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提出“产能-出口”假说,即产能利用率较低(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内销(出口),并由该假说推演出产能过剩企业在出口自我选择上的理论推论,之后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产能利用率较低的企业限于内部规模经济较难实现和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平均生产成本较高,加之较低的盈利能力及经营绩效又带来了较高的资金约束,较难克服出口额外成本而倾向于在国内销售;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企业由于能够有效克服产能约束和出口额外成本,故倾向于选择出口。这说明产能利用率是企业出口比较优势的一个来源,即“产能一出口”假说适用于中国企业。同时,也表明产能过剩企业限于较高的平均生产成本和资金约束,选择出口的意愿较低。因此,要实现国内“过剩”优势产品的有效输出,就必须在生产成本、资金约束和国内出口成本上三管齐下,促进产能过剩企业的出口自我选择。
简介:什么是民工潮?农村出现大批剩余劳动力并向工业部门等非农产业转移,是我国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的地区,当地的剩余劳力全部安排以后仍然感到不足,工资又较高,对内地许多农业区的剩余劳动力吸引力很大。他们在当地找不到适当岗位,便往城市、沿海寻找出路。因此,民工潮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反映了农民对劳务市场信息的一种反馈。从根本上说,民工潮是农民要求进一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历史潮流。以上这一段话,是1994年6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记者采访时我所作的回答。民工潮一词,最初出现于1989年。进入90年代,农民工逐年增加,跨地区流动的趋势更为迅猛,全国总数已达6000万以上。每年春节期间,铁路客运空前拥挤,引起普遍关注,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议论纷纷。尽管党的十四
简介:伦理观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面对与自我分离的社会群体,个体如何调节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从而实现个体在群体生活中的自由;面对自我内心的普遍分裂,个体如何克服多重人格的不和谐,从而实现个体内心生活的充实与宁静。伦理观标志着个体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在艰苦的社会环境里自我人格的选择,这种选择经常是非此即彼的选择,经常把个体置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郭沫若前期经常面对这种选择。他清醒地意识到自我与父母、与妻子、与朋友之间利害关系的冲突,意识到自我内心生活中灵与肉、情与理、理性与本能、理想与现实的普遍分裂,感受着无法解脱的选择的痛苦。然而,选择毕竟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