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1922年初,孙中山在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出师湖南北伐.恰在此时,广州发生了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被刺案,舆论大哗,纷纷指责此为院炯明所为.邓铿与陈炯明同起于惠州,相与多年,关系甚密.但邓铿忠于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支持孙中山北伐.陈炯明在反对孙中山北伐行动中,愈来愈认为邓铿是实现他野心的一个主要障碍物,邓铿不除,北伐不止.邓铿被刺后,孙中山大惊,急忙召集军事会议,讨论形势.蒋介石、胡汉民等都认为肯定是陈炯明所指使,遂决定中止北伐,回师广州.陈炯明在广州一面表示要严缉凶手,一面又唆使人放出谣言说,刺邓是桂系残部所为,为自己洗刷.但社会舆论不饶,指责甚多.此时孙中山又率北伐大本营回到梧州,出于无奈,陈遂派人去梧州向孙中山呈上辞去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职的报告,孙中山出于愤慨,遂下令准其免去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职,保留陆军总长职.
简介:在衡量人品时,我们褒奖“忠诚”,贬斥“背叛”,“忠”是做人的准则,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叛”则作为一种恶劣的品质而为人们所不齿。然而在对待翻译的问题上,“忠”与“叛”就不是衡量译品优与劣的标准。翻译不是简单的“换码”,翻译的过程是译者艰难跋涉的过程。从原文到目的语,译者常常需要克服语际转换中的重重障碍,如语言文字结构障碍、惯用法障碍、表达法障碍、语义表述障碍和文化障碍等,历尽千辛万苦,弄不好,还会落个“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耻笑,其个中滋味,恐怕只有译者去体会了。调侃翻译的妙语很多,有人说:“翻译即叛逆。”有人说:“翻译是出卖原诗。”有人说:“翻译如女人,忠者不美,美者不忠。”然而翻译家思果先生则认为,翻译如婚姻,是一种两相妥协的艺术。譬如把英文译成中文,既不许西风压倒东风,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则东西之间势必相互妥协,以求“两全之计”。至于妥协到什么程度,以及那一方应多让一步,神而明之,变通之道,就要看译者的自身修养了。过分“忠”于原文,就会“叛”于读者,而过分“忠”于读者,就会“叛”于原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