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前,各种粮油信息除由专业的粮油信息网络和粮油信息报刊提供外,还见诸于各类报刊和电视、广播等,有的还通过传真、电报、电话和书信等渠道传播。不少单位由于正确采用这些粮油信息纵价粮油购销活跃,需销的销得出,需购的购得进,市场繁荣,企业兴旺、但是,也有少量粮油市场和经营议价粮油的企业,由于采用粮油信息不当或忽视对粮油信息的宋用,致使议价粮油购销不畅,甚至造成了经济损失。所以,在采用粮油信息时,要做到“七防”:一防有假。各种渠道所提供的粮油信息,大多是可信的、真实的,但是,也有少数是不可信、不真实的。造成不可信、不真实的原因,有的是提供者的主观臆造,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有的是存心不良者设圈套让别人钻。
简介:粮票作为中国计划经济的一个特定产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这些昔日的重要票证,现正受到广大收藏者的关注,成为投资、收藏界的新宠。投资收藏者之所以对粮票情有独钟,是因为它有如下特点:一、粮票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无穷的增值潜力。如山西省一套1955年的粮票开价便是50元;西藏1960年版的5枚旧粮票,面额不过8斤7两,看上去破烂不堪,却要价85元;文革粮票更是要价惊人,武汉市1969年发行的一套粮票,索价已达120元。二、集粮票简单易学。在我国的上海、南京、九江等地,相继成立了集粮票协会,并创办了各种民间刊物。只要购买一本粮票书籍,参照书中的票样、价钱,就可以从事粮票投
简介:首次发行的粮票我国于1955年9月首次正式发行的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共计5枚,采用16两制,如今已十分罕见。未曾流通的粮票如原国家粮食部1962年印制的两种火车、轮船、飞机专用粮票及IWe年版面值为“贰两”的全国通用粮票等,当时只发行了样票,未曾流通。“文革”期间的粮票各种专用粮票包括救灾粮票、侨汇粮票、军用粮票、井下工人粮票、郊区菜农粮票、产妇补助粮票等。行政区划变化粮票一些粮票旧名称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如1955年版的热河省(1955年撤消,分别并入河北、辽宁及内蒙古)粮票。面额特殊的粮票有的粮票面额极小,如南京的“受钱”粮票,武汉、上海的“半两”粮票和浙江的“0.5两”粮票等。有的粮票面
简介:粮票是中华农耕文化的产物,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一种用竹签制成的形如令箭的“粮签”,诸侯王公吃粮时就凭国君发给的“粮签”到国家粮库领取米粟。宋代时,出现了名为“生券”和“熟券”的军用粮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是达到高潮,并作为计划经济的标志物在新中国流通了将近半个世纪,在我国经济史上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曾被誉为“中国计划经济第一票”,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目前,粮票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由于它具有丰富的丈化内涵和很高的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粮票的收藏和研究遂成为当今社会活动中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受到国内外众多人士的青睐和关注。但目前来讲,这项活动总体还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其巨大价值的挖掘与保护。
简介:海南省于1988年4月建省,是粮票作废前我国唯一一个未发行粮票的省份。现在所说的海南省粮票均系指原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所辖市县所发行的粮票。目前能见到的海南粮票有两种:一是1964年版海口市专用粮票,二是无年份的文昌县农村粮票。海口市1964年专用粮票虽不多见,但对集粮者来说并不陌生,好多人都见过。该套粮票目前仅发现有1两、1斤和5斤三种面额,1两面额相对多一些,1斤和5斤较少见。据说还有半斤的,但谁也没见到过。文昌县农村粮票比较简单,系单面薄纸,无印制年份,据推算应在80年代后期。据说是因为一次遭灾,才发行了这套粮票应急使用。该套粮票共3枚,面额分别为1市斤(淡黄色)、2市斤(浅绿色)和5市斤(
简介:最近由于住房拆迁搬家,在清理旧物时,我打开了屋角落里的旧帆布箱。这旧帆布箱曾是我调进城里工作前,在江阴璜塘中学做老师时的全部"家当",里面装满衣服和一些丢失后怕补不回来的票卷、奖状和证件。打开帆布箱,几件旧衣服散发着淡淡的樟脑味,随便翻翻,还有一只旧信封,一看封面,是30年前上海一家报社给我的退稿信件,一捏信封,里边有东西,难道还有退给我的诗稿?打开一看,真没想到,信封里竟然是粮票。我数了数,共有150市斤。粮票像是一把钥匙,塞进锁眼里,打开了记忆的大门。那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农历三月中旬的星期三,我上完上午的最后一节英语课,到办公室放好教本后,去学校食堂领取饭菜。