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抽取42例接受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对并发症情况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类型主要包括尿漏、尿失禁、输尿管与新膀胱吻合口狭窄、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肾功能损伤。结论充分了解接受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具体类型及其特点,可以保证临床对该类手术患者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足底皮肤异位寄养原位回植治疗足部脱套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20年1月,应用足底皮肤异位寄养原位回植治疗足部脱套伤5例。足部创面从踝关节以远完全撕脱,创面污染。将全足部撕脱的皮肤分为足背和足底两部分,足背皮肤急诊削薄后一期回植,撕脱足底皮肤修剪成全厚皮移植到大腿前外侧,足底移植皮肤面积18 cm×10 cm~24 cm×13 cm。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足部回植皮肤成活情况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5~18个月,术后4例足部回植皮肤全部成活,1例边缘出现部分坏死,术后经清创植皮后痊愈;患肢皮肤回植成活后下地走路足底皮肤耐磨,无破溃,足底感觉麻木,半年后逐渐减轻。结论足底皮肤异位寄养原位回植治疗足部脱套伤效果满意,临床较实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部皮肤撕脱后通过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瓣移植预构重建足部血供,足底撕脱皮肤原位回植的可行性及功能。方法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共收治足底皮肤撕脱、无回植条件且皮肤无严重挫伤8例,均为男性,年龄22~60岁;左侧4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碾伤5例,重物砸伤1例,机器绞伤2例;撕脱程度:足跟部逆行撕脱3例,顺行1例,由内向外1例,全足底1例,全足套状撕脱伤2例;皮肤撕脱面积:5.0 cm×11.0 cm~15.0 cm×33.0 cm。均急诊采用旋股外侧动脉皮瓣、肌瓣和筋膜瓣嵌合移植,将肌瓣置于足底进行预构,修剪足底撕脱的皮肤覆盖肌瓣,筋膜瓣放置足背肌腱上非负重区域,皮瓣覆盖足部其余创面。皮瓣切取面积5.0 cm×12.0 cm~15.0 cm×33.0 cm,携带肌瓣体积5.0 cm×10.0 cm×1.0 cm~7.0 cm×15.0 cm×2.0 cm,筋膜瓣面积5.0 cm×8.0 cm~10.0 cm×15.0 cm。术后抗凝、抗感染对症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肤颜色、质地、肢体行走功能等情况。结果本组8例中,1例预构的撕脱皮肤边缘部分坏死,其余7例撕脱皮肤均成活,术后2周有血管反应;移植的旋股外侧动脉皮瓣、肌瓣和筋膜瓣均顺利成活。所有患者获得6~36(平均21)个月随访,成活足底皮肤颜色、质地与健侧相同,半年后足部撕脱回植皮肤膨隆逐渐消失,1例出现足部预构皮肤与正常皮肤交界处磨溃,其余7例长期行走均无破溃发生。2例于3个月内负重时有面团感,后逐渐稳定。8例撕脱预构皮肤上可见明显角化层,外形、功能满意,感觉恢复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S2 2例,S3 4例,S4 2例。结论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瓣移植预构重建足部血供,可使足部撕脱皮肤原位回植成活,并恢复部分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皮区皮片打孔扩张原位回植取皮术在中小面积皮肤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A组,以鼓式取皮机于供皮区切取一整鼓中厚皮片,面积200~220 cm2,取皮机根部皮片不予离断,根据所需面积获取取皮机游离部皮片,移植于术区创面,间断缝合,打包包扎;供皮区剩余皮片则以15号手术刀片均匀打孔后,覆盖所有供区创面,间断缝合,加压包扎。选择同期同一科室其他医疗组收治的同类患者,供皮区采用传统直接暴露法包扎,为B组。患者术后门诊随访,观察供皮区愈合情况及局部瘢痕增生程度,并参照温哥华瘢痕量表对瘢痕进行评分。应用SPSS 9.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M(Q1,Q3)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定性资料以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共纳入63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18例,年龄5~83岁,创面面积40~80 cm2,术后除1例患者面部植皮区皮片撕脱,2例皮片下血肿形成、皮片部分成活,1例术后感染、皮片成活不良外,其余患者受区皮片均成活良好,供区一期愈合。B组共纳入59例患者,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龄4~78岁,皮肤缺损面积为40~80 cm2。2组患者术后均获7~12个月随访,A组供区愈合时间为11.1(10.2,12.2)d,未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严重增生性瘢痕、供区延迟愈合等情况,4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无瘢痕疙瘩发生,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3(2,4)分。B组愈合时间为15.8(13.9,17.5)d,愈合后出现增生性瘢痕23例,瘢痕疙瘩2例,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17(17,17)分。A组和B组患者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增生性瘢痕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供皮区皮片打孔扩张原位回植取皮术与传统的取皮术相比,供皮区皮片完整,厚薄均匀,原位回植于供皮区创面后血运建立快,供皮区无创面裸露,一期愈合后肤色自然,瘢痕不明显,更加符合人体皮肤功能与美学要求。
简介:作者简介刘鹰(1962-),汉族,籍贯(湖北省武汉市),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外科。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小面积皮肤撕脱伤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总结了近5年来收治的128例肢体小面积皮肤撕脱伤,采用撕脱皮肤完全削薄及撕脱皮肤半削薄修剪原位回植的方法修复创面30例,直接原位缝合98例。结果98例直接原位缝合者中,部分皮瓣感染坏死15例。17例半削薄修剪法原位回植者中全部无感染。13例全部无血运皮瓣全部修剪成全厚皮片原位回植者中,1例为良。17例部分无血运皮瓣半削薄修剪和13例全部无血运皮瓣全部修剪皮瓣的病例,随访6个月~25年,1例有面积为15cm2的疤痕,其余病例皮肤创面愈合呈线型疤痕,皮肤弹性、外观及感觉良好。98例原位直接缝合者中,15例皮肤创面疤痕较大(面积为15~16cm2),皮肤弹性、外观及感觉差。结论根据皮瓣血运,采用撕脱皮肤完全削薄或撕脱皮肤半削薄修剪原位回植的方法修复创面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探讨一种矫治先天性Stahl耳畸形的新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整形美容科治疗先天性stahl耳畸形患儿8例,男5例,女3例,7~28岁,平均15岁。取出第3对耳轮脚对应耳软骨,将游离软骨瓣翻转呈凹面向前并旋转90°重新原位放入,软骨瓣适当修剪,与周围耳软骨衔接缝合固定,形成较好的耳轮及耳舟形态。8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软骨成活,皮肤色泽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第3对耳轮脚得到完全纠正,耳轮轮廓清晰、耳舟形态良好。术后随访1~5年,效果均满意,瘢痕不明显。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切口瘢痕隐蔽、耳郭形态好,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正>在我国当前的人事管理体制下,企业领导人的任用、委派、升迁等取决于政府部门。但是,对企业领导人的委派、升迁中却存在着下列缺陷:忽视了企业领导者成长的具体环境
简介: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手术要点,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经棘突椎板截骨将椎管后部结构整块取下,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后部结构原位回植固定,完成椎管成形.随访病例126例,男85例,女41例,年龄16~78岁,平均47岁.其中椎间盘突出症23例,椎管狭窄及合并椎间盘突出42例,椎管内占位性疾患32例,胸、腰椎骨折29例;患病节段位于胸段13例,胸腰段25例,腰段88例;单节段59例,2个节段42例,3个节段25例;未做内固定的105例,附加内固定的21例.结果所有病例的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均未加重,无感染,术后7~10d摄X线片观察,棘突椎板均恢复原位连续性,截骨区无1例发生移位.随访1~3年,复查截骨回置区情况,摄X线片复查,回植的组织均无移位,全部骨性愈合.本组126例中,优82例,良33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91.3%.结论该术式能够充分显露椎管,保留椎管的解剖结构,术后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瘢痕粘连压迫硬膜及神经根,是一种接近于解剖性重建的成形术.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分子细胞遗传技术,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原位杂交方法,探针首先与某种介导分子(reportermolecule)结合,杂交后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过程连接上荧光染料[1,2].FISH的基本原理是将DNA(或RNA)探针用特殊的核苷酸分子标记,然后将探针直接杂交到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再用与荧光素分子偶联的单克隆抗体与探针分子特异性结合来检测DNA序列在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定性、定位、相对定量分析.FISH具有安全、快速、灵敏度高、探针能长期保存、能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等优点,不但能显示中期分裂相,还能显示于间期核.同时在荧光原位杂交基础上又发展了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染色质纤维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2013年收治的866例女性患者资料。DCIS患者631例,DCIS-MI患者235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控(LC)、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DCIS及DCIS-MI两组之间OS、LC及DFS相近(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阳性为OS及DFS影响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患者。结论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总体生存结果类似,Her-2阳性为OS及DFS预后不良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的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的围手术期和肿瘤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加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的21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6例,女52例;中位年龄62 (52,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1~2分183例,3分35例;吸烟史80例,腹部手术史33例,高血压病61例,糖尿病28例,心脏病26例;3例接受新辅助化疗。82例行LRC,136例行RARC。手术采用从右至左先清扫盆腔淋巴结再行膀胱前列腺切除的方式。保留输尿管周围血供及周围腹膜,采取筋膜内方式切除前列腺,取30 cm回肠末段利用切割闭合器制成U形新膀胱,然后在无张力条件下吻合尿道残端与两侧输尿管,术中使用单J管作为输尿管支架与导尿管一起引出体外。评估围手术期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总体手术时间为281 (229,400)ml,术中出血量为200 (100,480)ml,术中输血24例,住院时间15 (13,22)d,11例(5.0%)术中出现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2(1,3)d,进固体食物时间4(3,5)d。术后30 d内总并发症为61例(28.0%),术后30~90 d总并发症为81例(37.2%)。所有患者中位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9 (14,24)枚,淋巴结阳性21例(9.6%),切缘阳性6例(2.7%)。术后肿瘤病理分期Ta/T1/Tis期48例,T2期134例,T3期36例。218例中位随访时间33.0(20.6,48.2)个月,77例肿瘤复发,55例死亡,其中39例为肿瘤特异性死亡。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55.4%、62.4%、66.4%。结论完全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体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术能很好地应用于肌层浸润性或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腔镜下完全体内重建膀胱切实可行,术后肠道及新膀胱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快,远期肿瘤控制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