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并不是伴随中国穆斯林先民们进入中国开始的,而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中遇到危机,或者是说在逐渐衰弱的时期出现的,时间上大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在此之前的唐宋时期,中国入所了解的伊斯兰教,只能借助于杜环《经行记》、周去非《岭外代答》、朱彧《萍洲可谈》、赵汝适《诸蕃志》、岳珂《程史》等见闻录式的介绍中,其内容与后来人们所了解的伊斯兰教相去甚远,文字表述多与佛教术语相连。如杜环把阿訇每星期五(主麻日)讲“瓦尔兹”,称为“登高座为众说法”;郑所南、方信孺把每天五次召唤穆斯林做礼拜站在唤醒楼上喊的“邦克”,记述为“登楼上,大声叫佛不绝”,“夷人率以五鼓登其绝顶,叫佛号”;岳珂也把清真寺记为“有堂焉,以祀名,如中国之
简介: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建筑从“避湿润、圉风寒”,趋利避害的构筑,渐渐升华为体现人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的凝结物,实现了美的超越。故而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说:“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旗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文化是建筑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深蕴的精神内涵,其外在的艺术或审美的表现则是风格,它们都是人类,特别是每个有个性的民族创造的。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经过对各时代各地区建筑文化与建筑风格的研究,确认古代世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其中有的随其文化消失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三大体系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最为辉煌。这是因为这三大体系主体民族与其文化传统经久不衰所致。中国伊斯兰教建筑是其中两大建筑体系文明成果交融整合的结晶,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恰恰是中国穆斯林的创造,也是回族形成过程的历史见证和回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与象征。
简介:在早期的伊斯兰文化中,无论是从宗教的角度,亦或是世俗的角度,音乐都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此种情况直到科学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未绝迹。长久以来,这一现象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者们对于伊斯兰音乐研究的展开。那么伊斯兰对于音乐的认识与现实又究竞如何?我们又应该怎样对伊斯兰的音乐进行理解呢?本文将首先对伊斯兰教教义《古兰经》和《圣训》进行研读,并对伊斯兰历代统治者对音乐的态度,以及伊斯兰不同教派、教团的音乐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进而对伊斯兰音乐发展扩大后滋生的伊斯兰本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矛盾、伊斯兰自我传统与外媒审视的矛盾,以及伊斯兰文化融入非伊斯兰传统多元社会的矛盾等多方面关系进行剖析。力求对伊斯兰的音乐类型、发展轨迹及研究方法等问题深入解读与思考,为伊斯兰音乐的研究澄清事实,提出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