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母细胞瘤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在肿瘤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体外采用TGF-β1(1 μg/L、5 μg/L、10 μg/L)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株,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采用迁移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18例。收集患儿术后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与患儿临床特点及生存预后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K-N-SH细胞经TGF-β1(1 μg/L、5 μg/L、10 μg/L)处理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均提示上皮细胞标志E-cadherin的mRNA(0.603±0.081、0.606±0.008、0.716±0.166比1.000)及蛋白(0.855±0.026、0.600±0.017、0.495±0.011比1.000)表达量明显下降(F=8.144,P=0.035;F=74.810,P<0.001),间质细胞标志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mRNA(2.132±0.167、3.494±0.017、4.184±0.021比1.000)及蛋白(1.175±0.053、1.189±0.058、1.225±0.106比1.000)的表达量明显上升(F=547.300,P<0.001;F=68.810,P=0.007),提示发生EMT。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均发现随着TGF-β1处理后(5 μg/L),迁移细胞数明显增多(t=16.070,P=0.040)。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组织病理中E-cadherin强阳性、阳性、弱阳性及阴性表达的10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77.78±13.86)%、(75.00±21.66)%、(25.00±21.65)%及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60,P=0.040)。结论TGF-β1可诱导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发生EMT,并使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E-cadherin表达降低与疾病临床进展及复发/转移明显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雌激素受体α配体结合域(ERα-LBD)表达载体,优化表达条件得到可溶性ERα-LBD蛋白。方法在Addgene网站检索关键词ES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选择符合条件的质粒载体pcDNA-HA-ER WT(Addgene plasmid # 49498; http://n2t.net/addgene:49498; RRID:Addgene_49498),设计引物并扩增得到目的片段ERα-LBD,分别构建蛋白表达载体pET-28a-LBD和pGEX-4T1-LBD,改变诱导温度、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浓度以及诱导时间对表达条件优化。待细菌裂解并提取蛋白后进行凝胶电泳,可在细菌上清的泳道中观察到明显的紫色蛋白表达条带,即为可溶性ERα-LBD蛋白。结果pET-28a-LBD重组质粒未能表达重组蛋白ERα-LBD,重组质粒pGEX-4T1-LBD在Rosetta和BL21(DE3)感受态中以1 mmol/L IPTG诱导仅能得到包涵体;以0.2 mmol/L IPTG 16 ℃过夜诱导培养,则可得到可溶性ERα-LBD蛋白。结论成功构建ERα-LBD表达载体并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获得可溶性ERα-LBD蛋白。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E-cadherin和VEGF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变化的趋势,探讨二者在几种胃黏膜病变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herin和VEGF在慢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情况,胃黏膜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胃癌组比较,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E-cadherin的表达逐渐下调,分别与胃癌组作对照分析,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比较提示二者表达存在负相关。结论E-cadherin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均参与胃黏膜逐渐演变过程,对于E-cadherin和VEGF表达异常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患者,两者的联合监测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基质蛋白22(NMP22)及E-钙黏蛋白(E-Cad)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1例确诊为原发性膀胱癌患者的尿液样本,设为膀胱癌组,并选取同期60例健康者的尿液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NMP22表达水平及定量夹心酶免疫测定技术测定E-Cad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膀胱癌组的NMP22、E-Cad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膀胱癌组中,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E-Cad水平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出,NMP22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4%和59.3%,E-Cad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6.9%和50.0%。结论NMP22、E-Cad均可以作为检测膀胱癌的良好指标,联合NMP22及E-Cad检测可以弥补各指标检测的弊端,显著提高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6例NSCLC组织标本及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E-cadherin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存在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良性病变组相比,p=0.001),E-cadherin的低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p=0.027)、肿瘤细胞低分化(p=0.032)及淋巴结转移(p=0.014)呈正相关,而与病理类型(p=0.714)无明显相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论E-cadherin的低表达与NSCLC的进展密切相关,其表达状态是NSCLC独立预后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行根治性放疗的8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癌组织中E-cad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30例(37.5%)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43.7个月(95% CI 46.3~62.4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未达到。E-cad低表达率为53.75%(43/80)。低分化患者E-cad低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75.0%(21/28)比42.3%(22/52),χ2=7.83,P=0.00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A~ⅢB期患者E-cad低表达率高于ⅠB2~ⅡB期患者[65.9%(31/47)比36.5%(12/33),χ2=6.83,P=0.012]。E-cad低表达患者的PFS及OS均较E-cad高表达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18;χ2=7.48,P=0.00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ad低表达是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36,95% CI 1.023~3.297,P<0.05;HR=2.439,95% CI 1.091~5.698,P<0.05)。结论E-cad低表达是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86(miR-186)在肾癌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调控E-钙黏蛋白影响肾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肾癌组织标本4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86在40例肾癌组织及4种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克隆形成、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学等方法检测miR-186过表达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裸鼠成瘤实验分析miR-186对肾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miR-186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标记物如E-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86与E-钙黏蛋白的靶向关系。结果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8.4±9.2)岁。miR-186在肾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组织:0.005 2±0.000 4比0.015 5±0.001 5,P<0.001;细胞:0.334 3±0.025 1、0.457 0±0.026 6、0.229 8±0.011 0、0.741 1±0.091 0比1.000 0±0.085 2,均P<0.001),miR-186在肿瘤直径大小(≥4 cm比<4 cm为0.003 2±0.003 4比0.008 4±0.007 2,P<0.001)、临床分期(≤Ⅱ期比>Ⅱ期为0.007 8±0.005 8比0.002 7±0.002 3,P=0.021)及组织学分级(<Ⅱ级比≥Ⅱ级为0.008 8±0.006 3比0.004 6±0.003 0,P<0.001)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86过表达可抑制肾癌786-O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miR-186可以直接靶向调控E-钙黏蛋白并促进其表达。结论miR-186可能通过直接调控E-钙黏蛋白影响EMT并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简介:本研究建立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sHLA-Ⅰ)检测方法,并探讨贮存血中sHLA-Ⅰ浓度变化的意义.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定量检测60例正常广东人血清中sHLA-Ⅰ水平和20例献血员成分血中sHLA-Ⅰ含量.结果表明:采用本技术时,可溶性HLA-Ⅰ最低检测限为2.84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5.80%,批间变异系数为9.00%,回收率≥98.57%,广东人sHLA-Ⅰ平均值为(699.54±360.10)ng/ml.贮存28天的RBC和随机供者血小板的sHLA-Ⅰ的浓度明显高于其它成分血,并且与成分血中残存的白细胞数和贮存时间有关.结论:用ELISA法检测可溶性HLA-Ⅰ灵敏、特异、稳定,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可考虑选择性输注含有不同浓度可溶性HLA-Ⅰ的成分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浓度与肥胖、性别、血糖、胰岛素等的关系。方法:将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因高血压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 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表达水平检测,并通过对比研究明确肥胖、性别、血糖、胰岛素等不同参数条件下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高血压患者( 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女性高血压患者( P<0.05);胰岛素水平与 sE-s浓度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P<0.05),血糖水平与 sE-s浓度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P>0.05)。结论:肥胖、性别、胰岛素等项目均可能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浓度产生影响,因此临床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合理化干预对高血压疾病发生、进展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与肥胖、性别、血糖、胰岛素等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因高血压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水平检测,并通过对比研究明确肥胖、性别、血糖、胰岛素等不同参数条件下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高血压患者(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女性高血压患者(P<0.05);胰岛素水平与sE-s浓度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血糖水平与sE-s浓度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性别、胰岛素等项目均可能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产生影响,因此临床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合理化干预对高血压疾病发生、进展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本文以可溶性热熔胶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设计与性能展开深入研究。介绍了可溶性热熔胶的基本特性和应用领域。从材料选择、配方比例、加工工艺等方面,探讨了可溶性热熔胶的设计要点,并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在性能研究方面,重点关注了可溶性热熔胶的粘接强度、耐热性、耐水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并提出了改进策略和优化方向。通过系统的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深入探讨了可溶性热熔胶的性能优化途径,为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肿瘤细胞中Per2、HDAC1、E-钙黏蛋白mRNA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系KYSE-150细胞至对数生长期设为实验组,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至对数生长期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细胞增殖活力。(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情况。(3)初始生理状态下Per2、HDAC1、E-钙黏蛋白mRNA表达情况。(4)Per2激动剂和抑制剂处理后Per2、HDAC1、E-钙黏蛋白mRNA表达情况。(5)HDAC1抑制剂处理后Per2、E-钙黏蛋白mRNA表达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协方差分析。结果(1)细胞增殖活力: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0.90%±0.14%和0.52%±0.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6,P<0.05)。(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生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73±41)个和(50±15)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4,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生侵袭细胞数分别为(86±27)个和(21±9)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3,P<0.05)。(3)初始生理状态下Per2、HDAC1、E-钙黏蛋白mRNA表达情况:初始生理状态下,实验组细胞Per2、HDAC1、E-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1.7±2.7、20.4±6.6、12.4±2.5;对照组细胞上述指标分别为2.4±0.5、8.5±2.2、27.3±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82,2.982,-5.034,P<0.05)。(4)Per2激动剂和抑制剂处理后Per2、HDAC1、E-钙黏蛋白mRNA表达情况:Per2激动剂处理后,实验组细胞Per2、HDAC1、E-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3.1±2.2、22.4±6.2、16.6±4.2;对照组细胞上述指标分别为9.9±3.1、18.4±5.6、15.3±2.3。实验组细胞Per2激动剂处理后上述指标与初始生理状态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300,10.087,-4.187,P>0.05);对照组细胞Per2激动剂处理后上述指标与初始生理状态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46,3.501,9.294,P<0.05)。Per2激动剂处理后,两组细胞Per2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00,7.582,P>0.05);两组细胞HDAC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4,P<0.05)。Per2抑制剂处理后,实验组细胞Per2、HDAC1、E-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1±1.7、7.5±2.2、22.8±4.2;对照组细胞上述指标分别为3.1±0.9、9.3±3.2、28.4±5.8。实验组细胞Per2抑制剂处理后上述指标与初始生理状态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24,5.105,-10.245,P<0.05);对照组细胞Per2抑制剂处理后上述指标与初始生理状态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815,1.568,-1.439,P>0.05)。Per2抑制剂处理后,两组细胞Per2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965,82.134,P<0.05);两组细胞HDAC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416,P>0.05)。(5)HDAC1抑制剂处理后Per2、E-钙黏蛋白mRNA表达情况:HDAC1抑制剂处理后,实验组细胞Per2、E-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3.4±3.5、24.2±3.4,对照组细胞上述指标分别为3.1±1.2、26.8±5.2。实验组细胞HDAC1抑制剂处理后Per2 mRNA表达水平与初始生理状态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59,P>0.05);E-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初始生理状态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77,P<0.05)。对照组细胞HDAC1抑制剂处理后Per2、E-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初始生理状态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40、1.058,P>0.05)。HDAC1抑制剂处理后,两组细胞Per2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04,P>0.05),E-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800,P<0.05)。结论食管肿瘤细胞中Per2和HDAC1 mRNA表达水平升高,E-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降低。Per2 mRNA高表达可能会激活下游靶向蛋白HDAC1的表达升高,抑制细胞表面E-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