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食管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胃代食管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减压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食管癌患者,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效果优于全胃代食管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食管癌患者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数据,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28例,对照组接受全胃代食管术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对比分析分组干预后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相较于全胃代食管术,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胃代食管和管状胃代食管术对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以及 管状胃的吻合位置和宽度与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医疗潞安医院收治的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方式)和对照组(全胃代食管吻合方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并分析管状胃代食管吻合的位置和宽度对该症状的影响。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 5 min酸反流次数及24 h酸反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2.5 ± 1.7)次比(6.2 ± 2.1)次、(17.3 ± 8.8)次比(31.5 ± 7.9)次],而pH值<4总时间及最长酸反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85.3 ± 30.1)min比(118.2 ± 32.6)min、(22.4 ± 6.8)min比(31.8 ± 7.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及胃食管反流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8.9 ± 4.6)分比(13.8 ± 4.1)分、6.7%(3/45)比23.3%(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按手术位置和宽度所分为的四个亚组中,颈部吻合+宽度<3 cm亚组患者的反流症状发生率、pH值<4累积时间及反流症状次数最低,该组内镜下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炎性反应分级最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式较全胃吻合更加有效地降低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生率,且用颈部吻合+管状胃宽度小于3 cm的管状胃宽度及吻合方式抗胃食管反流症最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胃代食管和管状胃代食管术对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以及 管状胃的吻合位置和宽度与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医疗潞安医院收治的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方式)和对照组(全胃代食管吻合方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并分析管状胃代食管吻合的位置和宽度对该症状的影响。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 5 min酸反流次数及24 h酸反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2.5 ± 1.7)次比(6.2 ± 2.1)次、(17.3 ± 8.8)次比(31.5 ± 7.9)次],而pH值<4总时间及最长酸反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85.3 ± 30.1)min比(118.2 ± 32.6)min、(22.4 ± 6.8)min比(31.8 ± 7.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及胃食管反流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8.9 ± 4.6)分比(13.8 ± 4.1)分、6.7%(3/45)比23.3%(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按手术位置和宽度所分为的四个亚组中,颈部吻合+宽度<3 cm亚组患者的反流症状发生率、pH值<4累积时间及反流症状次数最低,该组内镜下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炎性反应分级最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式较全胃吻合更加有效地降低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生率,且用颈部吻合+管状胃宽度小于3 cm的管状胃宽度及吻合方式抗胃食管反流症最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贲门胃小弯的管状胃代食管手术的临床应用,总结手术的操作过程和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70名食道癌的患者,70名患者都实施了切除贲门胃小弯的管状胃成形术,以此来治疗食道癌,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患者术后的情况进行观察以及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术在进行手术之后,较少出现相应的术后并发症,有2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出现了心率过快的情况,还有2例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吻合口漏的情况,在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之后也基本康复康复,剩余的患者手术的愈合情况良好,都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切除贲门胃小弯的管状胃代食管手术是一种疗效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临床手术,对食道癌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的患者胸胃穿孔病因以及治疗方式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诊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胸胃穿孔患者和胸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各55例,一组为胃食管吻合口瘘组,简称TEAL;一组为胸胃穿孔组,简称为TGP。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结果二次开胸手术中吻合口区外之胃壁局限性坏死穿孔或撕裂情况的有55例患者,源于胃受挫或者大块结扎后缺血坏死类患者有28例,缝针穿透胃壁全层的情况有21例,剩余6例患者为胃大小弯角包埋欠妥的情况。所有患者采用加生机组织覆盖或者穿孔区修补的治疗方式。53例患者手术十分成功,病情没有复发。结论由以上言论可以得出胸胃穿孔的原因与手术技术操作存在直接关系,在术后早期发生,应当及时对其进行相应修补,手术成功率高达96.36%。
简介:目的探讨胃代食管和结肠代食管手术治疗儿童食管严重瘢痕狭窄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的149例食管严重瘢痕狭窄症儿童的临床资料,行胃代食管术的115例,行结肠代食管手术34例的。对照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替代物坏死、替代物扭转、胃排空延迟、结肠胃吻合口狭窄)和次要并发症(颈部吻合口瘘、腹泻、颈部吻合口狭窄、胃结肠反流)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结肠代食管组有1例(0.8%)出现替代物坏死,胃代食管组也有1例(2.9%)出现替代物坏死,结肠代食管组的次要并发症较胃代食管组高(P=0.001),但主要并发症较少(P=0.001)。所有并发症都给予正确的处置,没有出现不良后果。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结肠代食管术和胃代食管术都是儿童食管替代的理想手术方式。但在考虑到主要并发症的问题,结肠代食管术应该是儿童食管替代的最好的选择。
简介:腹腔镜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具有微创、功能保全和术后生命质量好的优势,同时能达到常规根治性手术的肿瘤学效果。2009年9月至2013年8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对12例早期食管黏膜内鳞癌患者施行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术后随访1~24个月,其中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和颈部吻合口瘘各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2个月吻合口狭窄1例,经扩张治疗3次后治愈;其余患者均能正常经口进食,无胸闷、腹胀、腹泻、吞咽困难等症状,无肿瘤复发、转移征象。因此,腹腔镜保留迷走神经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是治疗早期食管黏膜内癌和食管良性疾病的较好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切除术 +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62 例食管癌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 将其分为治疗组( 接受管状胃代管术治疗 ) 和常规组( 接受全胃代食管术治疗 ) ,各 31 例。对比两组治疗 后的术中出血量、胃肠减压时间以及手术用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 ( P<0.05);治疗组胃肠减压时间短于常规组( P<0.05);治疗组与常规组手术用时相比无差异( P> 0.05) ; 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 P<0.05)。结论:管状胃代管术对于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