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茎叶丛中,我潺潺吟诵这句千古言秋之祖:“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徘徊在这干枯却亦荡着微波的诗行间,祭奠了湘夫人的泪迹,而思念在其中安静却又汹涌地澎湃着。于是“木叶”,在思绪里黯然斑驳。落叶如尘,是世俗与自然的完美媾和。朽木易折,昔日的繁茂已成蹉跎,木与叶,枯与盛,昭然矛盾,却又同为空阔。

  • 标签: 高中 作文 《黯凋“木叶”》 贺家玙
  • 简介:1.我所生存的弹丸之地,常常会传出些令人震惊的消息。比如谁一夜间暴富,赚得了一百万之多的钞票。只不过是,他的看似合法的收益,无异于一次暴徒般的抢劫;比如一个无生育能力的废人,珠胎暗结,得到自己名义上的儿子。只不过是,他仅付出了一笔对别人来说丰厚、对自己来说尚显微薄的酬劳;比如说一个如日中天的老板,欲谋害自己的结发妻子,演绎出一段轰动当地的新闻,只不过是,他昨天还颐指气使,到了今天,他的那些唯马首是瞻的朋友,便伙同银行、法院,冻结他的账户,查封他的财产。让你无比生动地重温那些针砭俗世的经典语句——人走茶凉,门前冷落车马稀,落井下石,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还有那句——鼓破万人捶,墙倒众人推!这国度如此微小。如发肤般纤细,却嘈杂、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字叔达,东汉时人,据传是董仲舒的六世孙。董先世虽然煊赫,但至其祖辈时家道却已中落,又幼年丧父,而相依为命的慈母后来竟不章身患痼疾,以致家境更加贫困。正当董因无力为母亲就医而犯愁时,听说离家三十里之远的大隐溪水甜醇清口能治病健身,于是就长途汲担至家,母亲初饮即嗜。

  • 标签: 董黯 遗迹 余姚市 历史文化 孝文化
  • 简介:《宋史》卷三0二《贾传》记载,贾“擢进士第一,起家将作监丞、通判襄州。还为秘书省着作佐郎、直集贤院,迁左正言、判三司开拆司”。而刘敛为贾撰写行状时称:“称褐,受(授)将作监丞、通判襄州。

  • 标签: 《宋史》 秘书省 贾黯 古文
  • 简介:山歌在纳西族民歌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分布广,数量多,在音调结构和音乐节奏上都有其特色。长歌短调对比性强,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亦有群唱等等。山歌,由于多在山野田间,赶马途中演唱,开腔常常需要带一声呼唤的长音,然后才往下进行叙说。称“引腔”,引腔多发在高音上或中低音再滑到高音上,可任意延长。

  • 标签: 纳西族 山歌 音乐节奏 音调结构 演唱形式 短调
  • 简介:1,妙龄美女振聋发聩吕碧城(1883--1943年)的父亲是光绪三年进士,当过山西学政,母亲也工诗擅文。她十二岁时父亲去世,族人争夺家产,母亲和四个女儿饱受欺凌。姐姐吕美荪的诗描绘过孤儿寡母当时的凄惨:“覆巢毁卵去乡里,相携痛哭长河滨。途穷日暮空踟蹰,朔风谁怜吹葛巾。”

  • 标签: 吕碧城 父亲 亲和
  • 简介:李商隐诗具有极高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它的美不同于李白诗的豪放壮浪,不同于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也不同于李贺诗的冷怪幽峭,因为它更多地带有凄恻和幻灭的悲剧特征。美(美的理想、爱情、人生)的幻灭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最根本原因,这大致包含如下四层意义:悲剧性的时代——唐王朝由盛而哀,江河日下,国祚将沦,不可逆转;悲剧性的人生——李商隐一生仕宦生涯和爱情生活的幸与不幸;悲剧类的情怀——在时代和生平中郁结成的人生的悲凉感和幻灭感;悲剧意味的意象——诗歌中美好但又

  • 标签: 李商隐诗歌 意象分析 《锦瑟》 沉郁顿挫 李白诗 仕宦生涯
  • 简介:是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杰作,它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它的发表,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的"一场文学地震".现在人们又公认它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典范的作品,是继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这部小说因其内容的奇特和手法的独特,而区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因此要真正读懂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标签: 《百年孤独》 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 人教版 高中 语文
  • 简介: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一剪梅》是易安词中的精品。在这首词中,女词人以纤细灵巧的笔触,抒写了缠绵隽永的相思之情,千百年以来,备受人们的推崇。下面,我们一起来简析一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标签: 《一剪梅》 李清照 赏析 相思之情 易安词 女词人
  • 简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标签: 《声声慢》 李清照 赏析 寻觅
  • 简介:近有朋友问我,“十年浩劫”时,八十高龄的家父是如何走过来的?虽然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发生在二三十年前,但对其主要情节我还记得比较清楚,现追忆出来,以飨读者。

  • 标签: “文化大革命” 陆游 胡根天 绘画艺术 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