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高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8-18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8期
  • 机构: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很多,可见于各种胆道手术和胃大部切除术、肝切除术等非胆道手术,其中以胆囊切除手术最为多见,其发生率大约为0.1%~0.5%,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胆道损伤发生后如果修复不成功,势必造成多次胆道手术,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如何高质量地完成胆道修复手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已成为临床医师的一个重大课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术中胆道损伤胆道良性狭窄和胆瘘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处理不当,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现总结我院1997年6月~2001年3月发生的9例术中胆道损伤的处理经验.

  • 标签: 医源性胆道损伤 处理 胆道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和安徽理工大学附属东方总院,收治3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13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1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2例中18例胆总管断裂伤等,即行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6例伤及高位胆管,改行“改良式肝门空肠吻合术”。另8例术后确诊(4例外院转至),择期适时行确定性手术。结果随访由2006年1月年至2012年12月,最短2年余,2例偶有胆道逆行感染,4例胆管再狭窄,2例并发其他感染衰竭死亡,其余疗效尚满意。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是以复杂而棘手的难题,一旦发生应即时处理,如术后明确诊断,应依据损伤类型,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做到早期发现,正确处理,总体疗效尚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胆道手术中导致患者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方法对2001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胆道手术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均经过相应的手术治疗后出院,随访1年,20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基本痊愈,无死亡病例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与手术解剖、手术医生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结论在胆道手术中,手术医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胆道手术的危险性,提高职业的责任感和对医学专业的知识的掌握程度,熟练手术操作流程和对医源性损伤的观察、处理能力,降低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胆道手术 医源性胆道损伤 原因 预防
  • 简介:随着胆囊结石发病率的增高,胆囊切除手术的普及,在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时有发生,术中预防胆道损伤损伤后的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极其重要。我院自1997年3月-2005年5月共处理医源性胆道损伤15例,其中本院12例,外院3例。现就其损伤的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类型、损伤后的诊断、如何正确处理以及预防措施予以分析讨论。

  • 标签: 医源性胆道损伤 胆囊切除手术 术中预防 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损伤部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就诊的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55例,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损伤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结果医源性胆道损伤原因主要有病理改变、解剖变异、术中操作等。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初次修复优良率为78.18%(33/55),二次修复优良率为50%(6/12),三次修复优良率为33.3%(2/6),修复整体优良率为92.7%(51/55)。结论对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操作,才能在根本上降低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医源性胆道损伤 损伤原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医源性胆道损伤41例进行分析,在损伤部位和分类,损伤原因,术中诊断及时处理,预后及预防给予总结。结果医源性胆道损伤可见于各种胆道手术和胃大部切除术、肝切除术等非胆道手术,其中以胆囊切除手术最为常见。结论术前正确选择病例、术中规范操作、果断处置异常情况可有效预防胆道损伤。及时发现胆道损伤,采用合适的治疗措施是保证良好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医源性 胆道损伤 原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以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4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出院后肝胆系统症状和胆道影像学检查均无异常现象的为34例(85.00%);偶尔出现胆管炎症状,但采用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的为5例(12.50%);出院后胆道出现反复感染,手术后出现黄疸、肝功能损伤,进行2次手术的为1例(2.50%)。结论强化施术者的责任心、提高施术者的手术能力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对出现的胆道损伤现象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能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医源性胆道损伤 原因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治疗较为复杂,尤其是迟发性医源性胆道损伤,其治疗时机及治疗措施的把握至关重要。内镜外科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均发挥重要作用。内镜外科治疗因其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等优势,已成为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治疗选择。且内镜外科治疗可为二次胆道修复手术创造机会与条件,也可以控制修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内镜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应用,影像学三维重建技术及可视化分析等技术的发展,内镜外科治疗必将成为迟发性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胆道损伤 迟发性 医源性 内镜治疗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在开腹胆囊切除术者占60%,腹腔镜胆囊切除者占23%;损伤部位主要在胆总管、肝总管;胆管横断伤占60%.结论: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手术技巧对防止医源性胆道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胆道损伤类型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是修复胆道损伤、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医源性 胆道损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阶段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方法及其所产生的疗效做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探讨和总结2004~2008年和2009~2013年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全部临床资料和对病人的随访结果。结果第一阶段在手术中修复以胆管端端吻合为主,后期发现的损伤修复则以胆管空肠襻式吻合为主。第二阶段术中发现的损伤常用的修复技术是以胆管修复+T管引流为主,后期修复则以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为主。一期手术修复成功率分别为41.18%和30.77%,二期手术修复成功率分别为54.55%和68.42%,经计算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时应即使发现并果断在手术中进行修复,对手术中发现的损伤胆道修复为首选,后期则应该以胆管-空肠Roux-Y吻合为第一选择。

  • 标签: 医源性 胆道损伤 外科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门腹侧肝脏切除手术处理复杂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0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采用肝门腹侧肝脏切除手术治疗的8例复杂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行ⅣB段部分切除5例,ⅣB段+Ⅴ段部分切除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住院死亡,1例出现膈下感染、腹腔积液,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和腹腔穿刺引流后治愈。术后随访时间5~90个月,所有患者疗效评估均为优。术后胆管造影及MRI复查未见肝内胆管狭窄。结论肝门腹侧肝脏切除可充分显露一、二级胆管,有效处理复杂的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建立通畅的胆肠引流通路。

  • 标签: 胆管 医源性疾病 肝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造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2009年10月6例胆囊切除术致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因病理性因素致胆道损伤2例,解剖学变异2例,片面强调小切口以及手术条件、麻醉效果和术者原因2例。结论:应充分认识胆囊三角的解剖学变异和炎性粘连给手术带来的危害,严格掌握CC、MC、LC的手术指征;重点强调术者高度的责任感,合理把握手术时机;成形后的肝(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是胆道重建的最佳选择。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医源性胆道损伤 外科治疗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一般性因素:①认为胆囊切除简单。②基础知识不足,缺乏足够训练。③麻醉不满意,过短、过低、过分靠外的腹直肌切口,过斜、过短、过分偏外的肋缘下切口,暴露不良,肝十二指肠韧带伸张不够,采光照明不佳等等。

  • 标签: 医源性胆管损伤 肝十二指肠韧带 肋缘下切口 预防 危险因素 胆囊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医源性损伤保留脾脏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医源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该11例医源性损伤的患者进行处理时.采用压迫和/或电凝止血者3例,直接缝合止血者3例,自体腹膜加垫缝合修补术5例。11例医源性损伤的患者均成功保住脾脏.无1例因术后出血或脾周脓肿行再次手术。无手术或术后近期死亡病例。结论压迫、电凝、缝合以及自体腹膜加垫缝合等方式在医源性损伤的处理中是安全、可行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脾切除。

  • 标签: 脾损伤 医源性 患者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