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2例侧上尿路疾病使用输尿管支架,留置时间2~24周,平均4.5周;观察置管过程中及留置双J管期间,出现输尿管反流、膀胱刺激征、血尿、拔管困难、双J管滑脱、漏尿及感染、异物排斥反应等;置管后腹部平片或B超复查522例侧双J管位置正常,对比留置管前后肾功能值、肾输尿管积水以及肾输尿管切口漏尿情况。结果双J管具有到良好的内引流尿液及支撑扩张输尿管的作用,67例留置双J管期间出现输尿管反流性腰痛、尿痛、膀胱刺激征和血尿,对症抗炎治疗后消失,4例开放性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漏尿,3~5天后自行停止;所有置管患者顺利拔管,复查肾功能得到改善,肾积水减轻。未出现双J管上缩堵塞输尿管及双J管滑脱进入膀胱。结论所有肾输尿管手术均应放置双J管,输尿管留置双J管操作简便、引流效果好、并发症较少,能有效防止术后肾输尿管漏尿、输尿管狭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省时的腹腔镜下双J管置入方法。方法选用一根直径5mm,长25cm金属管,一端用橡胶手指套封闭,戳小孔,插入带金属导丝和推管的双J管,并从金属管另一端送出约1cm,经Trocar放入金属管。操纵金属管,双J管头端对准肾盂或输尿管切口,向下插入膀胱。当双J管完全插入输尿管内,抽出导丝,。拔出金属管。将双J管肾盂端送入输尿管切口上方,向上提起标记牵引线,带动双J管进入肾盂内。标记线尾端露出手术部位时,表明双J管达到设定位置,去除标记牵引线。结果我院2002年11月至2009年4月采用此法在后腹腔镜输尿管或肾盂切开取石术以及肾盂成形术中放置双J管,共147例,平均放置时间3min,且全部成功。结论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是后腹腔镜手术难点之一,尤其是腹腔镜操作不熟练者,我们自创的双J管安置方法极为简单、实用,省时高效,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直径双J管在输尿管镜手术中的操作及术后排石效果及患者感觉方面的比较。方法102例输尿管镜术采取直径分别为4.7F或7F双J管,比较术中使用情况、所需时间及术后排石情况患者自身感觉及血尿情况。结果两种双J管均能达到引流支撑作用,术后均未发生肾绞痛,89例采取4.7F双J管和13例7F双J管比较术中双J管留置位置准确,操作方便,所需时间及操作步骤简便,术后早期就可有排石,且术后患者膀胱刺激症状小,腰痛等不适情况少。结论在无输尿管狭窄的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手术中使用双J管时,直径不同双J管均可达到引流支撑目的,但使用细双J管时在手术操作及术后排石效果及患者术后感觉方面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手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导尿管拔除方法的选择。方法将260例泌尿系手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术后拔导尿管前先将尿管向膀胱推进2cm,向左或右旋转导尿管360°,再抽出气囊内生理盐水,然后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方法拨除导尿管。观察拔导尿管同时留置的双“J”管是否伴随导尿管发生移位或脱出。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时,留置的双“J”管未发生移位,对照组5例发生移位或脱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系手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拔导尿管前先将尿管向膀胱推进2cm,再向左或向右旋转导尿管360°,再抽出气囊内生理盐水,然后拔除,比常规拔导尿管方法能有效减少双“J”管发生移位或脱出。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对泌尿外科内置双J管的护理措施与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泌尿外科内置双J管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有40例。参照组应用基础临床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比较两组内置双J管患者的疼痛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泌尿外科内置双J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