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少有文献研究中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各影响因素的贡献。文章采用Newhouse于1992年提出的“剩余法”,计算了影响中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各因素的短期和长期贡献。结论是,收入提高和医疗技术进步是我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老龄化对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影响微乎其微,医疗保险曾对人均卫生费用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基于“剩余法”的计算框架,中关两国人均卫生费用增长的影响因素在趋势上没有差异,在程度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变迁路径。建议未来将控制卫生费用快速增长的注意力从老龄化上移开,着重关注收入提高、医疗保险尤其是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
简介:摘要目前人民群众认为“看病难,看病贵”,这其实是大众对于就医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的主观感受。医疗费用价格改革属于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笔者就自己的意见作一表述,具体如下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福州市卫生资源供给结构与医疗费用增长结构差异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医院规模分类的标准,将中型和大型医院配置的卫生资源归为优质性卫生资源,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的卫生资源和床位<200张医院的卫生资源统归为基础性卫生资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福州市两类卫生资源配置和供给现状;利用结构分解法分解该市2016年至2019年住院费用,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讨论住院费用增长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综合福州市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服务需求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将12个区/县划分成3类区域。一、二类区域配置的优质性卫生资源医疗机构数占全市总数的78.95%,其中,仅GL和TJ两区配备的住院床位达全市优质性住院床位总数的44.29%,三类区域配置则主要以基础性卫生资源为主。2016年至2019年,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持续增长。结构分解发现,规模效应是首要驱动因素,结构效应贡献次之,费用膨胀效应贡献率最小,说明住院服务利用增加是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主成分回归结果显示,优质卫生资源供给的增加对住院费用增长呈现正向拉动作用,其中,大医院床位的扩张对费用膨胀效应具有正向影响(β1=0.421,P<0.001)。基础卫生资源的配置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能够起到一定收敛作用,而县区卫生资源配置总体水平负向影响患者的就诊流动(每千人口床位β2=-0.303,P<0.001)。结论卫生资源供给结构与费用增长结构紧密相关。建议差异化配置优质和基础性卫生资源,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加强对基础性卫生资源的投入,增强相关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从而优化居民就医流向,引导医疗费用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