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课例研究是教育行动研究,其实践行动由行动者的价值取向决定。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课例研究具有多元价值取向。但课例研究囿于行动研究的固有特点和教师的现实需要,存在着偏重实践、过于重视能力的价值偏向,这种以能力为导向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导致课例研究的价值缺失,使得课例研究成为一种价值失衡的跛足行动。针对课例研究存在的价值偏向与价值缺失问题,在课例研究中应该注意修正扭转其价值偏向与行动偏差,加强课例研究的实践理性,体现“学生为本”的价值追求,从学科和专业两方面去提升课例研究的价值,进而使课例研究的价值在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
简介: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五”注意: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气体、单质、氧化物均用化学式表示。2.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浓硫酸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而浓硝酸、浓盐酸要拆写成离子形式。3.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如NaHCO3不能拆写成“Na++H++CO32-”。4.氨水作为反应物写为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写为“NH3↑+H2O”。5.离子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还要遵循得失电子守恒。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站申请接受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凝集情况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次侧凝集不高于自身凝集、主侧无凝集的实验组与主次侧均无凝集的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以及输注效果差异。结果共计12940例,实验、参照两组各有113例、12827例。实验、参照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19%,二者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输血效果方面,实验、参照两组总体分别为10.4g/L/2U、11.3g/L/2U,P>0.05,同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过程中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输注效果均无明显影响。
简介:目的分析氟康唑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Elsevier,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pringerLink,Ovid高影响因子核心药学电子期刊全集,收集关于氟康唑ADR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63例ADR中,男33例,女30例;用药后发生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有皮肤及皮下组织、肝胆系统和心脏,临床表现中有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脏病等。结论临床使用氟康唑应加强监测,警惕ADR和药物相互作用,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