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北魏中期迁徙汉族到六镇戍守,减弱了六镇的鲜卑化趋势。孝文帝改革之后,六镇富豪学习汉文化,平民中也有学习汉族知识技能的趋势,因此,汉化成为孝文帝改革后六镇的文化趋势,不能简单以“鲜卑化”概括六镇的文化特征。深入探究六镇的社会特征,还可发现,六镇地区有普遍注重军事的传统,突出表现为对军事理论的总结、学习和研究,因而六镇成为最具潜力的军事集团。六镇的民众一般来说文化程度低,缺乏政治意识和战略眼光。六镇社会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移民社会,所以血缘在社会关系中作用不太明显,乡里、友情、婚姻是粘合社会关系的主要方式,人际关系相对平等。以上社会特征对北朝后期、隋、唐初的历史有深远影响。
简介:本文选自《华北捷报》编辑部1892年在上海编辑出版的《1891年中国的排外暴动》(Anti—ForeignRoitsinchinain1891)一书第一部分。该书是一部资料与论文的合集,其中第一部分“有关暴动的一束报道”,大都是摘录各地传教士与该报道讯员的信件或报道稿,作者以当事人或目击者的身份,对1891年间中国各地、尤其是长江流域发生的数十起重大教案,作了一些记录。这些信稿,作为来自教会和列强方面的原始记载,和中国官方文献及私家著述互相印证,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教案——反洋教斗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中对于中国民众的污蔑之词,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
简介:钟祥南区暴动是根据长江局代表柳克明同志指示和钟祥县委研究决定的,具体行动计划都是我根据以往的经验拟定和实施的。当时我是县委常委兼军事部长、政权部长和游击队政委,担当此任责无旁贷,加上钟祥南区红色根据地是我一手开创培育起来的,天时、地利、人和,有较强的号召力,因此,我领导这次暴动成功机会更大,欣然接受了这项光荣使命。在接受任务后,我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1929年起虽然敌人内部发生分裂,军阀混战,无力顾及农村,红二军团又在沙洋、旧日、石牌等地不断出现,使荆门、钟祥、京山境内的敌正规军和保卫团不敢轻举妄动,但斗争形势仍是敌强我弱,究竟采取什么斗争策略和手段,才能取得胜利,是我们事前要计划周密的大
简介:邓家湖位于荆门东南隅,西北与钟祥的贺家集、皮家集接壤,东南与钟祥南区隔河相望,南至马良、小江湖,北至老孙集、石牌、瓦瓷滩,大部分是平原,少许丘陵与马良山相连,湖港交错,芦苇参差。大革命过后,我党常在这里向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武装斗争,这里是极富于革命传统的地方。邓家湖农民暴动不是偶然的,有其主客观原因和条件。主观原因是五四运动以后,邓家湖、马良、李家集、雨霖庙、小江湖等地涌现出一批先进分子,如邓炳纯、李庭壁等同志,在这里传播马列主义,吸收先进分子入党,建立党的组织。记得先后有孙九连、邓念良、汪德元夫妇、陈宏金、刘庆云、邓希禹等同志入党,党的组织由小组、支部,发展到区委。正是这些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