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然说'在中国古典诗学中一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概述历代诗论从不同角度研究'自然说'的状况,指出:中国古代诗论都十分重视自然的问题,认为自然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主要风格特征,但自然天成的诗歌风格其间也有一个技巧锤炼的过程,自然和技巧并不相矛盾,许多优秀诗人、诗论也看到了并重视技巧与自然天成的统一.

  • 标签: 古代诗论家 自然 风格
  • 简介:感情是诗的内在生命,诗是诗人感情的外在形式。无论是古朴天真的民间歌谣,还是绚丽多姿的“诗仙”、“诗圣”之作,其佼佼者无不以情取胜,以情感人。孔子说,诗“可以兴”。《诗大序》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这正是看到了蕴藏于诗中的强烈的感情力量。诗的这种抒情特质,要求诗人作诗时必须具有强烈的内在感情。然而,正如感情并不等于诗一样,有了感情也并不一定能写出诗来。诗人作诗,首先必

  • 标签: 物感说 古代诗 《诗大序》 创作冲动 感发 诗歌创作
  • 简介:<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古代诗歌和诗论,是有共同规律的,但是由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历史进程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它们的诗歌及其理论就必然呈现出特殊风貌。《论傣族诗歌》启迪了我们:可以用傣族的古代诗歌、诗论同汉族的古代诗歌、诗论作一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各民族诗歌和诗论共同规律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对傣族和汉族古代诗歌和诗论特殊风貌的把握。一诗歌起源于劳动,是劳动呼声与语言的结合。《论傣族诗歌》生动地描述了生活在森林中的傣族“古代人”,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产生最早的歌的情景。傣族“古代人”在呻吟、哀鸣、哭泣、欢笑、呼叫的劳动悲

  • 标签: 傣族 古代诗歌 古代诗论 叙事诗 汉族 叙事长诗
  • 简介:“诗缘情”显示了诗歌生命的内在动困与美的形式特征;“境与心”是对诗的审美心理的深层描述;“冲淡”体现了古典诗歌重“含蓄”、“自然”的美学方向。这三者一方面总结了诗歌本体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学在禅宗融入之后的突破与进展,诗歌艺术开始浸染着诗人的主体人格。

  • 标签: 美学观照 “诗缘情” 古代诗论 诗歌写作 审美心理 “情”
  • 简介:<正>我国宝岛台湾和香港,历来享有“诗窝子”的美称,是海外的诗魂翔集的所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港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也诞生了众多有独特理论建树的诗论。台湾诗人、诗论的辛勤的创作和严肃的诗论探索,与大陆诗人、诗论一起创造了一部瑰丽多采的中国现代新诗史和新诗理论批评史。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大陆诗坛与台港诗坛隔绝了几十年,人们对台港诗坛的

  • 标签: 台港 现代诗论 邹建军 拓荒之作 新诗理论 台湾
  • 简介:<正>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源远流长,丰富多采。作为诗歌创作经验总结的诗歌理论遗产,也是极为丰富的。在古代诗歌理论中,对于形象思惟问题,不同时代的理论,根据他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发表了极其深刻、极有价值的见解。整理和总结这份理论遗产,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毛主席的“诗要用形象思惟”的教导,对于提高和加深我们对于文学艺术、特别是诗歌创作规律的认识,都是有意义的。

  • 标签: 诗歌创作 古代诗论 诗歌理论 艺术想象 我国古代 古代文论
  • 简介:<正>中国是诗歌传统极为悠久的诗的国度。三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不仅创作了数以千万计至今仍有美感魅力的诗篇,而且相应地撰写了数以百计的诗论著作。这宗诗论遗产,概括了中华民族在长达三千多年历史中所积累的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经验和认识成果,显示出了中华民族高度的审美教养和审美创造力,包括着有长远理论价值的美学理论内容,且对宋元以后兴起的小说、戏剧理论,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因此,考察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价值及其在当代的作用,当然应以中国古代诗论为主要考察对象,并取其精,用其宏。

  • 标签: 理论价值 诗歌创作 古代诗论 审美中心论 诗论内容 审美创造
  • 简介:苏格拉底与孔子分别是古代西方与东方思想史上最有名望、最富声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被称为“圣人”。

  • 标签: 教育家 古代 苏格拉底 代表人物 “圣人” 思想史
  • 简介:<正>三十一张骞张骞(?—前114),西汉武帝时首通西域的使节。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公元前138年,以郎应募出使大月氏,欲相约共攻匈奴。途中为匈奴俘虏。匈奴“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后寻机西走大宛,经康居入大月氏。大月氏不愿与匈奴为敌,未能缔约,张骞又至大夏。留岁余,在归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后,乘匈奴内乱得脱,于公元前126年归汉。“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公元前123年,张骞从卫青出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公元前119年,张骞建议武帝联结被匈奴赶出故土的乌孙,

  • 标签: 匈奴 张骞 道德家 苏武 班超 西域都护
  • 简介:1999年,《纽约时报》新闻记者尼古拉斯.D.克里斯托夫(NicholasD.Kristof)报道在一个叫帕泰(Pata)的非洲小岛的惊人发现。该岛位于肯尼亚沿海,在茂密的丛林之中有一个用石头建造房屋的村落。克里斯托夫遇见了村中一些老人,他们告诉他,

  • 标签: 中国 探险家 宝船队 明朝 郑和
  • 简介:从文化传统的背景中来考察中国古代诗歌及诗论,才能更深入地把握其特质。因为,中国古代诗歌及诗论本身就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的构成部分。中国古代诗歌及诗论如何体现了文化传统精神,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首先讨论文化传统的精神实质是什么这一问题。一、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近几年国内流行的文化传统的反思,其实早在“五·四”前就已经开始了。从严复提出“中国

  • 标签: 中国古代诗歌 文化性格 乐感文化 抒情言志 感物 随物宛转
  • 简介:古代建安版画家在中国版画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但由于他们的版刻生涯流寓不定加上史载不详,其籍贯在后世往往众说纷纭,说法不一。建阳出身的版刻大师刘素明等人常常被划武林、金陵等地和徽州木刻的名下,在学术界造成了很多混乱。

  • 标签: 建本 建安版画 木刻家
  • 简介:蒙古慓悍,而诗风恰与相反。虞、揭、杨、范,号为四。虞集尝曰:杨载如百战健儿,范椁如唐人临晋帖,揭傒斯如美女簪花,而自谓如汉庭老吏,揭闻而非之。其次有赵子昂、张翥,大抵簪花之流。惟萨都刺颇有壮语。后有杨维桢、戴良、倪瓒,维桢号铁崖,以乐府名。张甫称其有旷世金石声,宋濂谓其震荡陵厉,鬼设神施。亦有因其险怪而目为文妖者。三人皆生当鼎革之交,往往又有故国之感,而铁崖为深矣。

  • 标签: 杨维桢 鬼设神施 张翥 揭傒斯 赵子昂 杨载
  • 简介:作为腺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北岛的诗歌创作体现了很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和地位.北岛的诗歌大体可以八十年代末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两者在内容风格上既有其延续性,更有较大的变化.本文拟就其诗歌思想内涵的前后期特色、演化及其原因进行重点研讨.

  • 标签: 北岛 流散诗人 母语 情感浓度
  • 简介:“风人”一辞主要指《诗经》“国风”一脉的诗人,首先包括“国风”诗篇的作者,次被引申为继承“国风”抒情传统的理想诗人的范型。作为一种批评策略,“风人”的诗学原则与汉儒所奠定的经典解诗传统呈现出同源而异趣的发展辙迹,其重心逐渐从“圣门”的经典语境过渡向“诗”语境,被开启章法、修辞、言意关系等语言情意结构层面的理解和研究维度。此一诗学转向大致在明代以“辨体”为理论要素的文章学语境中达到高峯,以许学夷《诗源辩体》为集大成之标志,完成对多种资源的综合。“风人”的完整内涵至此包括诸如风刺、考正、比兴、寄赠、微婉、温厚、言近旨远、不落言筌等一系列伦理价值或美感特质。

  • 标签: 风人 国风 圣门-诗家 得失-体制 辨体《诗源辩体》
  • 简介:“安坐”:古代最合礼仪的坐姿安坐,是早期最体面的一种坐姿,即将膝跪地,小腿平置于地上,将臀部贴在脚后跟上。据考证,安坐源于神灵安置受祭的特殊姿势“尸坐”,是一种权威姿势,当时的贵族或者有身份的人在公开场合都是这么个坐法。

  • 标签: 古代 “坐” 优雅 公开场合 坐姿 姿势
  • 简介:一、象征与比兴的异同我国是象征艺术、尤其是象征诗异常发达的国家。可是多年来,学术界研究“创作方法”只重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而忽视了象征主义,这不能不说是个缺陷。“象征”,古称“象”。象也者,像此者也。这是它最早的定义。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这是更精确的解释。换句话说,象征就是触类取象,借此言彼,即通过对应性的形象或符

  • 标签: 比兴手法 对应性 深层意蕴 李金发 关睢 怨歌行
  • 简介:李纲是两宋之交的著名政治家,重要诗人。他秉性刚直,忠贞爱国,北宋灭亡后一直以收复山河和中兴宋室为己任,但却屡遭排挤,几经贬谪,最终抑郁而亡。李纲对国难民生给予了极大关注,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诗歌创作取得了一定成就。李纲没有专门的诗歌理论著作,这与其一生多从事政治,颠沛流离、倾心佛教和研究易学有关。但从他一些日常书信、文章以及诗歌创作,特别是一些表达诗歌创作观点的序言,还是可以窥测诗人的诗学观点的。

  • 标签: 诗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