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糜公,自称“清懒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史》卷二百九十八《隐逸传》载,陈眉公自幼颖异,能文章,得到后来任首辅的同郡徐阶的器重;为诸生时,与董其昌齐名;当朝宰相王锡爵曾招他与自己的儿子王衡一起读书;“文坛盟主”王世贞“亦雅重”之。可以说,如果有意仕进的话,陈眉公的确具有许多便利条件。可是,他却出人意料地在二十九岁时,焚弃儒冠,隐居昆山。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时,“招之,谢弗往”;朝中官员多次举荐,“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终生杜门著述,闲时与黄冠老袖登山临水,吟啸忘返,足迹罕入城市。《明史》认为他“通明高迈”、“志尚高雅”,但也有人尖酸地讽刺他是“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翩然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衙”(蒋士锉《临川梦》)。本文拟从晚明“山人”心态这一角度切人,对陈眉公“隐逸”之举加以评析,以便通过这一典型个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晚明“山人”的人格以及作品。
简介:成公绥(231—273)作为魏晋时代著名的词赋家,同时也是一位有一定成就的诗人、书法家和音乐家。本文初步探讨了成公绥的家族历史、生活风貌和诗赋创作的基本形式。在此过程中,笔者试图回归中古文化的“原生态”,将成公绥置于“原生态”的大文化背景中运行考察。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考察东部成公氏家族的人物以及成公绥本人的生平、交流和仕履情况。第二部分以翔实的材料橙明东郡白马成公氏为尊奉道教之儒学世家,成公绥本人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并由此而创作了他的名作《啸赋》。第三部分阐述成公绥词赋创作的内容特点与艺术特征。首先,成公绥的诗赋创作与“三才”之人文观念有密切关系。其次,与“三才”的人文观念相联系,成公绥退明确提出了一种独到的赋学理论——“分赋物理,敷演无方”,即以艺术虚构的方式深刻地揭示事物之理。这种理论的实践,使成公绥的词赋创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简介: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信息化、民主化与法治化的发展,公共治理的兴起,公域之治中的软法规则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软法是指遵循共同的法律价值,制定或认可主体多元化且不依赖国家强制力实施,但具有一定事实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软法对现实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当下还存在大量的非理性的软法现象,对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构成很大的威胁。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为目标,“认真对待软法”,不断完善软法。为此,当前首先是要转变法律观念,把软法纳入法学的研究视野。软法必须受制于宪政精神与法治原则,实现软法生成与实施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软法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简介:摘要《国语》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散文,《晋语二》中的“虢公梦蓐收”是一处有代表性的梦境描写,蓐收这一神人在不同文献记载中有着不同的形象和神职,它的身份有四方之神中的西方神、刑戮之神、五行之神中的金正、主管太阳落山的神以及秋天的神明,从中也体现出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它既是上古祭祀的对象也是“诛不法”的象征;而《国语》中记载这一梦境的原因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体现了当时神授天命的思想和梦境预兆凶吉的传统,也体现了当时的史官文化与占卜紧密联系,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的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