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74年生于中国台湾花莲。毕业于中国台湾亚东工专工业设计科系,曾为台东大学驻校艺术家,活跃于国际石雕创作营领域。
简介:山歌勿唱忘记多,搜搜索索还有十万八千九稻箩,吭嗨吭嗨扛到吴江东门格座垂虹桥浪去唱,压坍仔格桥墩塞满东太湖……请想象一下,站在飞跨东太湖的垂虹桥上,听到这首被称之为"闹头"的响山歌时,那水的悠远与歌声的高亢所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气象……
简介:
简介:日前,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声的画展在胡雪岩故居举行。吴声曾荣获第十三届布尔诺国际绘画、设计艺术双年展特别奖,多次获国家级美术奖,其作品在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本次画展共展出吴声各阶段诗意画、仕女人物画作品40余幅,如《韩翔寒食诗意图》、《王维白石滩诗意图》、《饮中八仙图》、《苏东坡西湖夜游图》等。作者在传承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的同时,大胆汲取了西方绘画中的合理表现手法,运用渲染、色彩、明暗、制作等手段来表现光的感觉,充分体现出朦胧和诗化的审美氛围。
简介:"秦七声度"之说,最早见宋吴坰《五总志》,云:潭守宴客合江亭,时张才叔在坐,令官妓悉歌《临江仙》。有一妓独唱两句云:"微波浑不动,冷浸一天星。"才叔称叹,索其全篇,妓以实语告之:"贱妾夜居商人船中,邻舟一男子遇月色明朗,即倚樯而歌,声极凄怨。但以苦乏性灵,不能尽记,愿助以一二同列共往记之。"太守许焉。至夕,乃与同列饮酒以待,果一男子三叹而歌。有赵琼者,倾耳堕泪,曰:"此秦七声度也。"赵善讴,少游
简介:<正>明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一代奇才徐渭在经受了十余年孤寂贫病的煎熬后,终以73岁高龄极其凄惨地离开了那个黑暗的世界。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天才的艺术家。四百年后的今天,在他生活过的地方,还到处流传着许多“徐文长的故事”。人民不仅铭记着他,而且把他看作正义和智慧力量的化身。“山阴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既而有慕于道,往从长沙公究王氏宗,谓道类禅,又去扣于禅,久之,人稍许之。然文与道终两无得也。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免袒裼似玩,人多病之。然傲与玩亦终两不得其情也。”这是徐渭45岁时所作《自为
简介:吴歌中有很多"仪式歌"包含了人生不同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不同仪式上所唱的人生礼仪歌,而婚姻礼仪是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次,它在吴歌作品中经常出现,十分繁褥。其形成及所反映的内容有深刻的历史原因,既有传承性,也有变异性;既蕴涵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同时体现了吴地水乡古朴的民风特色。
简介:~~
简介:六朝通俗乐曲清商曲辞,以吴声歌曲、西曲歌(简称吴声、西曲)两大类构成其主要部分。六朝清商曲辞,发轫於东晋初年,东晋後期、宋、齐时代为其繁荣昌盛期,梁、陈则属尾声阶段。东晋後期是第一个高潮期,不少着名的吴声如《子夜歌》、《碧玉歌》、《桃叶歌》、《团扇郎歌》等产生於此期。刘宋时代是第二个高潮期,吴声又产生了若干着名曲调,如《丁督护歌》、
简介:文章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辑录的287首主煞型田歌为研究对象,立足旋律微观结构分析理论,通过对"声韵"、"声韵型"等概念的阐释以及三声韵命名、分类、形态、特征的探究,拟构建以三声韵结构为基础的民歌三声腔分析实践体系,以期达到从细部了解田歌这一古老民歌品种的旋律构成情况并及探索其规律之目的。
简介:作为18世纪末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含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简介:一绪言吴歌(吴声歌曲)和西曲(西曲歌)与神弦歌一同构成六朝民间乐府的主要部分。其中的神弦歌是当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祀神歌;吴歌和西曲大部分以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主题。在以情歌为主的吴歌和西曲的歌词里,运用了双声、叠韵、叠字、夸张、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技巧。这些修辞技巧在不少韵文或散文里也出现过,所以不能说是吴歌和西曲的表现特征。在六朝民间乐府当中,特别是在吴歌和西曲的全曲中。最有特点,最广泛的修辞特点可以说是双关语的使用。
简介:<正>古代诗歌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因其语言凝练,跳跃性大,语意含蓄;加之时代背景和诗人境遇有别,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各异,给我们的鉴赏带来了较大困难。如果我们对鉴赏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鉴赏诗词范式有较好的储备,就可以铸成我们的克难之“剑”。我们借助作品走近诗人,感知其喜怒哀乐,体会其思想追求,如同听伯
简介:古人同时使用了“歌诗”和“声诗”,但是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内涵。歌诗仅用肉声,不包含乐器之声,只有声诗才包含了乐与容二者之声。赵敏俐等先生却混淆了“包含”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又扩大了任半塘先生关于“声诗”的时间上的限制,未免有失谨严。
简介:【内容摘要】壮族山歌又称“壮族民歌”,是壮族人民用壮族方言、曲调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族素以“善歌”著称,有古老的歌圩集会传统。在歌圩集会上,山歌对唱之声此起彼伏,充斥耳畔,更有众人组阵对歌场面,声势气壮如海,俗称“壮乡歌海”。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本文简介壮族山歌的发展历史、表演形式、曲调特点、历史典故、名人名家、歌曲分析等内容,展现壮族山歌的艺术魅力,更好的传播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建筑工程管理重要的意义出发,探讨了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并重点剖析了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措施,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与在施工中的顺利进行,进而有效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简介:明清时代,戏曲繁盛,但在现实的苦难、幻境的浪漫与技巧的高妙中,若论别致有味、能发人深省的当推徐渭。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明代绍兴人。他不仅多才多艺,诗文、书画、戏曲冠绝一时,而且洞悉人生、寻幽览胜,常有妙不可言之处。因而袁中郎赞文长:"其胸中有勃
简介:2015年10月24日,江苏无锡灵山梵宫圣坛内,赞叹如潮。这是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开幕式现场。现场观众们发自内心的赞叹致意,出自于对一位尼泊尔歌唱家的空灵妙音。琼英·卓玛,这位来自佛陀故乡的藏族歌者,用一首《释迦牟尼心咒》供养着与会的僧俗弟子。
简介:本文介绍著名吴歌“月子弯弯”八百年中歌词和音乐的发展轨迹。山歌南宋初年初被记录,是一首船歌。宋元之后发展为四句头山歌,并形成为一首流行歌曲[山歌调],通过昆曲演唱,曲谱传承至近现代。现代吴方言区各地仍有以船歌的形式演唱这首吴歌。
简介:苏州吴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杰出代表。随着历史的变迁,吴歌的发展虽历经起伏,却依靠着传统的文化基因延续生命、展示魅力。2006年,以芦墟山歌、白茆山歌、河阳山歌等为代表的苏州吴歌遗产项目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苏州吴歌正面临消亡的危机。因此,保护和传承苏州吴歌对于发掘吴歌价值、弘扬吴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明声
寻访吴歌
吴歌印象
吴声诗意画选
“秦七声度”与“作家歌”
《四声猿》《歌代啸》及其他
吴歌中人生礼仪的文化研究
吴海歌的诗(四首)
刘宋王室与吴声、西曲的发展
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研究
如歌“笛”声——观莫扎特歌剧《魔笛》后感
吴歌和西曲双关语考察
秉“剑”而舞 和“声”而歌——古代诗歌鉴赏浅谈
“歌诗”、“声诗”辨——与赵敏俐等先生榷谈
《壮乡歌海声传情》——浅叙壮族山歌的艺术魅力
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探讨吴声虎
人生如戏——徐渭《四声猿》和《歌代啸》
琼英·卓玛:用音声造福大众的心灵歌者
吴歌《月子弯弯照几(九)州》源流考析
苏州吴歌的文化考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