼻插管以及昏迷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AP组患者(P〈0.05);VAP组患者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长于非VAP组患者(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行机械通气前48h使用抗生素是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行机械通气前48h使用抗生素是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选取54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新生儿不同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关系,对病原分析采用气道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58.8%,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组上机时间明显长于非呼吸机相关肺炎组。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阴沟肠杆菌。是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呼吸机相关肺炎应重视消毒和无菌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发生率的有效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月开始在我院接诊入住ICU并使用呼吸机>48h的184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不采取实地干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跟班督导的方式,在分析了VAP高发原因后,按照VAP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结果采用了一系列如跟班督导的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VAP发生率(3.19%)明显低于对照组(12.1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感染率相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对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干预控制教育培训,严格执行药物的使用原则,加强设备和人员的管理,缩短呼吸机的应用实践,降低VAP的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