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报道2例罕见的发生于腮腺的涎腺嗜酸细胞性脂肪腺瘤。大体观察:2例均包膜完整,1例呈多结节状,1例呈哑铃状。镜下观察:2例肿瘤均被覆薄的纤维性包膜,由不同比例的脂肪组织和大小不等的嗜酸性细胞巢混合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例嗜酸性细胞均表达人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部分表达细胞角蛋白(CK)7、CK5/6、CK19、p63、上皮细胞膜抗原(EMA),不表达S-100蛋白、Calponin、DOG1,Ki-67阳性指数约1%~2%。2例分别随访4和5个月,均未见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涎腺肿块定性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方法的价值效果。方法:随机选择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期间应用超声造影剂 SonoVue静脉图注对 78个涎腺肿块超声造影的表现进行观察,并将其与手术病理相对比。结果: 78个涎腺肿块中 25个为多形性腺瘤, 18个为 Warthin’s瘤, 9个为基底细胞腺瘤, 11个为良性肿块, 15个为恶性肿瘤。良性肿块诊断标准为肿块呈现低增强、增强后边界清晰、附近周边存在完整的增强环、肿块没有增大,其精准度为 87.24%,敏感度为 96.31%,奇异度为 55.61%,阳性预测值为 98.45%,隐性预测值为 75.06%。结论:超声造影对于涎腺肿块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其涎腺肿块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具有显著特点,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还便于临床涎腺肿块诊断工作的总结,提高涎腺肿块的临床诊断精准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的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2例腮腺分泌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细胞学、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方法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细胞学涂片均显示富于细胞,主要呈乳头结构或单个散在分布。肿瘤细胞核偏位,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泡状。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7(CK7)、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例1 DOG1和Mammaglobin灶性阳性,例2 Mammaglobin弥漫强阳性,DOG1阴性。例2免疫细胞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Mammaglobin,而S-100蛋白仅局部表达,不表达DOG1。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ETV6基因易位。结论涎腺分泌性癌细胞学形态与其他涎腺肿瘤重叠,仅仅根据细胞学形态诊断存在困难。制备细胞蜡块并借助免疫细胞化学和FISH检查可准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R4A3/NO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涎腺腺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2020年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涎腺肿瘤组织学标本142例,包括腺泡细胞癌24例、涎腺分泌性癌12例、导管癌14例、腺样囊性癌16例、基底细胞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13例、肌上皮癌7例、多形性腺瘤15例、沃辛瘤15例、肌上皮瘤8例、基底细胞腺瘤8例、嗜酸细胞瘤7例;另外收集28例涎腺正常组织及2例胰腺腺泡细胞癌做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这些组织学标本中NR4A3/NOR-1的表达情况,并且和DOG1进行对比。结果(1)NR4A3/NOR-1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1.7%(22/24),DOG1阳性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5.8%(23/24),二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但是细胞定位不同;(2)NR4A3/NOR-1在涎腺正常组织及其他类型的肿瘤中不表达,而DOG1不仅表达在正常涎腺腺泡细胞的腔面,也可以在涎腺分泌性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肌上皮癌及基底细胞腺瘤中表达(P<0.01);(3)NR4A3/NOR-1在涎腺腺泡细胞癌诊断中的灵敏度(91.7%)和特异度(100.0%)均较高,联合使用NR4A3/NOR-1和DOG1可将涎腺腺泡细胞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至100%;(4)NR4A3/NOR-1仅表达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2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未见表达(P=0.018)。结论NR4A3/NOR-1特异性抗体是涎腺腺泡细胞癌敏感和特异的生物学指标,NR4A3/NOR-1和DOG1是诊断涎腺腺泡细胞癌的理想抗体组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选2019年9月~2020年9月130例口腔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均分为观察组(65例,加味甘草泻心汤)与对照组(65例,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感染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腔溃疡患者联合加味甘草泻心汤可有效提高对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感染情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治疗过程中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入66 例研究对象,均是经过研究准入标准筛选出来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对纳入的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置,干预组(n=33)实施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方案,参照组(n=33)实施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方案,比较不同组患者可参考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比临床疗效指标,结果显示参与玉屏风散加味治疗的干预组治疗有效率(96.97%)高于参与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的参照组(87.88%);参与玉屏风散加味治疗的干预组血清TNF–α、IL-8 水平均低于参与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的参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参与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活动,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8 水平降低趋势明显,总体治疗效果理想,对比参照组患者疗效更佳,可见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方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 7 月 - 2019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88 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 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4 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 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观察比较两 组患者的 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9.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 BA 、 LVA 、 RVA 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加味苓桂术甘汤辅助常规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血流速度,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观察过敏性鼻炎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自 2015年 6月 ~2018年 10月期间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氯蕾他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 高于对照组的 58.82%。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明显下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具有温宣开窍、疏风抗过敏,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CRA)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纳入CRA病例共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予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总共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当归补血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铁调素(Hepcidin)、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EORTC QLQ-C30评分)变化。结果经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治愈率(52.5%)明显好于对照组(35.8%)(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9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状态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贫血1级、2级和3级患者改善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对照组经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下调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细胞因子下调水平和生存质量量化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能较好改善CRA患者的贫血状态,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机理可能与其能更好地下调CRA患者Hepcidin、IL-6、IFN-γ与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