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联性整体护理模式对肛周脓肿患者Ⅰ期根治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于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一科就诊的肛周脓肿患者86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关联性整体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Ⅰ期根治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肛周脓肿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4 h、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脓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联性整体护理模式干预有利于提高周脓肿患者认知水平,减轻患者肛Ⅰ期根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其睡眠质量,促进脓肿消失、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显示的瘤壁强化程度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80个)患者,应用HR-VWI技术采集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如形状、瘤颈宽度、瘤体高度、直径及瘤壁信号强度、强化率等资料,并按照PHASES评分将患者分为破裂高风险组(PHASES评分>3分)与破裂低风险组(PHASES评分≤3分)。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血压、血脂、吸烟史等)及动脉瘤影像学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型确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瘤壁强化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确定其鉴别破裂高风险动脉瘤与破裂低风险动脉瘤的最佳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多发动脉瘤、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比例及瘤体高度、动脉瘤直径、瘤体高度与瘤颈宽度比、瘤壁强化率在破裂高风险组与破裂低风险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OR=1.647,95%CI:1.177~2.306,P=0.004)及瘤壁强化率(OR=5.317,95%CI:1.527~18.512,P=0.009)为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瘤壁强化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735,鉴别破裂高风险动脉瘤与破裂低风险动脉瘤的最佳截断值为0.583,此时的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70.2%。结论颅内动脉瘤的瘤壁强化率与动脉瘤破裂风险显著相关,当PHASES评分>3分且瘤壁强化率>58.3%时,应提醒临床医师及早进行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创伤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含量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7年期间收治的30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浆D-二聚体(D-D)和血糖(Glu)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其创伤程度和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含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不同创伤程度在不同时间点的D-D和Glu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时间点严重伤和重伤的D-D和Glu水平均高于轻伤,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e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科创伤患者创伤程度和D-D和Glu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含量与骨科创伤患者创伤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可准确判断患者创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恢复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烟对中青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合作开展的"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该项目自2014年起,在中国158家三级医院和82家二级医院连续入选ACS住院患者,系统地收集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和评价医疗质量。本研究纳入标准包括:年龄<60岁、首次发生ACS的女性患者且住院期间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其吸烟状态将研究人群分为吸烟者和不吸烟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与中青年女性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2 86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中青年女性ACS患者,其中340例(12%)为吸烟者。与不吸烟患者(2 523例)比较,吸烟患者45岁以下发病占比更高[13.2%(45/340)比8.5%(215/2 523),P<0.01],合并高血压[59.4%(202/340)比66.7%(1 683/2 523),P<0.01]和糖尿病[39.4%(134/340)比44.2%(1 116/2 523),P=0.09]比例较低,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比例更高[66.8%(227/340)比53.7%(1 354/2 523),P<0.01],具有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9.1%(133/340)比32.6%(822/2 523),P<0.01]、冠状动脉单支血管重度狭窄[56.2%(109/194)比46.1%(706/1 530),P<0.01]和多支血管重度狭窄[63.2%(84/133)比58.2%(478/822),P=0.29]的比例均高于不吸烟者。在调整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家族史和ACS类型后,与不吸烟的中青年女性患者相比,吸烟中青年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多支血管严重病变和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比值比(95%CI)分别是1.41(1.11~1.79)、1.40(1.10~1.78)和1.78(1.11~2.87)。结论吸烟与中青年女性ACS患者冠状动脉广泛病变及严重病变的风险增加有明确关联,为进一步认识吸烟行为的危害、加强中青年女性的控烟教育和戒烟指导提供了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主导眼和非主导眼与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确诊为双眼慢性PACG患者44例88眼。采用卡洞法检查双眼的主导眼别,分为主导眼组和非主导眼组;采用眼部A型超声测定双眼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以分析双眼解剖的对称性;通过视野平均缺损评估慢性PACG中的严重眼,并分析慢性PACG严重眼与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关联性。结果慢性PACG患者主导眼组和非主导眼组视力(LogMAR)分别为0.39±0.24和0.43±0.29,前房深度分别为(2.53±0.26)mm和(2.54±0.29)mm,晶状体厚度分别为(4.96±0.31)mm和(4.92±0.33)mm,眼轴长度分别为(22.58±0.61)mm和(22.73±1.11)m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43、-0.797、1.867、-1.345,均P>0.05)。主导眼组垂直杯盘比为0.55(0.40,0.80),明显小于非主导眼组的0.80(0.63,0.90);主导眼组视野平均缺损为-6.54(-16.70,-3.85)dB,明显小于非主导眼组的-18.77(-28.19,-8.55)dB;主导眼组眼压为21.00(17.00,27.75)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非主导眼组的24.50(19.00,36.25)mmHg,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81、-3.528、-2.126,均P<0.05)。慢性PACG青光眼严重眼在非主导眼上的发生率为84.09%,高于主导眼的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09,P<0.001),非主导眼与慢性PACG的严重眼的关联性较强(Pearson列联系数r=0.563)。结论慢性PACG的严重程度与非主导眼的关联性强于主导眼。
简介:目的大动脉炎(Takayasuarteritis)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血管炎性疾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是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本研究通过分析其在血浆中的水平探讨其与大动脉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入选大动脉炎患者45例,对照组为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例健康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TNF-α水平。结果活动期大动脉炎患者血浆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非活动期大动脉炎患者显著升高。中重型、难治性大动脉炎患者血浆TNF-α也明显升高。结论血浆TNF-α水平可作为判断大动脉炎活动性、监测病情的血清学标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周脓肿患者应用关联性整体护理模式对Ⅰ期根治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4例肛周脓肿患者,通过电脑抽样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32例实施常规护理,探究组患者32例实施关联性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Ⅰ期根治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结果:探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究组患者的各时间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肛周脓肿患者实施关联性整体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降低Ⅰ期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Ⅰ期根治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