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古代诗歌和诗论,是有共同规律的,但是由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历史进程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它们的诗歌及其理论就必然呈现出特殊风貌。《论傣族诗歌》启迪了我们:可以用傣族的古代诗歌、诗论同汉族的古代诗歌、诗论作一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各民族诗歌和诗论共同规律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对傣族和汉族古代诗歌和诗论特殊风貌的把握。一诗歌起源于劳动,是劳动呼声与语言的结合。《论傣族诗歌》生动地描述了生活在森林中的傣族“古代人”,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产生最早的歌的情景。傣族“古代人”在呻吟、哀鸣、哭泣、欢笑、呼叫的劳动悲
简介:<正>三十一张骞张骞(?—前114),西汉武帝时首通西域的使节。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公元前138年,以郎应募出使大月氏,欲相约共攻匈奴。途中为匈奴俘虏。匈奴“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后寻机西走大宛,经康居入大月氏。大月氏不愿与匈奴为敌,未能缔约,张骞又至大夏。留岁余,在归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后,乘匈奴内乱得脱,于公元前126年归汉。“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公元前123年,张骞从卫青出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公元前119年,张骞建议武帝联结被匈奴赶出故土的乌孙,
简介:“风人”一辞主要指《诗经》“国风”一脉的诗人,首先包括“国风”诗篇的作者,次被引申为继承“国风”抒情传统的理想诗人的范型。作为一种批评策略,“风人”的诗学原则与汉儒所奠定的经典解诗传统呈现出同源而异趣的发展辙迹,其重心逐渐从“圣门”的经典语境过渡向“诗家”语境,被开启章法、修辞、言意关系等语言情意结构层面的理解和研究维度。此一诗学转向大致在明代以“辨体”为理论要素的文章学语境中达到高峯,以许学夷《诗源辩体》为集大成之标志,完成对多种资源的综合。“风人”的完整内涵至此包括诸如风刺、考正、比兴、寄赠、微婉、温厚、言近旨远、不落言筌等一系列伦理价值或美感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