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临床资料1.病史:患者,女,48岁.因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治疗时发现肝占位,当时未予处理.出院前在当地医院作CT检查,结果提示:全肝见多发性低密度结节病灶,主要位于右叶被膜下,肝右叶萎缩,左叶及尾状叶代偿增生.自起病以来患者无腹痛、腹泻、黄疸,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

  • 标签: 上皮样 例报道 内皮瘤
  • 简介:胰腺血管活性肠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内分泌肿庙,也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胰岛D1细胞,可分为良性、恶性。由于D1细胞分泌大量胰腺血管活性肠,常引起大量水样腹泻、严重低血钾、胃酸缺乏或过少,称为水泻伴低血钾、胃酸缺乏综合征,又称为Verner—Morrison综合征。2008年3月15日,

  • 标签: 胰腺 血管活性肠肽瘤 护理
  • 简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EH)属罕见的中间型血管源性潜在恶性肿瘤,而发生于口腔的EH更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上颌骨EH患者。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病理学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因“发现左侧胸壁肿块10余天”于2013年8月19日入院。专科查体:体温正常,左侧胸壁近腋窝处可及约10cm×8cm肿块,质地硬,活动度差,无压痛,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楚,局部皮温不高,无红肿。胸部增强CT提示:左侧胸大肌偏外侧占位,考虑血管瘤可能。

  • 标签: 胸壁 血管内皮瘤 诊断
  • 简介: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几种生物活性发育的初步研究姚忠祥,李泽桂,蔡文琴,孙榆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最近蔡文琴等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足月胎儿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含有心钠素mRNA和神经YmRNA,说明人脐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合成这类生...

  • 标签: 脐血管 内皮细胞 生物活性肽 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梭形探讨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spindlecellhemangioendothelioma,SC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1例足底原发性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并文献复习。结果组织病理示皮下可见肿瘤由海绵状血管区和梭形细胞实性区组成的团块,在实性区内可见小簇状分布的组织细胞样圆形空泡状细胞,似印戒细胞形成血管腔。免疫表型血管内皮细胞表达FⅧ、CD31、CD34等内皮性标记物均阳性;梭形细胞除Vim阳性以外,FⅧ,CD34,CD31梭形细胞均阴性,诊断为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结论SCHE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病变,其生物学行为取决于其肿瘤的体积,生长方式及细胞异型性;其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有一定特征性。

  • 标签: 血管内皮 梭形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位于颅内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患者男,32岁,因摔伤后发作性右上肢抽动3个月余就诊。颅脑CT检查示左侧中央前回占位,病灶呈高密度;MR检查示病灶T1WI呈混杂高/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病灶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呈渐进式强化,磁共振波谱成像提示肿瘤性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颅内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颅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intravascular papillary endothelial hyperplasia,IPEH),又称Masson瘤,是一种局限于血管内的内皮细胞反应性增生,通常是由于血管损伤继发血栓机化引起。病变好发于手指、头颈部、躯干等皮肤黏膜的浅表部位,而发生于胃的IPEH极为罕见,胃镜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通常有不明原因的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术前病理活检难以明确诊断,临床上易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异位胰腺、黏膜下血管瘤等黏膜下病变,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认识其存在并熟悉相关组织形态学特征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防止误诊、漏诊。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舒因子的影响。方法:取第8代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用于实验。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葛根素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不含药物、无生长因子及血清的培养液。培养48h后用Westernblotting法测各组细胞eNOS及ET-1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葛根素组eNOS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NOS的表达也增加。葛根素组ET-1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T-1表达下降。结论:葛根素通过上调eNOS的表达,下调ET-1的表达,调节血管一氧化氮内皮素(NO/ET)的比值,从而发挥松弛视网膜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 标签: 葛根素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舒缩因子
  • 简介:摘要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是新生儿期罕见的血管瘤,特征性病理学表现为异常血管和淋巴管生成,若不及时干预容易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本文报道1例以生后左腿肿块起病的新生儿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以提高新生儿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 标签: 婴儿,新生 卡波西型血管瘤 内皮瘤,卡波西
  • 简介: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1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诊治,就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和预后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肿瘤,病因不明,以干咳为主,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双肺弥漫性小结节影,病理学检查特征是单细胞原始管腔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内皮细胞源性,恶性程度并不低,疗效差。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临床无特异性,极易误诊,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预后差,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其的认识程度。

  • 标签: 肺肿瘤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 简介:自从生理学家His于1865年首先提出内皮这一概念后,人类对它的研究始终方兴未艾.新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并认为内皮功能失调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初事件即"启动子"[1].如今,遴选出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以及采取某种合适的方式来保护或挽救血管内皮功能将是心血管疾病防治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着重对血管内皮的功能及其评估方法、内皮功能失调的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 一氧化氮 功能 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及痴呆(Va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脑梗死143例,随访3个月,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VCIND)组、血管性痴呆(VaD)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水平,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VEGF的水平,并对血浆ET-1和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VaD组患者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VCIND组及N-VCI组,VCIND组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N-VCI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VaD组患者血浆VEGF含量明显低于VCIND组及N-VCI组,VCIND组亦明显低于N-VCI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2)血浆ET-1水平与VEGF存在明显负相关(r=-0.808,P〈0.01)。(3)VaD组患者血浆ET-1与MoCA值成负相关(r=-0.719,P〈0.01),VaD患者血浆VEGF与MoCA评分成正相关(r=0.670,P=0.01);而N-VCI、VCIND组患者血浆ET-1、VEGF与MoCA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ET-1和低VEGF参与了VCI及VaD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浆ET-1与VaD病情成正相关,血浆VEGF与VaD病情成负相关,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作为判断VaD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脑梗死 内皮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钠应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接受急诊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7月~2022年7月,双盲法分为应用心肌梗死基础治疗药物的基础治疗组和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脑钠治疗的脑钠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脑钠组FDM和NO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P

  • 标签: 心肌梗死 脑钠肽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重叠综合征(OS)患者血浆内皮1(ET-1)水平,探讨其与OS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相关性以及OS合并PH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吸烟男性患者155例,其中正常对照组3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40例,OS组40例。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参数,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夜间最低spO2、觉醒SpO,等多导睡眠图(PSG)参数。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压.检测血浆ET-1水平。比较4组间ET-1水平,分析0S组ET.1与PSG指标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0S合并PH的危险因素。结果:①OS组ET-1水平高于OSAHS组及COPD组。②0S组PH发生率显著高于OSAHS及COPD组。③OS合并PH者较未合并PH者ET-1水平升高。④0S组ET.1水平与AHI、TS90%呈正相关,与夜间最低SpO,呈负相关。⑤夜间最低SpO2[比值比(OR)=1.683,P〈0.051和TS90%(OR=3.425,P〈0.05)是OS合并PH的危险因素:ET-1浓度〉120ng/L者合并PH的相对危险度是〈120ng/L者的2.546倍。结论:OS患者血浆ET.1显著升高,合并PH者尤其明显,血浆ET-1水平与夜间缺氧程度有关。夜间最低SpO2、TS90%与高ET-1水平(〉120ng/L)可能是OS合并PH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重叠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 内皮肽1 夜间低氧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73岁,因“胸痛、发热2天”于2014年4月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诊治。患者1年前因“右肾癌”在我院行“肾癌根治术”治疗,因病理类型特殊,我院病理科曾予以报道,请UCLA会诊最终诊断“肾脏组合性血管内皮瘤”。术后患者恢复可,定期复查胸部X片和腹部B超,10月来未见复发转移征象。

  • 标签: 肾肿瘤 组合性血管内皮瘤 肝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巨大的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侵犯空肠的病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1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腹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伴有钙化成分及杂乱分隔,增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误诊为脂肪肉瘤。患者经对症抗感染、手术、引流等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术后病理确诊为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术后随访8年未见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肠系膜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获得rhEndostatin后,我们从体外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并对它进行客观评价。在体外,rhEndostatin对内皮细胞HMEC、HUVEC迁移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重组人内皮抑制素 酵母 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