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自50年代初期我国自美国引入压裂技术以后,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油田共完成了超过40万次压裂井作业,其中水力压裂技术占比超过85%,可见我国压裂技术以水力压裂为主。但我国使用的水力压裂技术源自美国堪萨斯州大县气田研发的压裂技术,经过数年我国油田企业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压裂工艺体系,其工艺流程简单、施工液量少、排量要求低等特点,基本满足我国石油开发以及增产需求。但在进入油田末期开采阶段后,低孔径、低渗透、低压力油田比例的不断增加,现有压裂技术的施工效果逐步下滑,为了确保石油产量,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需要对压裂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攻关研究。
简介:[摘要]:目前压裂已成为低孔、低渗油气藏提高单井油气产量最重要而有效的一项工艺措施。随着压裂工艺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压裂效果与预期设计不相匹配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准确实用的压裂效果评估方法可为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方案设计与调整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储层改造效果。
简介:实践证明,水平井结合多段横向水力压裂增产处理是开发页岩气藏的一种有效策略。一些石油公司把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到了页岩油藏的开发。但由于油的粘度高而且在油藏压力低于原油的泡点压力时最终会出现两相流,页岩油的采收率低于页岩气。但是,近期发现的伊格尔福特(EagleFord)页岩油藏明显超压,初始油藏压力远高于泡点压力。这一有利条件再配合水力压裂技术就可实现页岩油的商业开采。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估在油藏压力低于和高于泡点压力时超低渗非常规油藏的开采动态。水力裂缝的相对渗透率(包括临界含气饱和度等)与页岩基质的相差很大,而对页岩这种绝对渗透率很低的储层,也没有现成的实验室多相流测量技术可供使用。此外,水力裂缝中支撑剂嵌入和可能出现的多相流会导致真实的裂缝导流能力比实验室得出的结果低几个量级。与页岩气一样,要获得较高的页岩油采收率,生成的裂缝间距应足够密,以便在开采期间能够出现裂缝干扰现象。本文将就低于和高于泡点压力这两种情景,运用现有页岩油藏的成功经验,研究裂缝间距、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临界含气饱和度、并底流动压力和基质渗透率等参数对油井的经济开采和最终采收率的影响。模拟表明结果严重依赖所假设的相对渗透率特性,而且通过敏感性研究获取了有关这些油井可能存在的长期开采动态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