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肺缺血时间(CIT)延长对肺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肺移植的111例供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供肺CIT分为CIT延长组(CIT 8~12 h,41例)和对照组(CIT<8 h,70例),比较两组供受者最后一次血气分析、缺血时间等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生存情况的差异。绘制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两组累积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明确受者1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计纳入111例肺移植受者,CIT延长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例(36.9%)和70例(63.1%)。两组受者术后72 h内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PGD)3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1.2%和16.3%,两组术后的30 d存活率分别为90.2%和94.3%,90 d存活率分别为82.9%和8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受者1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4.6%比6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Cox回归分析显示CIT延长供肺移植与受者1年死亡风险增加无关(HR 0.691,95%CI:0.317~1.506),但术中未使用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HR 3.562,95%CI:1.061~11.959)以及术后机械通气超过3 d(HR 2.892,95%CI:1.387~6.031)会增加受者1年的死亡风险。结论供肺CIT延长至8~12 h进行肺移植对受者预后未产生不良影响。在权衡受者继续等待和接受移植两者的死亡风险后,接受CIT 8~12 h的供肺是可行的。

  • 标签: 肺移植 冷缺血时间 存活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时间的热缺血供肝在肝移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4例肝移植受者采用热缺血时间≤10min的无心跳供者肝脏进行肝移植的疗效。根据保存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8h为Ⅰ组,58例;8~12h为Ⅱ组,62例;〉12h为Ⅲ组,34例。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检验分析3组肝移植术后ALT峰值、并发症、移植肝存活和受者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3组受者术后均未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随访时间8~32个月,I组受者的A¨峰值、感染发生率、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移植肝存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82±357)U/L、12%(7/58)、12%(7/58)、86%(50/58)和88%(51/58),m组受者分别为(1274±608)U/L、29%(10/34)、26%(9/34)、68%(23/34)和71%(24/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x2=4.28,6.77,4.51,4.28,P〈0.05);而Ⅱ组受者仅ALT峰值达到(953±424)U/L,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5)。结论热缺血时间≤10min的供肝能够耐受12h的保存损伤,超过此时限,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移植肝存活率和受者生存率显著降低。

  • 标签: 肝移植 无心跳供者 热缺血 冷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移植中缺血时间(CIT)及供者年龄对心脏移植院内及远期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4年至2018年间行原位心脏移植的761例受者,根据CIT时间长短分为>4 h组(502例)及CIT≤4 h组(259例),每组再根据供者年龄分为<40岁和≥40岁2个亚组。记录受者及供者的基本资料和术中及术后应用机械辅助的情况,统计院内死亡率以及随访生存率。结果供者年龄(31.1±8.6)岁(5~58岁),CIT(5.3±2.0)h(1.0~12.0 h)。院内死亡率在CIT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 %比5.6 %,P=0.22),亚组分析中,在CIT>4 h且供者年龄较高的亚组中显著升高(4.3 %比12.0 %,P=0.01),术中或术后应用机械辅助的受者数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CIT分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各亚组分析中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较长的CIT使接受高龄供者供心脏的受者院内死亡率增加,但对术后机械辅助的应用比例及随访生存率方面影响不大。

  • 标签: 心脏移植 冷缺血时间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及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技术评价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SD大鼠肾CIRI模型,根据缺血时间随机分为CIRI 0 h组、1 h组、2 h组、4 h组,每组20只。分别在术前、术后1 h、1、2、5 d选取5只行ASL及T1mapping扫描,测量皮质肾血流量(RBF)值及肾皮、髓质的T1值。取血进行生化检查,取大鼠左肾行病理学检查。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磁共振成像(MRI)指标、生化指标的差异;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病理学评分的差异。Spearman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分析MRI指标与病理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后各组大鼠RBF值均较术前减低,最低点在术后1 h[(219.60±46.13)、(204.90±35.66)、(169.20±59.50) ml/min×100 g,F=13.600、29.283、24.491,P<0.05];除CIRI 4 h组外,各组RBF值术后5 d内恢复至术前水平(F=13.600、29.283、24.491,P值均>0.05)。CIRI 1 h、2 h、4 h组大鼠肾皮质T1值在术后高于术前,5 d内分别升高至1 616.00±70.73、1 675.80±36.98、1 663.20±55.44(F=3.123、14.660、11.662,P<0.05);CIRI 2 h、4 h组髓质T1值5 d内分别升至1 814.40±169.22、1 868.10±174.41(F=11.340、10.500,P值均<0.01)。CIRI 1 h、2 h、4 h组在术后尿素氮(BUN)、丙二醛(MDA)、血肌酐(SCr)最高升高至20.95±1.79、18.95±2.08、109.24±3.29(F=99.903、55.180、51.370,P值均<0.01)。CIRI 2 h、4 h组病理评分明显高于术前(H=17.020、14.808,P均<0.01)。术后1 d大鼠RBF值与病理评分呈负相关(r=-0.670,P<0.01),术后2 d大鼠肾皮质T1值与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800,P<0.01);术后2 d大鼠肾髓质T1值与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840,P<0.01)。结论ASL和T1mapping可以作为监测大鼠肾脏CIRI严重程度的无创检查方法。

  • 标签: 肾脏 冷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脉自旋标记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缺血时间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肾功能的影响及与肾脏损伤分子1(KIM-1)的关系。方法选取雄性C57BL/6小鼠36只,异氟烷吸入麻醉下阻断双侧肾蒂血管,建立双侧肾脏IRI模型。根据肾缺血时间将小鼠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阻断28 min组(28 Min组)、30 min组(30 Min组)和32 min组(32 Min组)。术后动态监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的变化。术后48 h取肾脏组织行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近端肾小管细胞(PTCs)中KIM-1的表达。术后6周取肾脏组织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肾纤维化程度。结果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出现术后Scr及BUN升高,Scr和BUN的达峰时间为24 h,随后缓慢下降,至术后2周达稳定水平。IRI急性期评估提示,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术后48 h PTCs表达KIM-1明显上调,且KIM-1的表达量与肾损伤程度及热缺血时间成正比。慢性期评估表明,Sham组和28 Min组术后6周无明显肾纤维化,而30 Min组和32 Min组出现明显肾脏纤维化,且纤维化程度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术后6周观察期内,Sham组、28 Min组和30 Min组均无小鼠死亡,而32 Min组有50%小鼠死亡。结论小鼠肾脏IRI的损伤程度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IRI导致的轻微肾损伤是可逆的,急性期后肾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而严重的肾损伤会明显增加小鼠病死率,且会长期影响肾功能。KIM-1可用于监测IRI引起的肾损伤,并评价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模型,动物 小鼠 热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制备时间以及速冻方法对沉淀质量的影响,为优化血浆制备和储存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站参与无偿献血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样本160例,将其分成不同的两组进行处理。每组各80例,一组采用传统冷冻方法作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速冻法作为观察组,将两组血浆样本各分为四份,制备时间分别为2h、4h、6h、8h,每份样本均有20例,比较两组沉淀在不同血浆制备时间和速冻方法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凝集素活性来评估结果。结果:结果显示,在对照组中,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沉淀的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增加,但凝集素活性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在观察组中,制备时间的延长对沉淀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凝集素活性均没有明显影响。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沉淀质量在各个制备时间点上均有所提升。结论:在传统冷冻方法下,较长的制备时间可以提高冷沉淀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但会降低凝集素活性。而采用速冻法可以在不同制备时间下保持较高的沉淀质量。因此,在优化血浆制备和储存工艺时,应综合考虑制备时间及速冻方法的选择,以确保沉淀质量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 标签: 血浆制备时间 速冻方法 冷沉淀质量
  • 简介:血管内治疗技术使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就临床结局而言,血管内治疗比静脉溶栓更具时间依赖性。因此如何减少血管内治疗时间的延误,是未来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急救流程、使用快速有效的影像评估体系以及发展快速再通的取栓技术将有助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管内治疗 脑梗死 大血管闭塞 多模式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中医和西医的方式对其缺血性中风康复方案治疗时间窗进行研究.方法使用其中心性、合理性、前瞻性RCT.在我院当中随机选取300例缺血性中风并且并且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150例患者.两组患者按照其发病时间分成三个小组,实验组使用其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300例患者全部治疗14天.在治疗前后观察NIHSS,Fugl-Meyer量表以及Ashworth痉挛测评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验组的1-14天进行治疗当中能够看出NIHSS、Ashworth得分较高,与对照组进行对比,NIHS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实验组的6h-24h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其三个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比西医治疗的效果好,其改善NIHSS最佳时期为1-14天,改善Fugl-Meyer最佳时期为6h-24h,改善Ashworth最佳时期为1-14天.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康复方案治疗时间窗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0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物流,本文从医药链物流运输存在的高成本,高排放问题入手,考虑碳排放总量,旨在设定总成本最小的目标函数,在保证医药品新鲜度的条件下,以时间窗为限制条件,建立医药链配送路径模型,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并分析其结果,为医药链物流配送路径规划提供参考。

  • 标签: 车辆路径问题 碳排放 医药冷链物流 时间窗 遗传算法
  • 简介:摘要: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作为调峰机组,需要具备快速启停的性能,然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态启动过程中,汽轮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暖机,这导致燃气轮机需要长时间在低负荷运行等待汽轮机暖机,从而限制了燃气机组的快速调峰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发电企业降低发电成本、环保指标和节能降耗的控制。为此,探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态启动过程中缩短机组启动时间,即在汽轮机1200rpm中速暖机时,通过降凝汽器真空,可大幅缩短汽机暖机时间

  • 标签: 冷态启动 暖机 真空 联合循环 燃气轮机 汽轮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时间目标管理实施后,对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窗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此次研究中的试验组受试者,实施护理时间目标管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受试者实施常规管理措施。结果:干预工作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临床指标水平,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试验组的护理过程中,给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时间目标管理干预,其实施后的效果相对较好。其首剂溶栓给药时间、DNT时间等临床指标在治疗干预后,得以显著缩短,值得被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时间目标管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静脉溶栓 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河北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内诊治时间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并分析河北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内诊治流程资料并与NINDS推荐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院内诊治中位时间104 min高于推荐的60 min(P<0.001);"完成头颅CT扫描-获取CT报告"中位时间30 min高于推荐的20 min(P<0.001);"获取头颅CT报告-开始治疗"中位时间43 min高于推荐的15 min(P<0.001)。通过EMS就诊患者院内诊治中位时间是101 min,低于未采用患者的104 min(P=0.01);三级医院院内诊治中位时间是105 min,迟于二级医院的99 min (P<0.05)。结论河北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救治延迟现象严重。获取头颅CT报告到开始溶栓治疗这一环节是造成院内延迟的最主要环节。通过EMS就诊可以缩短院内救治时间;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院内延迟情况较轻。

  • 标签: 脑卒中 院内延迟 急诊救治 医院级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损伤对大鼠骨骼肌的影响。方法选取35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单侧夹闭股动脉和压力绷带施压的方法构建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根据不同缺血时间分为2 h缺血24 h再灌注(I2R24组)、2.5 h缺血24 h再灌注(I2.5R24组)、3 h缺血24 h再灌注(I3R24组)、4 h缺血24 h再灌注(I4R24组)、假手术组,每组7只。在再灌注终点,收集腓肠肌组织和血浆进行分析。采用湿重/干重比值(W/D)评估组织水肿情况;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检测组织活力;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补体C1q和C3b/c沉积、凝血组织因子(TF)表达和纤维蛋白原(FN)沉积、缓激肽受体1(BR1)和BR2表达、内皮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表达、炎症纤维介素蛋白-2(FGL-2)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7(IL-7)、IL-1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延长缺血时间再灌注,组织水肿逐渐加重,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W/D分别为5.3±0.2、6.1±0.3、6.9±0.2、7.6±0.3,高于假手术组的4.5±0.1(P均<0.01)。组织活力逐渐降低,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分别为(62.4±3.5)%、(45.3±3.3)%、(35.4±3.4)%、(27.1±5.9)%,低于假手术组的(93.8±7.2)%(P均<0.01)。病理组织损伤逐渐加重,最重为I4R24组,有严重肌细胞损伤、间质水肿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余依次为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肌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免疫荧光染色提示C1q、C3b/c、FN、BR1、VCAM-1、E选择素、FGL-2水平逐渐升高,由低到高依次为假手术组、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MPO阳性细胞数/高倍镜(×200)细胞总数的大体比例逐渐升高,从高到低依次为I4R24组、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而TF和BR2表达在各组间无明显改变。血浆IFN-γ、IL-7、IL-18、MIP-1α、MCP-1浓度随缺血时间延长均逐渐升高(P均<0.01),从低到高依次为假手术组、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P均<0.01)。结论延长缺血时间再灌注增加补体、凝血、激肽、内皮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加重大鼠骨骼肌组织损伤。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肌,骨骼 补体 凝血 激肽 炎症
  • 简介:以黑宝石李为试材、0℃的冰水混合物为冷却介质,研究了不同冲击处理时间(1、2、3、4h)对贮藏期间黑宝石李果实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在0~1℃条件下贮藏96d和19~21℃条件下7d货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冲击处理有利于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细胞膜透性的增大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显著抑制酚类物质含量的下降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对提高黑宝石李果实的抗性和延缓衰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冲击处理2h和3h的果实褐变和冷害程度轻微,硬度和好果率较高,李子酸甜可口。香味较浓.综合品质最好。

  • 标签: 黑宝石李 冷冲击 贮藏 品质
  • 简介:摘要:通过低倍组织观察、晶间腐蚀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电导率测试,对比研究了热挤压与拔2024铝合金管材组织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退火状态下,热挤压管材力学性能与拔管材性能相当,热挤压管材组织更为细小,在固溶温度为一定条件下,固溶时间由40min提高90min,铝合金管材晶粒组织增大,耐晶间腐蚀性能提高,力学性能略微提高,电导率值增大。

  • 标签: 2024铝合金管材 热挤压 冷拔 退火态  固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